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宪金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墨研究院院长
杨宪金,山东省肥城市人,1947年生。1980年被任命为中南海画册编辑委员会主任,1992年受命筹建西苑出版社,任社长兼总编。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墨研究院院长。
个人履历
杨宪金,1947年6月生于山东省肥城市桃园镇,毕业于解放军防化指挥学院。先后任中南海画册编辑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办公厅西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现为中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墨研究院院长、中国楹联协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大众文学学会理事。
人物生平
1964年,18岁的杨宪金走进中南海,成为一名警卫战士,但拿枪的手,始终没有荒废握笔驰骋 “宣纸沙场”。1980年,杨宪金被任命为中南海画册编辑委员会主任,大型精装画册《中南海珍藏书画集》,让伟人故居与中南海所珍藏的稀世名画面世,广受好评。之后,他又策划主编了《中南海风光》、《毛泽东故居藏画》等精品挂历,发行量突破500万册。 1992年,杨宪金受命筹建西苑出版社,先后策划主编了《中南海珍藏书法集》、《毛泽东手书真迹》等,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离职后,杨宪金握笔的手恰如战马飞驰,渐入佳境。长达40年的红墙生涯,让杨宪金耳濡目染伟人的人格魅力、精神气度,渐渐融化到人生理想的塑造修炼中去;由于职业关系,杨宪金有幸目睹大量伟人手迹和历代书画名品,他还与众多老一辈书画大家多有交往,有幸当面观摩大师的现场手书;在书法学习中,杨宪金从“二王”入手,继而苦研米芾、王铎、傅山数十年,终于博采众长,创造出风樯阵马、笔走龙蛇、气势恢宏的艺术风格。季羡林先生生前看了杨宪金的作品后,还于病榻上为其题词“杨宪金书法艺术”,并称赞他的诗歌、楹联创作质朴无华、造语典雅,书法风格厚重大气、古朴雄强,走的是一条先从法入、后由法出的艺术研修之路。冯骥才先生也赞叹杨宪金行草狂放而不粗野、雄奇而不怪诞,笔法纵敛适宜、刚柔相济,堪称字如其人。中国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认为杨宪金有豪放、儒雅和淡泊自守的品格,还为杨宪金撰写了书斋名“律己斋”。
杨宪金认为,一个书法家最重要的是人品、文品、艺品三个方面,创作诗歌、楹联和书法,其实就是把自己多年来的所学奉献给社会,艺术最重要的是要为大众服务。
相关文章
王克煜撰写《花开西苑》,发表于发表于2008年3月26日《泰安日报》,后各家媒体转载。原文如下:
花开西苑
——访中南海画册编辑委员会主任、西苑出版社原社长兼总编杨宪金
伴着醉人的花香,北京大学的陈先生带着一本40年前的旧日记,匆匆赶往泰城造访家父。为的是给父亲的学生杨宪金撰写回忆录。原来杨先生早已花开西苑,功成名就了。记者进京公干,专程采访了杨宪金先生。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桃花开了千年,春风吹了千年,淡黄的书页中依然匆匆行走着那个赶考的才子。杨宪金作为肥城桃园一个土生土长的学子,离开家乡40多年,先后担任西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中南海画册编辑委员会主任,中国水墨艺术研究院院长。但是,纯朴、善良、正直、勤劳的秉性依然没有改变。初见杨宪金,仍能感到这种质朴之风。从他身上散发出来的天然亲和力,一下子就拉近了我们之间的感情距离。
1964年冬,18岁的杨宪金穿上绿色军装,走进中南海,成为一名警卫战士,这无疑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当时,杨宪金虽然没有什么远大抱负,但内心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大事小事都要干出个“样儿”来!部队的训练,仅仅用“艰苦”、“严格”来形容是不够的。因为它还包含体力和耐力之外的许多因素,如心理素质、品德修养、智力程度、文化知识水平,以及必须摆在首位的政治觉悟等等。杨宪金在训练中经历了多少磨难,付出了多少代价,无须多着笔墨。杨宪金在当年的新兵技能比赛中摘取了全团的桂冠!
在中南海的日日夜夜,杨宪金接触到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目睹了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本色和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亲身感受到他们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高贵品格。有的老前辈每天早晨5点多钟就起床,清扫环境卫生,亲自打扫厕所……而使杨宪金思想认识得以升华的是,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伟人的直接影响。杨宪金说,周总理乘车出行,总是叮咛司机一定要模范遵守交通规则,如果发现占了别人的车道,便会及时提醒司机,不要抢道行驶。有一次,周总理进中南海西门,被一个不太熟悉他车号的新警卫战士挡住了,很有礼貌地想询问。幸亏领班及时发现,立即放行了。周总理到了办公室,很快就给值班室打电话,表扬了这个战士。
杨宪金生命的黄金时段,受到了最纯正的政治塑造,从而奠定了他确立人生观的基础,也是他事业成功的基础。1980年,为庆祝建党60周年,根据中央领导指示,要编辑出版《中南海画册》,杨宪金有幸被选中。此时,他已经是有近20年军龄的师级军官了。很快,杨宪金被任命为中南海画册编辑委员会主任。他没有辜负领导的期望和读者的寄托,策划主编的大型精装画册《中南海珍藏书画集》,让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伟人的故居和中南海所珍藏稀世名画面世,受到国内外学者专家的好评。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将之作为赠送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及国际友人的珍贵礼品。他策划主编了《中南海风光》、《毛泽东故居藏画》、《周恩来总理藏画》、《中南海藏画》、《毛泽东诗意画》、《毛泽东手书》、《开国元勋》、《元帅》等一系列近20种精品挂历,发行量突破500万册。
1992年,杨宪金受命筹建西苑出版社,这是一家由中共中央办公厅主管的中央级出版社。1993年,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成立西苑出版社,杨宪金出任社长兼总编辑,同时仍兼中南海画册编辑委员会主任。这对于杨宪金来说,是考验,是挑战,是责任,是激励,更是一个展示身手的大舞台。他先后策划主编了系列精装画集《中南海珍藏书法集》、《中国传世名画》、《世界传世名画》、《毛泽东手书真迹》、《山东潍坊风筝全集》、《杨家埠年画全集》等。其中《平凡与伟大——毛泽东中南海遗物轶事》,具有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献价值,成为许多外国元首和国际友人公认的抢手藏品。出版的《科技兴神州》、《走向新世纪》、《海外赤子情》等被列入中宣部、国家教委等五部委推荐的百种爱国主义教育图书,向全国发行。杨宪金领导的西苑出版社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创业,有创出一番新天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双获得大丰收。
桃花有情,流水有意,杨宪金更钟情家乡的山山水水。时间没有让他淡忘家乡的记忆,即将离任的杨宪金深情地说:“人要不断地有所追求。我虽然现在年龄大了,可无时不想为家乡做些事情。”这种想法,驱使着他不停地往返家乡和京城之间。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可爱的故乡……”蒋大为的歌声余音绕梁,又回响在耳边。 (记者王克煜
出版图书
百家评价
2009年杨宪金咏泰山自撰诗联书法展百家评价题辞:
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
【题辞】杨宪金书法艺术
【解析】我同杨宪金先生相交数年,对他的工作、人品有所了解。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宪金的诗联、书法有规矩、有法则,书写有方法、有技巧。规矩、法则就是要效仿前人。书法就要学,学习它的法,认识、理解、掌握书之法则,能遵守、效法,才能学好书法。正因如此,宪金的书法才会有进步、才会有今天的成绩。宪金的书法大气磅礴、气质古朴,底蕴深厚,自家风格已经初步形成。
张万年(原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题辞】军魂
【解析】杨宪金17岁穿上军装走进中南海,成了一名警卫战士,目睹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本色和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感受到他们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高贵品格。宪金一直以此为准则,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书法艺术上,他都严格要求自己,把部队中的严谨作风沿袭到各个方面,也成了他事业成功的基础。在军队中铸成的品格,体现在了他的艺术之中。
冯骥才(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
【题辞】古朴笔风抒泰岳 豪情无限注晚晴
【解析】我和宪金老弟相识十几年,最初是在出版界合作,后来又在书画上志同道合,还一起举办过书法展览。宪金生于泰山西麓的桃乡肥城,齐鲁文化的浸润使得他自幼嗜读诗文,有着较深的传统书法根基,其行草书狂放而不粗野,雄奇而不怪诞,笔法纵敛适宜,刚柔相济,结构错落有致,正欹相生。这次的展览用古朴的笔风抒发了对泰山的赞美之情,毫不吝啬对泰山之景、之人文的赞叹。宪金已到六十花甲,他在书法艺术道路上越走越宽,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在书法事业上,以极大的精力致力于传承水墨艺术,弘扬中华水墨艺术,水墨艺术已经成为宪金一生不舍的追求。
欧阳中石(全国政协常委,著名书法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题辞】取之有道
律己斋
【解析】纵观我同乡杨宪金先生的书法,我想说的第一句话是“取之有道”。他的书法师法古帖,主要效法二王,苦研米芾。在此基础上,广涉博取,融会诸体,舍二王之姿媚而取其雄强,创造出纵横舒展、雄峙厚重的新书风。其书法纵于行而敛于草,用笔稳重沉着,点画瘦劲匀称,结字工整紧密,体势俊巧古雅。尤其是行草的书写,多融入米芾和清人草书之法,行笔迅疾,又收放自若,点画粗细顿挫,结体错落有致,布局亦甚巧妙。整体风格于流美中见生拙,沉稳中见硬倔。想说的第二句话就是他做人做事一直“律己”。杨先生在几十年的中南海军政及文化艺术生涯中,谨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教诲,严于律己,用严肃的态度和严格的标准约束自己。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他总是以此为准则,几十年如一日地奉行。因此,我为他题写了“律己斋”以鼓励之。
苏士澍(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社长,中国书协副主席):
【题辞】书融古法生新意 诗咏泰山呈大观
【解析】我和杨宪金先生因为工作合作而相识,很自然地成了朋友。杨先生浸润于齐鲁文化,自幼嗜读诗文,之后又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文化熏陶,使他的诗联创作融汇诸家的风采,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他的咏泰山自撰诗联作品洋洋洒洒,极具赏读性。他的书法在创作上继承传统,而又自创新意。在字法结构上,多取法二王;在线条上,间以篆书线质入书,但又注意行笔中线条内在的轻微变化,取其静穆、质朴;在笔法上,不拘泥于传统帖学的起笔、收笔,少跳跃和跌宕,强调书意性,取其闲逸感。
于志学(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
【题辞】笔破千家法 墨融泰山情
【解析】作为杨先生的好朋友,我对他的诗联、书法作品很是欣赏。这次的咏泰山自撰诗联书法展的作品融入了杨先生的赤子之情,笔墨之间尽显思乡情怀,展现了他对家乡、对家乡人民的热爱、眷恋之情。他的书法以帖学为根,取百家之长,独辟蹊径,自就一家。他的行草书行笔较为迅疾,运笔以中锋为主,在圆转中回锋转折,含蓄蕴藉;同时又参入折锋,以增劲健之势。提按顿挫变化较大,时出颤动的笔画,墨色由浓及淡到枯,层次丰富。点画粗细顿挫,时见拗劲折锋;字势俯仰错落,攲侧多姿。其由于传统根基深厚,故行草书虽狂而不粗野,虽奇而不怪诞,纵横适宜,刚柔相济。
孙向东(中央办公厅毛主席纪念堂副局长):
【题辞】书寻岱墨馀其化 法涉真宗艺乃神
【解析】得知好友杨宪金先生要在泰安举办咏泰山自撰诗联书法展,我很是为他高兴,这是杨先生为家乡而创作的作品,追寻着书法山泰山的墨宝遗迹,把前修的文化气韵传承下来,嬗变出自己的创作风格。书法的法度严谨、潇洒舒畅,用笔方圆兼施,结体宽绰健朗,布局注重结字的腾挪避让,书法作品给人清爽、朴实灵动的艺术美感。
邹德忠(中国书协理事,中央国家机关分会常务副主席):
【题辞】诗为心声 书为心画
【解析】我和杨先生认识的时间比较长,对他较为了解。我们大家谈到书法、楹联、诗词创作要达到何种境界的时候,总是会说到作品应该是书家自我情感的抒发,是书家人格魅力的展现。通过欣赏杨宪金先生的书法以及楹联创作,我们会感受到先生把自我的真情实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在了笔墨之内,表达在了楹联、诗作的文质上。以这次个展为例,先生把对故乡的情意,对家乡人民的热爱,对泰山难以名状的深情倾注在了所有的作品之中,让人读来热血沸腾,让人看来情真意切。真可谓“诗为心声,书为心画”。
张有清(中国书协理事,北京书协名誉副主席):
【题辞】东岳书坛 翰墨飘香
【解析】当我得知杨宪金先生要举办个人展览的时候,我为他高兴,为他喝彩。在他早期的书法上我对他有过指导,对他一点一滴的进步我都看在眼里。他在泰安举办咏泰山自撰诗联书法展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展览。有着几千年文化的东岳泰山,以她独有的魅力向世人展示着她的独特。此次展览的作品感情丰富,抒发了对泰山的赞美,抒发了对泰安人民的热爱。创作技巧娴熟,法度开合有度,章法疏密有间,作品气质纯朴,古意浓烈,香气四溢。
朱守道(全国人大常委会华侨委员会司长,中国书协第四、第五届理事):
【题辞】标新领异
【解析】我和杨先生的私交甚好,对他的书法很是了解,他的书法是入帖又出帖的较成功典范,在早前的作品中可看到他行书端丽的体姿、沉稳的笔法,足见蕴含的晋唐风韵,而时见攲侧的结字和变幻的线条,则呈米字痕迹。而从这次咏泰山自撰诗联书法展可以看到杨先生在书法道路上的不断提升,他在行草书的创作上走出了自己的一条道路。其用笔起伏跌宕,以圆笔为主,间用方折,线条缠绵缭绕,读来顿感洒脱豪放,流走酣畅,节奏鲜明,痛快淋漓。字体大小错落,疏密相间和揖让开合。
李培隽(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副主任,中国音协副秘书长):
【题辞】登青云路 与造物游
【解析】当得知杨宪金先生要举办个人展览的时候,我写下了“登青云路 与造物游”的赞语,杨先生自小受到渊源深厚的齐鲁文化的熏陶,在艺术道路上勤奋地耕耘。几十年来他认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一心向学,以谦虚谨慎的态度作学问,走出他人生中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杨先生能随时随地地发现真、善、美,并运用到诗联及书法的创作当中,与造物相携相游,以平等心、平常心向万物齐观,用旷达的心胸与自然相亲近,理解造物的寓意,向艺术的至高境界迈进。
安廷山(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题辞】挥洒风彩
【解析】作为杨宪金先生的同乡,对他在家乡举办咏泰山自撰诗联书法展之举很是钦佩,也为他感动自豪。杨先生为此次展览创作的作品笔力雄健,气势豪放,翰墨飞动中折射出率直坚毅、一往无前的气质。在书法创作上他挥洒自如,真情在毫端彰显,文韵在纸张上跳跃。风采瑰丽,潇洒倜傥。
常江(中国楹联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地质大学教授):
【题辞】砚田广种乡情树 笔阵横开泰岱风
【解析】我和杨宪金先生工作上可以说是同事、联友,私下也是朋友,他对家乡的热爱我是由衷的敬佩,从“中国肥桃诗联书法创作展”到这次的“咏泰山自撰诗联书法展”,他总是用他的热情、他的执着去沃灌家乡的土地,他用自己特别的、擅长的方式来表达他对故乡的思念。这次的展览他把浓浓的思乡之情寄寓在这泼墨之上,把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播撒在宣纸之上。他的书法攲正相生,方圆互施,刚柔并济,厚重中又不失灵动之感,既凝练浑厚,又有纵横跌宕的特色,气势充沛,巧妙自然,泰山文化的厚重、泰山的崇巍都融汇在笔墨之中。
孟繁锦(中国楹联学会会长):
【题辞】联登泰岳
【解析】杨宪金对自己的故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深爱着那片养育他的土地,一直用泰山似的博大胸怀做人做事,同样也体现在他创作的联作上。这次自撰诗联书法展上创作的联作平仄合律,对仗工整,文意切题,命意更是顺承连贯,珠联璧合、一气呵成。文字与情感相得益彰,联作给人以深邃的意境、饱满的感情,联融岱宗,联登东岳。
常治国(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
【题辞】炳海摛词讬远大 挥毫赞岳悟天人
【解析】我和杨宪金先生经常一起出席活动,一起交流创作联文的心得,他一直用谦逊的态度、端庄的人格、文风,认真从事艺术创作,创作风格与艺术造诣有了很大改变。这次的“咏岱”书文,其联作,对仗工整,声律调协,造语典雅;其诗,法歌行古体,不泥于律,语句流畅,质朴无华,泰山人歌泰山魂,情动形言,景与情协,苍郁沉雄;其书,大胆落墨,挥运自如,神融海岱,悉为自家制度,别开洞天。
谷向阳(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书法艺术委员会主任):
【题辞】宪言蕴雅和谐雨 金笔生花魏晋风
【解析】从我和杨先生相识起,他就一直孜孜不倦地研究创作着书法、楹联诗作,在书法的海洋中找寻着属于自己的价值。读他的联作有种沐风浴春之感,语言雅致,平仄严律;他的书法创作虽以“羲、献”为宗,但摭取之点与前人不同。他舍“二王“之姿媚而取其雄强,追求笔力的沉厚和结体的雅逸,把魏晋精神充分展现。在继承传统、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略带纵态、纵而能敛的行、草书风,平和简静中寓博大沉雄,潇洒飘逸中含刚健奇劲。
陈东成(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楹联学会会长):
【题辞】胸中书日月 笔下起风雷
【解析】杨宪金先生是一位成功的出版家,亦是一位成功的楹联家、书法家,广阔的胸襟、渊博的知识使得他的楹联、书法作品气度非凡,意境高远豁达,此次展览的楹联作品直抒胸臆,表达了拳拳游子之心,书法作品大气磅礴、气象恢弘,笔势凝重,在人们心底掀起阵阵波浪,让观看者得到艺术的享受与艺术洗礼。
蒙智扉(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柳州楹联函授院院长):
【题辞】齐鲁钟灵,泰安毓秀;宪金奋笔,翰墨生辉
【解析】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齐鲁大地,人杰地灵,山水多姿,五岳独尊的泰山巍峨、雄奇、沉雄、峻秀。泰山文化渊源流长,吸凝天地祥瑞,博大精深。杨宪金先生用自撰楹联书法的形式将其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书法苍劲、秀丽,熠熠生辉。
费之雄(书画大师费新我三子,中国楹联学会名誉理事,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副会长):
【题辞】岱宗风韵
【解析】得知杨宪金先生要在泰安举办咏泰山自撰诗联书法展,我写下了 “岱宗风韵”几个字。它包含了两层意义,第一表达了五岳之尊的泰山展现给大家的美丽的秀丽景色及全山的20多处古建筑群,2000多处历史文化遗迹,无数历代文人雅士吟咏的题刻和碑记,这是一种岱岳风韵。另一层则表达出了生长在泰山脚下的杨宪金具有的博大胸怀与艺术情操,他用精湛的书法艺术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写出了对泰山的赞美,他的诗联书法艺术形成了特殊的岱宗艺术风韵。
卓斌青(中国楹联学会理事,福建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
【题辞】诗联逸品龙蛇字 烟雨泰山水墨图
【解析】杨宪金先生的诗联作品可称得上精品,联作工整合律,诗作豪放大气,把泰山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融入文字之中。其行书既有含蓄稳健一路,也有介于行书和草书之间的略带肆意的行草书风。用笔沉着精到,点画瘦劲,结字紧密,体势古雅。他用水墨的手法展现出了一幅大气磅礴的泰山之景。
马新民(中国楹联学会三·四届理事,中国楹联学会书艺委委员):
【题辞】云海玉盘聆雅韵 岱宗造化极天功
【解析】说起杨宪金先生,就得说起泰山,东岳泰山以她的雄奇、伟岸让世人喜爱,更以她独有的文化内蕴让世人膜拜,泰山是自然界极尽造化之天功的伟大作品,秀丽的山水、瑰奇的云海玉盘,让人们无不向往。山上的历代书法墨宝更是让文人雅士流连忘返。杨宪金先生的诗联作品高雅韵致,在云海玉盘之中品味先生情真意切、饱含思乡之情的联作,畅快淋漓,让人魂魄震动,如同鲸浪涌动的“大海”。
冯广鉴(中国楹联学会理事,山东省楹联协会副主席):
【题辞】诗韵墨香萦岱岳 联情笔趣寄田园
【解析】我和杨宪金先生同为山东老乡,又是多年朋友,这次他在泰安举办个展,是因为他心中萦绕着对家乡的思念,对故乡父老的眷恋,这次咏泰山自撰诗联书法展的作品体现出了他对家乡、对家乡人民的挚爱之情,一首首诗联、一幅幅书法表现并升华了岱岳的风采,寄托着杨先生对故园的深情。
杨昌永(中国楹联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楹联学会会长):
【题辞】绝顶通灵众山小 诗联得意沧海宽
【解析】登上五岳独尊的泰山,你会感到自己的渺小,会理解众山小的真正意义,感受到泰岳的灵性。杨宪金先生的人格犹如岱宗般高峻,他的诗联创作信手拈来、抒怀畅意,意境好似沧海般阔达。
陈联合(中国楹联书法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海军有限电视制作中心主任):
【题辞】诗书咏泰岳志士故园情 厚载东方韵壮心万里程
【解析】杨先生对于故乡的情感,作为朋友的我一直很佩服,他不时地用行动来回报着家乡。吟咏泰山表达自己的故园之情,我同杨先生交游甚久,是知己,深味其诗书咏泰岳的情衷,也领悟其以故园情为切入点的求诉,诗联中深蕴儒家的谦恭、道家的自然、释家的静穆之精神。泰山承载着厚重的东方古韵,身为泰山之子的杨先生用自己高雅书法为精缩东方神韵的泰山增光添彩。
萧良平(中国楹联学会书艺委副秘书长):
【题辞】艺海无涯苦作舟
【解析】大家都知道学习书法是一件枯燥的事情,杨先生自学书法以来,孜孜以求,焚膏继晷,先苦习二王“缸池成墨”,又形旁临米芾、王铎、傅山等诸家,继而剔抉梳理王、傅,最后回归二王,专注于经典,妙悟王体,十几年的艰辛努力走到了今天,书法已成为杨先生生命中的一部分。
高宝玉(中国书协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书艺委副秘书长):
【题辞】登高观胜景 望远畅清怀
【解析】孔子曰:“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王安石云“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杨先生的诗联书法艺术有立泰山之巅雄视天下之气势,又有攀登险峰愈高愈奇、愈奇愈攀的胸襟,诗联中俱显胜景与情怀。
赵 勇(中国书协会员,空军司令部研究员,政研室主任):
【题辞】诗言志,书传情,诗书一炉青
【解析】谈到杨宪金先生的诗联、书法,先要谈到所谓诗可以言明一个人的志向,书法可以传达书家所要表达的情感。诗的抑扬顿挫与书法的纵横开合,诗的一咏三叹与书法的一波三折,诗的音韵节奏与书法的轻重徐疾,在内含美质上是契合一致的。诗的意境,也是书画创作的至高境界,杨先生用诗的甘露涵养腕底笔墨,在挥洒自如中,抒写着理想、追求与向往。他的书风与他的诗意达到了相应相合。如果说他的诗联是艺苑佳卉,那么他的书法则像墨海游龙。他自如地遨游于墨海、徜徉于诗联幽境。
李小成(中国书协会员,中国美协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书艺委委员):
【题辞】联咏东岳 妙笔生花
【解析】杨宪金先生在诗联的创作上,不论是唱酬应和还是静心思构,常常是思路敏捷,意趣盎然。在书法创作上,有自己的独到特征,气的连贯和笔法的精微都值得肯定。这次的展览他更是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创作中,诗联吟咏着东岳泰山的文化与魅力,书法上求新求变,给人一种正大的气象,表现出博大、沉雄的风格。
张 逸(中国书协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书艺委委员,渭川书画院院长):
【题辞】峻山开眼界 独立占古风
【解析】杨宪金先生的书法作品形拙而质秀,本真而意朴,有一种虔诚、冷静和思辨在内流动,正所谓“峻山开眼界,独立占古风”。他字藏大雅,俱是悦目赏心之雅、净人灵魄之雅。见字如谋面,斯为至也。
黄联成(中国书协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书艺委委员、中国科学院书协副主席):
【题辞】书宗晋唐气 诗吟泰山情
【解析】我认识的杨宪金是一位涵养深厚、品格高尚的人。杨先生的书法以传统帖学为本,但学帖而不溺于帖,终取百帖之长,独辟蹊径,整体风格于流美中见生拙,沉稳中见豪放。此次展出的作品就充分体现出了这种风格。此次展出联作以书传情,浓浓的故乡情融汇在作品之中,严整的韵律,精美的辞藻,表达了异乡游子对家乡的眷恋、热爱之情。
张仲愈(中国书协会员):
【题辞】开张有度,收敛有法,萧散朴拙并具新意
【解析】二十几年前,杨宪金先生初入书道,曾就我请教。我们算有师生、师友之谊吧。最初杨宪金先生学习书法的时候,他就很认真、很专注,能有今天的成绩那是自然的,他的行笔厚重有力,结字多变,笔力开张,在有度与无度之间,匠心独运,整体把握准确,挥洒轻快自如。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有了自己的新意,创造出了具有“风樯阵马,笔走龙蛇”,气势恢弘的行草书风。
张维忠(中国书协会员):
【题辞】松风梧月 琴韵书声
【解析】杨宪金先生的书法运笔迅疾,气势开张,书风豪放,一时间,妙意立生,犹如风掠松林涛声起。琴韵书声的涸滋,使得人雅诗雅,儒气更浓。
吴如钢(中国书协会员,宁夏书协理事):
【题辞】诗书心声
【解析】杨先生出生在泰山脚下,饱受“一山一水一圣人”的文化熏陶。几十年如一日地在艺术沃野里勤奋耕耘,几十年的文学积累让他的诗联作品神精气满,感情充沛,意境鸿远。诗为心声,书如其人。
王庆新(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院长):
【题辞】领异标新文华焕宗 时风古韵水墨传神
【解析】杨宪金先生的书法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走出了自我发展、创新的新路子,用传统的书法艺术传达当代的气息,用水墨这朵奇葩传神地描绘时代的含义,标新立异的书法作品,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欣赏者不禁眼前一亮。
王家斗(中国书协会员,“毛体”书法家):
【题辞】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解析】我录鲁迅先生的两句名言书赠杨宪金先生。杨先生为人刚正、品端、质秀,是大义凛然的正人君子。他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几十年如一日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我敬仰他的为人和学识,以此表达心志。
郭振华(中国书协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山东理工大学兼职教授):
【题辞】岱宗觅佳句 情真入毫端
【解析】看到此次展览的名称“咏泰山自撰诗联书法展”,就知道这是杨宪金先生对家乡圣山的礼赞,是对泰山的歌咏、吟唱。每首联作、每句诗句无不浸透了杨先生的心力,文化之山赋予了文化人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先生的佳句不是偶得,而是时间与学识的积累。苍劲、潇散的书法,处处展现先生情真意切的思乡之情。
姜卫东(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书艺委委员):
【题辞】诗书一绝德艺双馨
【解析】我与杨先生是挚友,他从一名普通的中南海的警卫服务人员走到中南海画册编辑委员会主任、中央办公厅西苑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的位置,这其中所付出的努力是大家无法想象的,他用毅力、恒心向我们展示了他的成功。诗词文联堪称一绝,深具影响。杨先生谦逊的性格、清如水的人格魅力,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当之无愧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杨世勋(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书艺委委员,天津市政协书画研究会理事):
【题辞】联内求宪度 墨中探金科
【解析】杨宪金先生在楹联的创作上讲求法度,作品中体现出了工、稳、贴、切、新、奇的特点,在咏泰山联作中显现得尤为突出。在书法创作上以行草笔墨为用,空间布局大开大阖,聚散适中,笔势凝重,气象壮观。
杨彦明(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书艺委委员,河北省楹联学会会员):
【题辞】独尊泰岱咏新章,翰韵京华吐异芳。水墨研奇荣艺苑,赋文润厚喜肥乡。
衔石塞海心无限,掘地移山志满腔。呕血集珍终补壁,谐行善举总辉煌。
【解析】杨先生作为一个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自己的家乡,他为五岳独尊的泰山吟咏、谱写新章,用诗词歌赋滋润着家乡肥城的文化事业,用水墨这朵中华民族艺术之林中的奇葩来荣耀故土。杨先生用精卫填海般的执着、愚公移山的毅力,用满腔的热情倾注于文化事业、水墨艺术,德艺双馨,不忘提携后辈,德行善举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敬佩。也希望杨先生今后的艺术之路常青。
张敏耀(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楹联书艺委委员,湖北省书画研究会理事):
【题辞】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解析】杨宪金先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在书的海洋里汲取营养,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文思泉涌,厚积薄发。他做人、做学问都值得我们学习。
于文清(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书艺委委员):
【题辞】江湖万里水云阔 草木一溪文字香
【解析】我想从创作的题材说说,祖国的山河万里,江海水阔,天际开阔,都值得我们去抒发、去描写,而宪金先生对东岳泰山独有情钟,这里的一草一木、
一溪一水都让他魂牵梦绕,蕴藏着深意厚情,故而他以唯美的诗联作、浓浓的翰墨香传达着对泰山的热爱。
施子江(中国楹联学会书艺委委员,浙江省楹联研究会副会长):
【题辞】登岱泰而瞻北斗 共云霓以写黄河
【解析】登上巍峨的泰山,再观看到天上的北斗七星,远眺金带黄河,眼前秀丽的景色和人文,怎能不让人襟阔万里,壮志凌云?杨宪金先生以游子的笔触写出了对故乡的眷恋,对故乡的依恋,更加写出了身为泰山之子的骄傲。
刘振中(中国楹联学会书艺委委员,河南书协会员):
【题辞】金声鸣礼乐高雅敦厚 玉振传仁德和穆温馨
【解析】数百年来人们总以“金声玉振”来敬称儒学,杨宪金先生是位饱儒之士。杨先生此次为咏泰山自撰诗联书法展创作的诗联意在为泰山歌唱、为泰安礼赞,泰山的千年历史,使得先生的创作更加淳朴、高雅、敦厚。在杨先生的诗联作品中更加能展现出他做人的仁德与谦和。整个创作展展现出的是一种温馨之情。
萧 艺(中国楹联学会艺术委员,新华社北京2010国际美术馆常务副馆长):
【题辞】孤根偃蹇非傲世,劲节癯枝万壑风。斋中白发翰墨手,落笔乃与天同功。
【解析】得知杨宪金先生要举办咏泰山自撰诗联书法展,我就借用黄庭坚的这首诗来比喻杨宪金先生的人品与诗联、书法创作。研习书法是一项寂寞而又枯燥的事情,然而杨先生却以百倍的热情学习它、创作它,不畏艰辛、不计成败。已过花甲的杨先生依然致力在书法艺术上,其书法创作已创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也让我们领略到沁入其诗联的独特、独到的魅力。
钟宝胜(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书艺委委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题辞】宪章安社稷 金石铸春秋
【解析】杨先生在中南海做警卫服务工作之时,保卫着首长的安全,同他的战友用智慧与生命守护着红墙内的安全,用自己的青春年华,忠诚无悔地铸就了一段与众不同的人生道路。当杨先生步入文化事业之后,让神秘的中南海不再神秘,让共和国的领袖走下神坛,走进了老百姓的心目中,让中华民族最优秀的艺术精品传遍五湖四海,让中南海这“红墙博物馆”给全世界以震撼!
杜秉才(中国国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书画名家研究会副会长):
【题辞】人品学百口称赞 诗联墨三样叫绝
【解析】大家已经在多个方面较全面的论述了杨宪金先生的艺术面,我再表达一下,杨先生虚怀若谷、为人淡雅平和,具有山东人正直、热情的性格,具有赤子之心,具有光明磊落、高情远致的情怀。他渊博的学识、丰厚的素养,大家交口称赞;杨先生在诗联创作上精益求精,每首诗联寓情感于文字之中,既苍莽大气又细腻入微;杨先生的书法更是“凝重”与“挥洒”并存,简中求静、动中求静。可称之为诗联墨三样叫绝啊!
李世英(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副会长,徐悲鸿国画室副主任):
【题辞】诗联养寿
【解析】我还是想说一下杨宪金先生的诗联。中华民族悠久的诗词楹联创作,陶冶了人们的情操,抒发了胸臆。古代诗词既有古雅深邃,也有清逸峻秀。大唐盛世,亦为诗之盛世,诗律之工,音韵之秀,炼句之缜密,意境之旷远,实为登峰造极!楹联较之旧诗词活泼自由得多,加之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风格多样、魅力奇妙,在浩如烟海的文苑中独领风骚,堪称我国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和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学艺术珍宝。杨先生在诗联方面的造诣深厚,徜徉在诗联浩瀚的文学海洋里,耳濡目染着璀璨的华夏文明,人的心境就会高远,浮躁的繁华会变得清净淡雅,久之心长寿、艺长寿,诗联养寿,寿长诗联。
侯玉堂(辽宁省朝阳市楹联家学会第三届常务理事):
【题辞】诗坛现异彩 联苑绽金花
【解析】杨先生不但书法写得好,他在古典诗文上的修养和造诣也相当深厚,不论是唱酬应和还是精心自撰,总能新意迭出。他对楹联也是颇有研究,在此次展览上所作的楹联作品典雅大气,情真意切,似画如诗。我相信杨先生的艺术之路定会越发的辉煌。
孙健(中国书协会员,山东省书协理事,泰安市书协主席)
【题辞】师造化 得心源
【解析】看杨宪金先生的作品就会看出他师古不泥古,学今不囿今,向大自然学习,又超脱于自然之外,可谓有着大家风范。杨先生艺术的灵感从造化中来,此次展览的造化则是泰安,是泰山,是生养杨先生的土地,他用内心感受它,再把自己的感受通过书法表达出来。杨先生随着生活变化,感受也在变化,书法也发生着变化。在造化之上、在变化之中随之创造出自己的风格。
黄廷惠(曾任山东省书协理事,泰安市文联副主席,现任泰安市书协名誉主席):
【题辞】世间清品至兰极 贤者虚怀与竹同
【解析】作为杨宪金先生的泰安同乡,我敬佩他的人品与学识,因此我用兰花与竹子来借喻先生的人品与学识。杨先生有着有崇高的信仰,坚定的信念,无比的信心;他有着博大的情怀,严谨的学风。兰之幽香是杨先生的高标自况,竹子的坚劲挺拔,气势冲霄,象征了先生的坚贞高洁,心胸坦荡,光明磊落。
张正(中国书协会员,泰安市书协顾问):
【题辞】翰墨生辉
【解析】杨宪金先生在我们泰安举办咏泰山自撰诗联书法展,是泰安文化界的一件盛事。杨先生几十年甘于寂寞,潜心研习书法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求创新,演绎着自己的人生追求。其书艺格调高古,结体朴拙简约,遒劲有力,行笔调控有度,功底扎实,出手不凡,熠熠生辉。创作的很多作品充满人生哲理,成为寓意深邃的思想读物。
苑遇春(中国书法协会会员,原羲之报总编辑)
【题辞】录毛泽东沁园春·雪
杨宪金先生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中南海的人生阅历让他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学到了大无畏的精神,为人正直、大气,待人诚恳,心胸博大,品格高尚,有着百折不屈的精神。
崔金言(中国水墨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寒亭区人大副主任)
【题辞】诗联吟泰山 古今第一人
自古以来吟咏赞颂泰山的文人比比皆是,但是能以自书自撰形式进行创作的杨先生开了先河,是第一人,不仅让我们欣赏到其瑰丽的书法艺术以及深厚的文化内蕴,而且给我们不尽的启示和激励。
王树民(中国书法研究院山东分院副院长)
【题辞】品格清高梅作友 襟怀坦荡海为师
宪金先生一直倾力为家乡做事,让我们敬佩。先生的人品犹如那冬日的寒梅坚贞不屈、不媚俗,高尚的人格情操感染着每一个认识他的人。先生心胸广阔,襟怀坦荡,与人为善,犹如浩瀚的大海一样广阔。
王克煜(泰安日报高级编辑、总编助理)
【题辞】文贵天成 桃乡学子花开西苑
杨宪金先生作为桃乡肥城的一个学子,离开家乡40多年,担任过西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出版了几百种图书,策划主编的大型精装画册《中南海珍藏书画集》受到国内外学者专家的好评。在先生主持领导下的西苑出版社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创业,创出了一番新天地,成就斐然。先生正是在这种氛围下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诗联创作及文章都是自然天成,真情流露,浑然一体。
徐恩虎(泰安市副市长)
【题辞】书坛有道 艺境无边
杨宪金先生有着很深的传统书法根基,其书师古帖,效法二王,苦研米芾,最终融汇诸体,整体风格沉稳中见硬倔,遒劲有力,熠熠生辉,苍劲老辣。看到先生的咏泰山自撰诗联书法作品,深感先生的书法功力的深厚,先生的艺术之路定会无比璀璨。
高儒林(泰安市政协主席)
【题辞】书风清且秀 法度老而新
杨宪金先生的书法清秀自然,在遵循传统法度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张志民(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艺术学院院长)
【题辞】泰山石敢当
“石敢当”是泰山人民和中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是敢闯敢当的正义和力量的化身。杨先生书法的最大特点是闯新路,创自己的风格,有石敢当的那股拼搏精神。希望先生能成为中国书法界的石敢当,闯出大品牌,当名天下。
杨开金(中国文化报社副社长)
【题辞】落笔撼岱岳 成诗凌云霄
新闻专访
范模西苑 僶俛后昆
——访中南海胜迹图组委会主任、策划组创者杨宪金
中南海,位于故宫西侧,自辽金建离宫,历经金、元、明、清时期的逐步完善和扩建,形成了富丽堂皇、灵秀典雅、和谐统一的格局,成为建筑精巧、风景如画的皇家园林。她那悠久的历史,金碧辉煌的楼阁,银光璀璨的湖面,翠绿葱茏的岛屿,气势恢弘的祠坛,丰富的文化内涵无不彰显着皇家园林美妙绝伦的独特风姿。这座东方历史文化艺术的璀璨宝库,每年都有数以千万计的人民群众和海外同胞、世界游人从四域八方宾至北京,欲饱览她那瑰丽的雄姿、巍峨的宫殿、优美的园林、奇魅的艺术。但由于中南海地位的特殊性,人们只能站在北海桥望见高高的红墙、一片片绿树和湖泊,而不能涉足中南海院内细览内部。为揭开她神秘的面纱,满足世人的欲览,在中南海工作四十余年的警卫战士、出版家、书法家、社会活动家——杨宪金,耳濡目染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风亮节和丰功伟绩,熟悉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不辞劳苦、勤奋为民的工作和生活实践,对他的教育影响极大。经过数十年的收集和整理,查阅了大量的中南海多种历史资料,形成了组创中南海胜迹图的创意。在中南海画册编委会、中央办公厅西苑出版社、中国水墨艺术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下,由建筑、园林、文物专家、书画家组成组委会和创作队伍,站在抢救中南海文物的高度,历时三载创作出了长120米宽0.68米的百米长卷——中南海胜迹图。这是一幅用绘画艺术形式展示中南海气势恢宏的宫阙建筑、灵秀的皇家园林、悠久历史文化的实录,具有极高的史料性、文化性和艺术性,是中南海建筑园林艺术的文化集成,是一部传之万年而不朽的文献巨制。
记 者:您组创这幅展现中南海发展轨迹的胜迹图目的是什么?
杨宪金:庞大的中南海文化涵盖了诸多方面的内容,不仅仅体现在建筑方面、园林方面,更多地是体现在历代王朝中所展示出的政治、文化内涵。这些一直没有一本文献能很好地将其涵盖在内,因为不管是在历史角度还是在文献角度,都需要有这样一部作品,来展现中南海的发展脉络,展现她的文化内涵,如果再不及时对这些进行抢救,再发展下去,原有的资料就会失传,以后可能再也无法全面地看到中南海上千年的发展脉络,我一直觉得自己有这个责任去保护、去传承。
通过这幅长卷我只想表达一件事情,就是要把这几百年传承下来的积淀得如此深厚的中南海文化展现在画卷上,让大众去了解、去认知,去领会其中的文化内涵,成为社会的财富,这是我最大的心愿。通过做这件事,我希望在有生之年做点有益的事,为世人留下些痕迹,能够推动文化艺术的发展就心满意足了。
记 者:您组创的这幅集建筑园林之大成的传承之作可谓是您的毕生心血,一生为之追求想要实现的一个心愿,是怎样策划筹备的?
杨宪金:几十年来,我一直为这件事情做着前期准备,进行着广泛的社会调查,广泛搜集历代中南海的各种资料,查阅皇家禁苑中的历史、典制、会要、实录、文集、类书、笔记、诗集及稗官野史等众多文献资料,但是没有认真系统的梳理。2007年我退居领导岗位以后,进行了认真的思索、梳理,决心在60岁以后的有生之年把它整理出来,组织书画家用绘画形式展现出来。2008年初,经过慎重的思索准备,在领导和书画家的支持下,筹集资金,广邀贤才、博纳众议,邀请当代建筑、园林、文物专家以及书画家组成中南海胜迹图组委会,并邀请国家画院研究生归洪璋主笔,邀擅长宫廷、建筑、园林、山水、人物,不同风格的当代实力派书画家组成主创队伍进行创作。
记 者:您组创的这幅浑然天成的中南海胜迹图需要一支阵容强大、实力雄厚的专业创作队伍,您是怎样组建遴选的?
杨宪金:首先组成组委会,在组委会的领导下聘请顾问、艺术顾问、艺术指导、艺术总监、创作部主任;其次,遴选主创人员;第三,中南海胜迹图不是一幅个人作品,也不是一幅凸显艺术家个性的作品,它是一幅既尊重中南海建筑园林概貌又要构图布局统一还要用艺术手法渲染,是一幅在一人艺术统揽下,需要大家心境一致,步调一致协同作战共同完成的作品。参加绘画工作的这些画家本来就是已很有成就的艺术家了,每人都有自己的绘画语言及个性,长期自己独立完成艺术作品,因此在试画期间很难达成共识。就这样在不断试画不断地循环往复中换了几十位画家,最终确定归洪璋、王超、李风杉、魏鲁宁、魏中兴、姜作臣、黄芝荣、陈阳、魏楷、王维生等六十几位书画家执笔。他们以文人应有的严谨负责的态度,切磋磨合,不图名利、兢兢业业、心无旁骛、寝馈其中,用3年时间完成了这幅长120米宽0.68米的文献巨制。
记 者:您组创的这幅鸿篇巨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您是怎样整体构思、立意确定主题、布局的?
杨宪金:以往创作的绘画长卷,主要表现的内容不外乎山川大河、小桥流水,关于将古代建筑与现代艺术展现的作品,聊聊无几。中南海胜迹图在博采众意的基础上以展示中南海胜迹发展的轨迹为立意,建筑园林为主题,以胜迹原貌为宗本,以中南海鸟瞰图为开篇,以南海、中海、北海为次序,以北海金鳌玉蝀桥为结尾,描绘了环太液池建造的百余座亭、堂、楼、阁、榭、殿,展现中南海亭台楼榭、游廊,山石、树木、池水相映的宏大气势,体现出宏伟壮丽又幽雅细腻的园林景观和建筑特征。
记 者:您组创的这幅弘扬中南海文化的心力之作,是按什么样方法设计并进行创作的?
杨宪金:面对这样一项宏大的艺术工程,肯定是需要几易其稿的,我们首先是按中海、南海、北海的景致排序设计小稿,又在小稿基础上创作了初稿。最初起稿时,遇到了诸多困难,中南海历经沧桑,很多胜迹已无图片资料,只能依据找到的文献资料中的文意描述而进行创作。初稿完成后,有了中南海内胜迹绘画布局构图的精要之笔,但是不能详尽地描绘皇家园林的风貌,于是,创作人员再三研读中南海文献资料,领会其文化精髓,并深入中南海采风,参考各方面的资料,集思广益,又创作了多稿,慢慢有了旧景新绘之感,再看书中描写与部分存图画景对照,有了真实生动之感。在经过反复创作后,最终选纸绘样定稿,我们选用了安徽陈放多年略带旧意之仿古宣,用元人之笔墨为主,建筑还是以线为主,颜色使用小青绿之手法,这样一来整幅作品又有了一番趣味,建筑庄严工整,色彩稳重,山石树木苍郁浓茂,色彩厚重艳丽,更能表现皇家园林的华贵与气派。
该图虽几易其稿,但创作的结构始终没有改变。该图结构严谨,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分明。长卷中绘制了丰富多彩的内容,主体突出,首尾呼应,全卷浑然一体。画面中每处景物的细节,都安排得合情合理,疏密、繁简、动静、聚散等画面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达到繁而不杂,多而不乱。充分表现了创作者对中南海胜迹的深刻洞察力和高度的画面组织和控制能力。
记 者:您组创的这幅中华民族的旷世杰作采用的何种艺术手法?
杨宪金:西画的创作比较注重现实,采用焦点透视法,如果用这种方法是万万不能画出这样的长卷的,中国画的创作方法恰恰是强调了艺术和形式的统一,有机结合,则更注重艺术性和展示一种内在的神韵和意境。同时也表达出创作者的一种思想和情感。该图的创作,恰如其分的运用了中国画特有的创作规律,将高远法、平远法、深远法同时在一幅长卷中灵活运用到极致。该图用经典写实的手法,运用散点透视法,把中南海这特有的建筑园圃,表现在一幅长卷里面,有主有次,层次分明,相依相让,恰到好处,达到了慢慢走、面面观的艺术效果。采用多视点,将中国特有的三元法来表现景物的的大小,用多视点处理成平列的同等大小的景物,比较充分地表现空间跨度较大的景物的方方面面。并且按照以景为序的原则,表现侧重点,表现不同景点的人文精神面貌。创作时,选取中国传统青绿山水之法,运用元人笔墨技法,建筑以运用中国特有的白描表现手法为主,用颜色渲染衬托,局部重彩和浅绛相结合的技法,全卷以墨为主,以赭石、青绿等为基本色调。笔墨上注重意境和留白,建筑以园林山水为点缀,视觉感强,笔法骨劲有力,将传统中国水墨的山川河流与古建筑充分融合,使画卷笔墨气韵相得益彰。把环太液池的亭、堂、楼、阁、榭、殿、桥、山石、池水、树木等等丰富的内容场面散点在一个画面之上,和谐地组织成统一整体。皇家园林丰富多彩的内容,穿插进人物及活动,饶有无穷回味。
记 者:您组创的这幅经典艺术之作具有哪些艺术特色?
杨宪金:该图首先映入世人眼帘的是中南海全景图,这是全景中惟一幅鸟瞰取景图,它将中南海诸多建筑景致悉数入画,一览无遗。全图以中南海全景为开篇,旨在表现全图故事情节之前,首先交代出与中南海胜迹相连的特定环境,仿佛是一场气势恢宏的演出序幕,刻意营造出先声夺人的氛围。此图青绿赭石设色,不仅在艺术表现和视觉效果上更胜一筹,而且在整体布局内容表现上也别具特色。
从第二组画面开始依次展现南海、中海、北海,中南海胜迹的画面到此结束。为突出主要建筑园林和人物情节,全图在总体结构的把握上,各章情节所采用的数量不尽相同,少则一两组,多则四五组,而有些建筑还无不独立的画面,有的还被融入前后相连的画面中,因此我们在创作时,在画面的选择上还是对中南海胜迹有所取舍,并且早在动笔绘制之前,既对每组画面拟表现的人物活动、情节穿插以及画面的连续关系等都有了一个缜密的计划。对某一景致画为两幅或多幅,而对多个景点合并为一幅,还有一幅画面内又有可以相关联接的景点,让观者有进展过程之感,这也是别开生面、不同俗例之所在。
该图除了反映中南海名胜古迹多姿的园林外,在画面的构图、人物活动、环境选择和景物设置等方面都是一次再创作的过程。我们依据大量历史资料,尽可能接近当时社会生活,恰当反映出人物活动和民风习俗。图中的人物服饰、发髻,其本为明末清初的装束,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用具生活细节等都有所表现。在表现重大活动场景时,画面也是别开生面、情节感人。该图景物疏密有致、起承转合、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各种建筑与景致虚实相映、错落有致,布局巧妙,变幻无穷,并与相应的人物活动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记 者:您组创的这幅中国画坛史上的建筑园林艺术集成具有哪些特征?
杨宪金:这幅艺术集成有四个比较突出的特征。首先,技法独特。该图在创作技法上,大手笔与精细的手法相结合,善于选择那些既具有形象性和富于诗情画意,又具本质特征的事物、场面及情节加以表现。亭台、楼、阁、榭、殿、桥梁、山石、池水、树木等建筑结构严谨,描绘一丝不苟。描绘的整个场景不失全貌,不失其势。
其次,布局巧妙。在构图和布局上,该图的不凡之处体现在构图布局的章法和技巧上。首先该图映入眼帘的是中南海鸟瞰全景图,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画面对中南海景致做了细致的描绘。创作者打破常规,不惜笔墨连续采用十几幅画面,从不同角度反映出一处景物诸多景致的细部特征。在表现上择其要、删其繁,整幅作品中,景物疏密有致、起承转合、环环相扣、引人入胜。画中白玉拱桥、水自洞出、黄瓦园亭、殿阁巍峨、山坡亭台、佳木葱茏、垂柳夹岸、迎春花遮天、牡丹花盛开,各种建筑与景致虚实相映、错落有致,布局巧妙,变幻无穷,都生动地展示了皇家园林的特点,达到了步步可观的艺术效果。
再次,笔法精道。在笔法和墨色上,用笔利落,更简约,更少概念化,因而也就更详尽地表现了灵气和神韵。画中线条平行交错、乱而有序、条理清晰、线条疏松。用墨或擦或染,浓淡相间、干湿有别,在刻画树叶等景物时用浓墨、湿墨,显得山淡树浓。该图几经简约、空灵疏秀、墨色清润、挥洒自如,堪称巨作。创作者还注重层次感,不夸张虚境和实境的对比,而是在虚实之间,用微妙的过渡层次加以渲染。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皇家园林的特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四,钤章注景。该图共篆刻了100余方印,钤于相应景点处,以起到画龙点睛和景注作用。为了把章刻好,我们邀请了沧州印社杨润浩进行篆刻,首先他选用的都是寿山、青田、昌化等名石,更加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最终篆刻出的印线条婉而不媚,工而不拘,细而不弱,圆而不软,章法做到简净而清劲、匀整而富有变化,与整幅画卷辉映成趣。
记 者:您组创的这幅世人传颂、万年不朽的佳作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在绘画史中的地位如何定位?
杨宪金:该图为当代中国以穿越历史、全景式、多角度并运用多种艺术手法绘制而成的唯一一幅中南海宫苑建筑图,该图的绘制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缩影,她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建筑特色,跌宕起伏、开合有致、气势恢宏、意境深远,并汇聚名家画技之精华,展示了中南海文化之精髓,将像清明上河图一样具有高度的史料性、文化性和艺术性,因此她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收藏价值,将成为当代人研究中南海胜迹文化,了解中南海古典建筑园林的经典艺术,将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传世佳作,堪称中华民族的旷世杰作,国之瑰宝,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体现,是皇家园林的当代文献,是中国画坛史上艺术家的集成,必将传之永久而不朽。
诚然,中南海胜迹图能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需要时间去检验,需要放到历史长河中去验证。百年之后,我这种想法若能被人们所接受,那也算是为人类做出了一点贡献;如果人们不能接受我这种探索精神,我相信,中南海胜迹图对历史、对传承中南海文化也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参考资料
志绘海岳 书写经典.凤凰网.2012-11-29
花开西苑.凤凰网.2009-09-09
杨宪金花开西苑.红袖添香.2009-09-09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7 20:07
目录
概述
个人履历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