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惟中(1205年—1259年),字彦诚,汉族,弘州(故治即今河北
阳原县)人。
大蒙古国时期政治家。
人物生平
杨惟中字彦诚,弘州(故治即今河北阳原县)人。金末,蒙古军大举南侵,这时,尚在童年的杨惟中,丧失父母,孤苦伶丁,被蒙古军掳去,
元太宗窝阔台将他选作侍从。他勤读书,有见识,为
窝阔台所重爱。二十岁时曾奉命出使西域,遍历三十多个国家。
杨惟中的这次出使十分成功,宣扬了蒙古帝国的国威,颁布了大汗朝廷的条令,登记了各地的户籍人口,使这些国家归顺元朝。窝阔台时代的西域并不太平,杨惟中奉大汗之命西行,圆满完成了任务,建立了赫赫功劳,深得窝阔台的欣赏,从此更加重用他了。
1232年,逃难到燕京的
姚枢被
宋九嘉推荐给了杨惟中。当时姚枢三十二岁,杨惟中只有二十七岁,两个青年才俊相互欣赏,杨惟中很快推荐姚枢前往漠北,觐见窝阔台。
皇子
阔出领兵南下进攻中原,杨惟中受命随军行中书省事。杨惟中认为:“传继道学之绪,必求人而为之,师聚书以求其学,如岳麓白鹿,建为书院,以为天下标准,使学者归往,相与讲明,庶乎其可。”于是他和姚枢在枣阳、襄阳等地寻访儒、道、释、医、卜士等方面的名士,搜寻各种文化典籍尤其是伊、洛等学派的理学著作,然后都小心翼翼地送往燕京(今北京市)。次年,在燕京创办起元代第一家官办书院——太极书院,把搜寻到的典籍置于其中,请宋儒
赵复、王粹等为师儒,“选俊秀之有识度者为道学生”。从此,宋朝时兴起的理学在蒙古帝国统治的北方逐渐传播开来。
在姚枢的影响下。杨惟中还十分重视活字印刷术的推行。
北宋中期,杭州人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是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推行。杨惟中依仗政权的力量,组织各地的能工巧匠,用活字印刷术印刷了许多书籍,燕京、平阳等地也发展成为北方的印刷业中心。杨惟中家就印过
《四书》,时称杨中书版《四书》。公元1485年朝鲜活字版《白氏文集》前有金宗直序,其中说:“活字法由沈括首创,至杨惟中始臻完善。”
耶律楚材辞职后,杨惟中继任中书令,他继承
耶律楚材的治国方略,殚精竭虑为朝廷谋划,太宗死后,他以丞相身份主管朝政。
宪宗
蒙哥即位,命令
忽必烈总领
漠南汉地军国庶事。
忽必烈承命后由漠北南下,驻帐于金莲川,建立了蒙元史上有名的“
金莲川幕府”。杨惟中、
许衡、姚枢、
窦默、
杨果、
郝经都是其中重要的成员。
忽必烈在汴梁(今河南开封市)设立河南道
经略司,奏请任命杨惟中任
经略使。他在河南南部广大地区,广开垦田,充实军粮,尤其是他在整肃吏治上敢作敢为,充分显示出他的大智大勇。
河南道总管刘福贪婪、卑鄙、残暴,祸害百姓,杨惟中到河南,招刘福训示,刘福害怕,装病不到,杨惟中命人设大梃(一种棍棒)于座前,派人再去传唤,并让人告诉他:如不奉命,军法从事。刘福不得已,在数千人的保护下来拜见,杨惟中毫不畏惧,手拿大梃把刘福打倒在地,刘福爬起来,杨惟中再次把他打倒,几天后,刘福死去,河南大治。
1253年,
忽必烈受封于京兆(今陕西西安市),同时设立京兆
宣抚司,杨惟中担任宣抚使。当时尚处战乱之中,驻于关中的蒙、汉各军的将帅横行不羁,残害百姓,其中以郭千户最恶。他们抢掠民财,杀夫夺妻,无法无天,百姓深受其害。杨惟中嫉恶不息,严惩不贷,将罪大恶极的恶吏绳之以法,杀一儆百,使关中地社会秩序转好。他曾对人说,并非我嗜杀,只因国家纲纪未立,致使这些骄兵悍将、豪绅恶吏苦害百姓,百姓有冤无处控告,对不法之徒不惩办是不行的。
他一面打击豪强,一面选用有知识的人才,建立法规制度,印行钱钞,发展商业,鼓励农民恢复农桑,使关中地区文化和经济得到发展。他又向元朝廷奏报,言称关中地久经战乱,人烟疏少,田地荒芜,8州12县总人口还不到一万户,应该减征半数赋税。但由于他所推行的压抑豪强,惩办恶吏的政策引起了蒙、汉贵族的不满,所以,第二年即被罢职。
1258年,忽必烈奉命统兵南征,又奏请宪宗起用杨惟中任江淮、荆湖南北路宣抚使,建立官署,发布文告,管理地方行政,并节制蒙、汉诸路军队。
1259年,宪宗蒙哥战死,忽必烈停战北还。杨惟中北返途中,卒于蔡州(治今河南汝南县)。时年55岁。中统二年(1261年),
追谥“忠肃”。
人物评价
郝经《元中书令杨惟中神道碑》:相三君,历事四朝,出入柄用者三十年,天下畏其勇而怀其仁。
柯劭忞《
新元史》:镇海、枯合重山、杨惟中,俱非宰相之才。
轶事典故
督察军纪
鄂州之战时,忽必烈任命杨惟中、郝经为“军纪督军”的长官,指挥督察战地蒙军(包括蒙方汉军)的军纪,法规很严。结果出现了“渡江不杀降,百姓皆安堵;羊罗到武昌,相望两舍许……通衢万家市,巴商杂越旅”(郝经《青山矶市诗》)的喜人景象。
创建书院
太极书院是元代官方建立的第一所书院,创建时间是1240—1241年,由
姚枢协助杨惟中创建。书院以伊洛道学为宗,“推本谨始”,故以“太极”为名。
据元代文人
郝经《太极书院记》记载,“中令杨公(惟中)当国,议所以传继道学之绪,必求人而为之师,聚书以求其学,如岳麓、白鹿建为书院以为天下标准。”这所书院完全由官方兴办,虽然它以南宋的岳麓、
白鹿洞为榜样,但它的建立却是为天下书院做模范。
据史书记载,1235年阔出南征伐宋,“杨惟中行中书省军前,姚枢奉诏即军中求儒、道、释、医、卜士,凡儒生挂俘籍着,辄脱之以归。”后来元军攻破湖北德安时,俘获了隐居于此的“江汉先生”赵复。姚枢对赵复的为人与学术极为尊敬。五年后,姚枢协助杨惟中在北京创建太极书院,遂请
赵复来主持讲学。史称自此以后,
许衡、郝经、
刘因等北方学者“皆得其书而尊信之,北方知有
程朱之学,自(赵)复始”。不仅如此,即使是杨惟中、姚枢本人也时常来此论学。从此,理学随太极书院的建立扎根于北方。
史料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