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思(1880-1956),会宁人,字慎之。1901年中举人,1904年中进士,并获馆选,后赴日本留学,回国后任翰林院编修。清宣统二年回乡。辛亥革命后,于1917年加入国民党。1918年后,历任安肃道道尹、兰山道道尹、甘肃省代省长兼督办、甘肃民政厅厅长,甘肃省政府委员兼省通志馆馆长。1948年当选为国民党国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0年1月参加工作,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北军政委员会人民监察委员会副主任以及政协甘肃省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人物生平
杨思,会宁县城东关人。童年时在家中读书,由大伯杨国治亲自任教。杨思自小聪颖敏悟,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中举,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中三甲第45名进士,点翰林院吉士,升翰林院检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杨思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法政大学,是甘肃首批留学生。一年半后未毕业即回国。在日期间,他与阎士璘、范振绪联合陕西留日学生党松平创办《秦陇报》(后改《关陇报》《复声》),大声疾呼救国救亡,反对立宪,号召人们为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参加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这是辛亥革命前甘肃资产阶级革命派参与创办的唯一一份革命报刊。
回国后,杨思先任翰林院编修,后呼应辛亥革命,探亲时回会宁组织县议会,任议长。1913年3月,甘肃省议会在兰州成立,选举阎士璘为议长,杨思、赵守愚为会副议长,杨思不畏强权和威胁,坚持新派主张,大获好评。1918年,杨思出任安肃道尹(河西行政长官),兴修张掖、酒泉水利设施,并调查澄清了陆廷栋冤案。1921年10月10日甘肃省第三届议会成立,杨思任议长。时潘龄皋主甘,因开放烟禁、拘捕前往省府质询的议员,杨、潘斗争甚烈,最终迫使潘龄皋辞职,杨思也不得不去职,史称“潘杨官司”。
1925年9月,甘肃督军陆洪涛请假,由兰山道尹杨思护理甘肃省长一职,冯玉祥派刘郁芬到甘后,杨思始交印。中原大战时刘郁芬去甘,八委员执政,杨思是其一,任命马鸿宾为甘肃省政府主席,杨思任民政厅长。“雷马事变”后,邵力子任省府主席,杨思任省通志馆馆长、造币厂总办等职。1929年开始,历时8年写出《甘肃通志》130卷、17纲、120册、450余万字。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珍贵资料。
兰州解放前,中共就通过张治中、邓宝珊和八办了解了杨思的政治立场,对其极为欣赏。习仲勋在《回忆杨慎之先生》一文中说,在大军西进的路上,彭总和他就决定到兰州先见杨思。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当天,即派通讯员用彭总的马接思到驻地,杨思向他们讲述了甘肃的军政要情,还写信劝顽守的各地蒋马军政要员“顺应历史潮流,早日放下屠刀,回到人民一边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彭德怀、习仲勋提名、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毛泽东主席签发委任状,任命杨思为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监察委员会副主任、土改委员会副主任,1955年任甘肃省政协主席。1956年10月,杨思在兰州病逝,周恩来同志等送了花圈,甘肃省省长邓宝珊在公祭大会上高度评价了杨思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