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拯陆(1936年3月12日~1958年9月25日),1936年3月12日出生在陕西西安。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于西北大学石油地质系,是新中国第一批地质专业大学生。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36年3月12日,杨拯陆出生在陕西西安。杨拯陆出生的那一年,父亲杨虎城与张学良为拯救中华民族于危难之中,毅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1937年5月,杨虎城与妻子受蒋介石之逼出国“考察”。杨拯陆和三个姐姐被寄养在外祖母家,隐姓埋名,东藏西躲,在恐惧中度过了她们的幼年和少年。
1953年,杨拯陆高中毕业后考入了西北大学石油地质系。进入学校后,她了解到新中国的建设最大的困难就是缺乏资源,而寻找资源最急需的就是地质人才,这坚定了她献身祖国石油事业的决心。
1954年,由于各方面表现突出,杨拯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毕业工作
1955年6月,由西北大学地质系毕业。大学毕业时,许多同学都认为杨拯陆作为名将的后代,加之本人各方面表现突出,留在西安甚至到北京等大城市工作都是可能的事。然而,杨拯陆却坚决选择了前往最艰苦的新疆工作,后被分配到新疆石油管理局。
1957年,杨拯陆担任117地质勘探队的代理队长。
1958年,106地质勘探队组建,杨拯陆担任队长;7月,她和全队同志团结一致,以1960平方公里的完成量,超额87.7%完成克拉美丽地质调查任务。
1958年9月25日,杨拯陆带队在新疆三塘湖盆地进行石油地质勘探时,遭遇寒流袭击,不幸牺牲。牺牲时年仅22岁。
人物事迹
新中国建立初期,百废待兴。在哥哥影响下,杨拯陆报考了西北大学石油天然气地质专业。这样选择的原因,是因为她首先想的是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她曾说:“祖国建设急需要这方面的技术人才,没有石油和其他矿产的开发,我们很难强大起来。”
1954年7月,读大学的杨拯陆在《陕西日报》发表了文章《我要做一名祖国工业化的尖兵》,文中说到:“还有一年就要正式工作了。我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和锻炼自己,准备把自己的全部青春、智慧和劳动,贡献给祖国的地质事业。”毕业时,她没有选择工作生活条件优越的大城市,而是毅然决然地志愿前往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新疆。
杨拯陆如愿以偿来到新疆石油管理局报道。当时,局机关党员很少,知识分子党员更少,领导决定把她留在机关工作。她知道后,立即找领导要求到野外地质队去。她说:“只有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石油地质工作者。”在她的再三恳求下,领导满足了她的愿望,分配她去野外地质队,实现了她“做祖国工业化尖兵”的梦想。
她的选择在同学中引起很大震动,也坚定了大家干好工作的信心。
20世纪50年代,野外地质队装备很差,工作生活异常艰苦。大风时常刮翻队员的帐篷,烈日常把队员晒昏在工地上,为完成1公里测线,大家要翻越十几个山头,经常累得头晕腿软。
工作苦,但杨拯陆没喊过苦。面对困难和凶险,杨拯陆始终保持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她一起工作的同学回忆说:我们时常赴奎屯河、玛纳斯河等地开展地层剖面测量,有时要下到深深的河水里。河水都是天山融雪,就算在“三伏天”也是刺骨冰凉。但拯陆总要先下去,能不让我下就不让我下。
杨拯陆严细成风,对待工作从不放松,其认真态度使大家感动折服。不管是在戈壁砾石,还是在沙丘泥洼,她都严格按规矩办事,必须腿到、眼到、手到,不把“估计、大概和可能”的情况填到图上,为了“不放心”的地质点,她可以放弃休息日拉着队友再跑一整天。
杨拯陆心里装满了大家,却时常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1957年夏,她被任命为地质勘探队队长,带队在克拉美丽地区开展地质详查。有一次,因路远当天无法返回驻地,她和队友只好就地找山洞住下。后来发现,这个山洞是个狼窝,为了让队友休息,她彻夜坚守,不断点燃柴草驱赶野狼;还有一次,地质队的车坏了,拉不成淡水,队员们只好就地找水。面对游着虫子的红色浑水,她用自己做“实验”,直到第二天确认安全后才让炊事员烧开给大家喝。
在她带领下,106队成为当时最好的先进队之一。期间,她认真撰写《克拉美丽红山区地质调查总结报告》提出:(克拉美丽)二叠系可以生成石油是毫无疑问的,这套地层发育最好的地方在乌鲁木齐附近。有巨大价值的地区,可能在博格达山前到克拉美丽山之间。”这份报告得到了领导和专家的肯定。
完成任务的杨拯陆,原本准备于1958年9月举行婚礼,但上级又给106队下达了新任务。为担当使命,她主动推迟谢宏的婚期,于1958年8月率队转战三塘湖。
地质队员在茫茫戈壁开展勘探,时常要面对死亡的威胁。勘探队队长王世仁,杨拯陆的大学同学戴健,以及队员李月仁、李乃君、杨秀荣、周正淦等,先后在工作中不幸牺牲。为此,杨拯陆在给同学的信中说:“为了他们未竟的事业,我们应当以更勇敢的行动来弥补这些损失。”
三塘湖的环境比克拉美丽更恶劣,大风刮起来,砂石铺天盖地。狂风撕碎了地质队的帐篷,常使他们做不成饭,也阻滞了大家的工作进度,同志们普遍产生了畏难情绪。她在给亲友的信中说:“我现在是碰到最大的考验了。但我决定再给大家鼓鼓干劲,咬着牙也要把任务完成。”
为此,杨拯陆号召大家革命加拼命。并让队友写对联贴在帐篷门口给大家鼓劲:上联“披荆斩棘甘洒热血战戈壁”,下联“不畏艰辛愿献青春找油田”,横批“勘探尖兵”。面对考验,她领导队员坚持政治学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有效帮助大家解决思想难题,被同志们称为“赛过穆桂英的女队长”。
在她的带动下,全队分成几组同时进行,工作劲头和效率大大提高。他们数次穿越“死亡之海”老煤田,对三塘湖进行全面地质调查。1958年9月下旬,他们超计划完成6800平方公里普查任务,达到国家计划的257%,质量检验完全符合优良标准。
在艰苦工作中,杨拯陆不忘关心群众疾苦、为民解忧。有一次,三塘湖附近有村民难产,全村人十分着急,就派人来地质队找杨队长。她把原本安排送工的车撤下来,从县城接来医生救了村民的命。
1958年9月25日早晨,她像往常一样带队外出勘察,但这一去,就遭遇了狂风再也没能回来。经过一夜的营救,终于在26日凌晨找到了杨拯陆和队员张广智的遗体。牺牲时的杨拯陆,身体朝着基地方向,十指深深插入泥土,无数砂砾嵌进双膝、钻进眼眶,怀里揣着的地质资料却完好无损。面对这个场景,队员和村民们泪如雨下。
所获荣誉
1958年10月8日,新疆矿务局党委授予她“党的优秀女儿、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坚强不屈的模范共产党员”称号。
人物生活
人物语录
我们新中国是经过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和革命先烈比起来,我们实在算不上苦。
我是党员,要去最艰苦的野外锻炼和学习。
家庭成员
哥哥:杨拯中
姐姐:杨拯美、杨拯英、杨拯汉
人物评价
她用短暂、勇敢、顽强的一生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在石油勘探史上留下光辉一页。今天,在她曾经奋斗过的地方先后建成克拉玛依、塔里木、吐哈三大油气田,不断以更好的成绩告慰着先烈的英灵。每年9月25日,在西安烈士陵园的杨拯陆墓碑前和位于三塘湖她的铜像前都摆满鲜花,表达着后人对烈士的缅怀。她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祖国大地上,她的精神也将永远激励我们奋勇向前。——(新疆党建网 评)
是石油女杰,却甘愿做西北荒漠上的一座灯塔;是勘探尖兵,却总把最险的山留给自己爬。杨拯陆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建设祖国的满腔豪气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西大学子奋发前进!希望同学们继续延续西大精神,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祖国的青春乐章。——(
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评)
后世纪念
1982年,中国地质学会把杨拯陆勘察的三塘湖盆地的一个含油地质构造命名为“拯陆背斜”(包括新疆准噶儿盆地东部克拉玛依与北塔山之间的二塘湖旷野的地质构造),以表彰她对中国石油地质勘探事业的贡献,以及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杨拯陆牺牲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批准她为革命烈士。1959年,杨拯陆骨灰安放在西安南郊烈士陵园。
《怀念杨拯陆》是2008年7月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纪念文集,作者是新疆石油管理局党委宣传部。
2008年11月28日,在杨拯陆烈士牺牲的地方,吐哈油田公司隆重举行杨拯陆铜像落成典礼。铜像总高度3.78米。其中,人像高2.2米,寓意杨拯陆牺牲时年仅22岁;基座高1.58米,寓意杨拯陆牺牲于1958年。每年的9月25日,铜像前摆满鲜花,当地的人们以这种方式表达着对烈士的追思和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