杨士清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副会长
杨士清,男,生于1935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著名音乐家,1958年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曾任黑龙江省艺术研究所音乐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副会长等职。代表作:《送粮忙》、《三八妇女节歌》、《六亿人民欢呼歌唱》等。
音乐家杨士清
达斡尔族(阿尔泰杨士清(1935—) 又名毕里扬,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音乐家。曾任黑龙江省艺术研究所音乐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副会长等。1958年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几十年来,他从事音乐实践与研究工作,编著了达斡尔族第一本正式出版的民歌集,并撰写了《达斡尔族民歌初探》、《达斡尔族民歌特点分析》等多篇达斡尔族民歌研究文章。
杨士清是该省音乐界令人尊敬和热爱的音乐家,在全国音乐理论界颇有声望。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委员会委员”、“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副会长”、“中国满族音乐研究会副会长”、现任“黑龙江省达斡尔族学会副理事长”等十余个学术组织职务;原行政职务是“黑龙江省艺术研究所副所长”。他是集音乐创作和理论研究为一身,在他的五十多年的音乐生涯中,可谓硕果累累,成绩斐然。现今73 岁的他,仍然积极参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工作。
成就
杨士清是达斡尔族,1952年8月毕业于齐齐哈尔市黑龙江省蒙古师范学校第四期甲班,1952年8月至1955年8月毕业留校后先后任事务干事、教导干事,1955年8月至1958年8月考入沈阳东北音乐专科学校理论作曲系学习, 1958 年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被组织上分配到黑龙江省民间艺术剧院任作曲。他在省民间艺术剧院、省龙江剧院、赣剧院、省评剧院等戏曲剧团一干就是 30 多年。他经常风趣地说:“我这‘老达子看戏白搭工'的‘达子'与戏曲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竟然在戏曲剧团干得热火朝天,而功成名就了。他曾为赣剧、龙江剧、评剧、京剧、皮影戏、木偶戏、拉场戏等剧种四十余出大中型剧目作曲、配器并指挥。
杨士清戏曲音乐创作对多声思维、艺术个性的追求,带来了对西方音乐作曲技法的多种引进和尝试,通过与中国戏曲音乐的曲式结构,旋律发展变奏的原则、戏曲音乐风格特色等方面的嫁接与融合,为这些剧种的音乐创作带来了新的活力,它使唱腔音乐和器乐清新灵动,人物形象鲜明统一,作品个性也分外突出。例如,1964 年他为京剧现代戏《三少年》的作曲,引入了与和声功能法则紧密相关的主题发展方法,使整个戏的主题、人物特性单调十分鲜明、统一。
为京剧音乐如何表现现代儿童和表现时代精神提供了可喜的成功范例。例如,《童声合唱》、《采黄花舞曲》、《过桥曲》、《捞枕木曲》、《拦火车曲》等都十分形象地塑造了英雄少年不怕牺牲保护国家财产的革命精神。这个戏的音乐在“ 1965 年东北地区京剧现代戏汇演”中得到了京剧界和音乐界的高度评价,并录制了唱片在全国发行,原定于 1966 年 6 月 1 日 进长影拍摄电影《三少年》,因文革开始而中断。
杨士清音乐创作,无论对多声部思维技巧的借鉴,还是艺术个性的追求,都十分注意到同继承民族音乐文化传统相融合的。这表现在对戏曲音乐旋律横向衍展的技法、形态、韵味以及单音动势的丰富内涵和充分开掘与张扬,同时也体现了相当集中地吸收民歌、说唱,及其他音乐语汇来丰富发展戏曲音乐。
杨士清在寻求戏曲音乐新的语汇以体现时代,引进西洋音乐写作技法以开掘戏曲器乐的表现功能,推进中西音乐文化的交流及拓展戏曲音乐的改革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地尝试及探索。
杨士清创作了数十首声乐作品,题材丰富、体裁多样,曲调亲切动听,结构严谨。他对歌曲旋律的音型、节奏、音色的处理;对音乐语言的时代性与民族性及音高、强弱层次等方面所做的探索与实践,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送粮忙》、《三八妇女节歌》、《六亿人民欢呼歌唱》等具有代表性。他记录、翻译、配歌的黑龙江少数民族传统民歌百余首,在全国音乐界引起了不小的振动,其中《忠实的心哪 想念您》在全国广泛流传。
杨士清还在于他理论主张与创作实践的一致性,且能处于一种自觉状态,以及勤于学习、善于吸收、乐于交流、切磋的良好习惯。他把眼光投向了北方少数民族传统民歌、曲艺音乐,这一片尚待开发的领域。他认为,迄今为止所有一切文化遗产,其中包括黑龙江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中的民歌、曲艺等优秀遗产,都是历史为我们保留下来的,前人的伟大创造弥足珍惜,他的《白山黑水间诸游牧渔猎民族传统民歌之比较研究》论文,对满、蒙古、锡伯、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赫哲等七个民族的传统民歌的共性与个性特征问题,运用比较音乐学的方法,进行了系统的论述。这包括历史学、地理学、民族学、语言学、宗教学、经济学等多边缘学科的交叉比较研究。
这篇论文的本论由“七个民族传统民歌体裁形式的比较”,“七个民族传统民歌旋律、曲体结构的比较”,“七个民族民歌衬词的比较”三部分组成。通过具体曲例,讲到了七个民族传统民歌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并把研究的视野进一步放大到更大的文化圈中,放到民族关系更“远”一点“生”一点的“汉文化圈”里去考虑。这种运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比较方法,对七民族传统民歌的来龙去脉,研究和探讨中国各少数民族与汉文化的相互影响与渗透,无疑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层研究的推进,对研究黑龙江省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他发表的论文有30余篇,如《达斡尔族民歌》、《达斡尔族的“哈库麦”和“乌春”》、《赫哲族传统民族概论》,并编著《达斡尔族民歌选》等和计 80余万字。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11-26 18:13
目录
概述
音乐家杨士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