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元 (1928年一2000年),河北人,1949年至1950年间在现代戏剧学校学习,
上海电影译制厂配音演员。
杨文元是上译厂演员组中命运最为坎坷的一个了。人很瘦,声音却很宽、很厚,用老厂长
陈叙一的话说他是“铜锤花脸”。
在五十年代后期他曾在英国片《罪恶之家》和苏联片《最后一步》中配过独当一面的男主角。不幸却于反右时被错划成
右派。他那时年少气盛,认为自己并没有反党之心,于是给某国驻沪领事馆写了 一封信,为自己辩解。这下可惹了大祸,立刻被定为叛国投敌的
现行反革命分子,并遭到逮捕。女朋友也因此吹了。他被判刑后遣送青海服刑,一去就是二十二年。1979年右派改正之前,陈叙一在创作人员会议上为杨文元回厂造舆论,他说 :“我常提起杨文元,并不是我对右派特别有感情,因为他是个‘铜锤’,是我们演员中的缺门。”除了爱才之外,这也是
陈叙一为人的厚道之处,终于使杨文元能在1980年顺利回厂。并于1981年配了《
英俊少年》的外公。他回厂后,好多热心人就替他张罗婚事。他的妻子很年轻,还很漂亮,大家都替他高兴。我们一些人在演员休息室替他布置了结婚礼堂,
丁建华等人则坐了小轿车替他去接新娘子,晚上又在乔家栅摆了几桌酒,好好热闹了一番。他的独生子但也会配音,还在全上海小学生讲故事比赛中获得过一等奖,命运总算给与他补偿了。
五十年代初,
陈叙一(原上译厂厂长)原想培养
张同凝和杨文元为专职口型员,还特地送他们去学俄文。但是杨文元的嘴皮子不够快,所以,后来并没有固定的口型员,而是由几个阅读能力强的人轮流做。《悲剧世界》是
胡庆汉的“封箱之作”但是,杨文元却多次配过一些影片的主角。五十年代后期,他曾在英国片《罪恶之家》、苏联片《最后一步》中担当独当一面的主角。他还配过联邦德国影片《
献给检察官的玫瑰花》。不幸的是,他在一九五七年反右时,与我们组的闻兆奎、温健、邹华一起被划为
右派。那时他年少气盛,觉得自己没有反党,就给上海某个领事馆写了一封信,辩白自己的无辜。这一下可惹了大祸,立刻成了现行反革命,被押送青海劳改农场劳教,一去就是二十二年。即将结婚的女朋友也吹了。
一九七九年右派改正之前,
陈叙一有一次在大会上说:“我并不是对右派特别有感情,我经常提起杨文元,因为他是一个铜锤花脸,是我们演员中的缺一门。”后来我才意识到,他是在给杨文元回厂造舆论,不单是爱才,这也是他为人厚道之处。
老杨回厂之后,大家除了关心他业务上的恢复,就是他的婚姻大事了。有人给他介绍了一个将近五十岁的对象,他哀叹道:“我还是个童男子呀,就娶个五十岁的新娘。”后来的新娘比他小很多,人也很漂亮,大家都为他高兴。他父母都不在了,也没有兄弟姐妹,我们演员组的人,义不容辞地要担当起替他操办婚礼的重任。在演员休息室,大家用写字台拼成了一个长长的大餐台,上面铺了白布,摆了鲜花和糖果……小丁坐了小轿车去接新娘,陈厂长为他主婚。晚上,老杨又在乔家栅摆了三桌酒席答谢大家,好好热闹了一番。
他婚后有了儿子,又配了《
英俊少年》中的外公,都以为他该转运了,但是他晚年仍然不幸福。他妻子不上班,家庭经济比较紧张,他身体又不好,真可以说一生坎坷。
他的声音缺乏上译惯有的一种
绅士风度(比如
毕克的松弛臃懒、
富润生的儒雅书卷气、
尚华的机灵幽默、
于鼎的敦厚肥硕),也缺乏“铜锤”应有的金属质感(比如
卫禹平、北京的
党同义、
王玉立)。他的声音厚重有余,韵味不足,略显生硬,如recanyan所言“杨的处理都有些傲慢、威严,不容人接近的踞高临下”。他与
童自荣一样,是一个
本色演员,声音可塑性不强,杨的“傲慢威严”可能与声音的生硬有关。生活中的他,极瘦,显得人就这么一条,不苟言笑,80年代(50多岁了)才成家,退休时孩子还在上小学,前几年又去世了,真是一生不幸。这应该对人的性格与艺术风格影响极大啊?!
杨最适合配什么样的角色呢?顽固、保守、古板的角色。他在西班牙影片《里约的迷雾》中的配音(该片的女主角是
程晓桦配的,1989年配的,杨还是该片的译导)日本影片《日本沉没》中的某东方大国领导人以及民主德国德发公司的一部片子(可惜片名忘了)该片由杨任译导并亲自主配,一个保守、古板的角色的社会主义厂长形象,他有四个女儿(其中一个女婿是
杨成纯配的),最后都离他而去,突发疾病而死却没人管的形象。因此,总体来看,杨的配音风格更接近长影,所配角色也与
张玉昆、
马静图等人有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