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成纯
上海电影译制片厂译制导演、配音演员
杨成纯曾担任过上海电影译制厂的厂长,代表配音作品有《追捕》中的矢村、《野鹅敢死队》中的“军师”、《海狼》、《逃往雅典娜》中大卫·尼文扮演的角色以及电视剧《加里森敢死队》中的卡西诺等等。杨成纯80年代末举家前往美国定居,现在在美国一家华人电台工作。
配音作品
《天书奇谭》 (1983) .... 小和尚
《叶赛尼亚》 (1971) .... 哈科(配音)
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 (1987) .... 配音
《黑郁金香》 (1964) .... 配音
《斯巴达克斯》 (1960) .... 配音
追捕》 (1976) .... 配音 矢村警长
温莎行动计划》 (1984) .... 配音
《复仇》 (1968_德) (1968) .... 配音
人物评价
杨成纯的声音里就是一味的暗,与其说他冷,不如说他傲。紧绷着。在空气中营造着一种紧张的气氛,你可以感受得到他分分秒秒都在思考这起案子,分析着,判断着,语速缓、慢,声音放低,可却偏偏暗中就有那么一股子劲力逼着你。叫一声“杜丘”,气势压人。
到了警察局长拉姆士先生呢,那就夸张得没边没沿儿。这回可不是傲了,是自负。语速那么快,带着过度的兴奋。声音还不稳定,都靠颤音支撑,显得神经质,也显得他分分秒秒都在为自己的聪明自我陶醉,而这种自我陶醉是没有多少根基的,小风一吹就完全散了架了。而且这种兴奋叫观众也都莫名地跟着他兴奋起来。很奇怪的是,观众是一方面看他的笑话,一方面又被他搞得紧张兮兮的多多少少倒有些在为他担着心。
卡西诺,是那种全力以赴地冲。百分之二百的热情和百分之二百的真诚。什么叫“把心都掏给你”了,就是这种。他是完全不设防的。那声音,就是一堆篝火,把周围的人也都给烤得浑身发热,跟着他一起往前冲。而且这种声音不是那种高昂的号召式的,而是那种你从他的声音里听出来,不管你做不做,他自己是会竭尽全力的。就是说,声音里传达的是“实”和“诚”,有了这种朋友,你能不跟着他一起疯吗?
杨成纯,也已经用他的声音给了听众一个世界。这里头,有坚韧有毅力有勇气有有力的臂膀。这里头,也有忧愁哀伤等着你去抚慰。这里头,有最炽热的火。这里头,有最刚毅可比金坚的心意。当你去回顾那个声音,又怎能不被他的种种所感怀所触动。
没听过杨成纯的柔以前,决想象不到他会柔到如斯地步。哪怕单单是一句话,像居里说“玛丽亚,你在想什么?”那种声音里的无限柔情无尽爱意,包裹着心爱的人儿。轻柔地,用生命在问。能用这样的语气说出这句话的人,他能给予他的爱人一个世界。
杨成纯的声音里就是一味的暗,与其说他冷,不如说他傲。紧绷着。在空气中营造着一种紧张的气氛,你可以感受得到他分分秒秒都在思考这起案子,分析着,判断着,语速缓、慢,声音放低,可却偏偏暗中就有那么一股子劲力逼着你。叫一声“杜丘”,气势压人。
人物履历
1960年春,阳光洒在上海西郊的林荫路上。杨成纯拎着沉重的背包,踌躇满志地跨进了上海电影专科学校的大门。学生时代,那些纷纷扬扬的色彩,飘飘撒撒的笑声,飞飞摆摆的喜悦,总在他耳畔荦绕。是第一堂课吗?他兴冲冲地奔向教室。呀,太早了。他犹豫了一下,还是跨进了教室,静静地坐着,等候着上课。
他的诗写的不坏。但他那一口杭州普通话未免有些煞风景,以至于当他毕业后分配到上海电影译制厂时,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得有一口地道的普通话。不然怎么去配音?又何谈去争取当导演?!从小生活在南方,一张嘴就满口南方味,要改实在难。对!找苏秀老师。这位热心并具有丰富经验的老演员高兴地收下了这个学生。第一阶段,字音矫正,这是个基础,是语音关;第二阶段,表达关,要理解人物的感情,并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第三阶段,实践关,自己去奋发地干嘛。这全部过程得十个月。噢,怪长的。杨成纯可不怕,天天跟着苏秀读、背……嘴唇破了,舌头咬出了血,吃饭都疼,只好将饭一口一口咽下去。一顿饭要吃好长时间。星期天可不能去郊游了,和妻子说说,她是理解他的。还得去孙道临老师家,请教请教这位严师。人家把不准一个字音,都得查字典,多负责呵。不是听人说了,孙老师是带着字典走进录音棚的吗?“我基础差,本钱太少,得吃苦呵。”
他登台了,象大学里朗诵那首小诗一样,从容不迫、胸有成竹地走进了录音棚。几年的刻苦学习,才有了今天……生活是美好的,而美好来源于自己的勤奋,这是他今天才深深地认识到的。导演稍微启发了他一下,他很快理解了,是那么敏捷、轻松。他准确地把握住了感情的分寸,变换自己的语调,成功配完了《海岸风雷》中的主人翁的小儿子的声音。导演满意地笑了。他也笑了。可才过几分钟他就不笑了。当他走出录音棚时,脸上呈现出严肃之色。是谁说的:“谁笑到最后谁就笑得最好!”未来的路还很长,这只是开始。
导演生涯
1975年,杨成纯开始了导演的生涯。
“杨老师在吗?”又有人敲门了。妻子有些不悦了。要知道他一天八小时工作,人累极了。这是一种超脑力的劳动。不仅要有敏捷的思维,还要用真挚的感情、形象的动作去表现它。常常是配完戏了,人就不想再走出录音棚,随地一倒便睡。可每天还有那么多爱艺术的人来请教他。刚才还来过好几个人呢。妻子望着他,温柔地说:“就别见了,你今天身体不好。”是的,杨成纯患有一种劳累过度就会晕倒的“美尼尔氏症”。下午工作他就感到身体不舒服,现在,他想靠在沙发上,休息一会儿。可接连不断的敲门声……有时,他觉得有些心烦,可人家是冲着艺术来的,哪能不见。他向妻子摆摆手:“不!让他(她)进来。”
有什么办法呢?妻子深深地理解他。每天她从大学教课回来,就得象打冲锋仗一样,忙于做饭烧菜,然后,静静地等他回来。有时她那样钟情而又细致地为丈夫打结过冬的毛线衣,直到响起那熟悉的开门声。有时她忽然坐在琴架前如痴如醉地弹奏着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那是杨成纯爱听的。哦,象是无数的鸟翅振动出轰鸣的旋律,象是清澈的溪水欢快的奔流以山涧,也象温柔的和风掠过心田……
门,轻轻地开了。杨成纯没有脱下外套,而是悄悄地坐在沙发上。他望着妻子甩动波浪似的长发,双臂有节奏地颤动,他沉浸在回忆之中……
角色介绍
《一颗铜纽扣》里的戈什凯上尉,《逃往雅典娜》里的考古学家,这一类的角色是带有权威性的,杨成纯的声音里有着广阔的天地。那份沉着和冷静,映衬着童自荣显露出的一份不安,他总是松弛得让你觉得他唇边泛着一丝的笑意在看着,充分理解对方的不成熟、心里没底,目光里带着安慰和引导对方放松的奇异力量。听他说话,总让人觉得一下子找到了着落,就是那么实实在在地把心放下。有了杨成纯,就有了不变的,恒久的依靠。而且他也不会对自己的不够成熟嘲笑或者是说教。这种声音里的松弛也就赢得了对方的信任。
《海狼》和《野鹅敢死队》,杨成纯的声音都很有份量,他就如同队伍中的一颗定心珠。虽然他不是头儿,但有他站在头儿身边,头儿心里也有底,大伙儿心里更有底。在头儿和大伙之间起了一个协调的作用。因为大伙对头儿这种身份的人总有些敬多于爱,有杨成纯这个角色在其中,他既能深知头儿的谋略要求,又能跟部下真正打成一片,这样一来,也就真的能够做到上情下达,任务也才能顺利进行。杨成纯的声音也是这样,跟头儿跟部下都推心置腹。
不但是这些硬朗的角色,那些柔得不能再柔的角色,杨成纯配起来也得心应手。
印象中这类角色不多,但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安德烈公爵。托尔斯泰的笔触本身就丰富细腻得无以伦比,大段大段的诗一般的内心独白在影片里频频出现。记得曹雷老师说过,导这部片子的时候希望施融来配。施融的特点就是柔,他可以将人物内心的情绪用他清亮的声音慢慢地织成一片网,温柔的,深情的,等着你去感悟去领会。而杨成纯,如果他按照自己的意图来处理安德烈这个角色,安德烈公爵会复杂富层次感得多。但实际上,他是按照曹雷老师的意图,用最接近于施融的风格来表现安德烈公爵的这种柔,他也是在用声音去织成一张网,就像施融那样。就是说,杨成纯的安德烈公爵还是施融风格的安德烈公爵。但是,杨成纯毕竟不是施融,杨成纯的安德烈公爵也毕竟不是施融的安德烈公爵。所以,这个安德烈公爵是厌倦的,是时不时有着杨成纯的锋芒气势,也时不时地有着杨成纯的脆弱的。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1 20:17
目录
概述
配音作品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