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宣诚(1889/1890-1962),湖南长沙人,字朴园。早年赴日本学习海军,后加入华兴会。回国后曾任清军楚泰舰枪炮官。辛亥革命后,再赴美国留学。后曾在日本、俄国工作。1920年归国后,曾任国民党政府驻日海军武官、参谋本部第二厅少将处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国军队大本营第一部情报组处长、第五部对敌宣传组长,主持对日军事情报工作。曾参加开罗会议。后升任军事委员会外事局中将局长。1947年赴台湾,任省政府顾问兼农林公司董事长。1962年3月在台北病逝。
人物生平
杨宣诚,字朴园,行十三,人称“十三长子”。1890年左右,出生于长沙东乡清泰都板仓杨公庙附近张家大屋(今属开慧乡)。其先以耕读继世,家风朴实。1913年,国民政府选派一批有功青年出国深造,杨宣诚经黄兴推荐被选派赴美国加州大学商学院。后因留学经费被取消,生活无着,乃再赴日本,任黄兴在东京开办的政法学校通译。他于1916年回国,在湖南高等师范任教,1920年冬应赵恒惕聘任湖南省政府交涉司司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杨宣诚到南京参谋本部工作。后出任驻日海军武官。任满归国,杨受蒋介石委派,在庐山开办武官训练班,培养驻外武官人才。该班后迁南京,归参谋本部建制。杨改任参谋本部第二厅处长,兼管武官训练班。他还一度兼任陆军大学海军战术教官。抗日战争爆发后,杨宣诚被委为大本营第一部情报组处长,兼第五部对敌宣传组长。后改任军令部第二厅厅长,主持对日作战军事情报工作。此时,他的监测电台收到日军一个新出现的密码,经破译发现是日军太平洋海空军间的联络信号。杨宣诚十分警觉,命令一组监测电台日夜跟踪这一神秘波段。在“珍珠港事件”前夕,这一信号又出现,经破译,分析是日军不断地向太平洋地区部署和调动大批海空军。杨即向驻重庆盟军及美国总统通报,但都表示怀疑。不久,日军偷袭珍珠港。
1944年,中、美、英三国首脑举行开罗会议,杨宣诚以高级幕僚身份参加。在草拟开罗宣言时,关于战后日应归还中国领土条款中,始仅提台湾,未提澎湖群岛。他看后即向负责外交的王宠惠提出应加上澎湖群岛。王认为澎湖乃台湾的一部分,不必另外列出。杨宣诚指出当年马关条约即将澎湖与台湾并列,此次如不列出,战后日本根据马关条约不肯归还澎湖,则予日方以口实。王恍然大悟,立即通知美方,使国民政府避免了一次外交上的重大失误。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时,盟军以美国麦克阿瑟上将为首,在美国米苏里舰上举行受降仪式。中国派出以军令部部长徐永昌上将为团长的代表团参加受降,杨宣诚为代表团成员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杨宣诚除中国政府授予不少勋章,如云麾勋章、宝鼎勋章等外,美、英、苏、法等国政府都曾赠授过勋章。1949年初,美国政府还在台北再次赠送勋章给他,以表彰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盟军建立的功勋。1945年11月8日,美国政府授予杨宣诚司令级军团功勋勋章的文件中称:“这是为了中国海军中将杨宣诚在中国以军事情报首脑身份所做出的优越功勋而授予的司令级军团功勋勋章”。抗日战争末期,杨宣诚调为军委会外事局局长,后蒋介石任命他为侍从室高级侍从武官。可是,杨宣诚不愿意担任这一职务,程潜邀他到参谋总长办公室任中将高级参谋。
国民党败退台湾后,杨宣诚也定居台北,当局再三邀请其出任要职,他均以年老体衰为托词不就。1962年3月23日,杨宣诚在台北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