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淑妃
宋端宗赵昰之母
杨淑妃(?—1279年),宋端宗赵昰(1269—1278年)之母。正史诸书中,对杨淑妃其人记载较少,惟《宋史·后妃传》中对其录有百余字的传记描述,兹列如下:杨淑妃,初选入宫为美人。咸淳三年(1267年),进封淑妃。推恩亲属幼节等三十四人进秩有差。生建国公昰。宋亡,是走温州,又走福州。众推为主,册妃为太后;封弟昺卫王。昺,修容俞氏所生也。至元十四年(1277年),大军围昰于海上。明年四月,昰卒,昺代立。十六年春二月,昺投海死,妃闻之大恸,曰:“我艰关忍死者,正为赵氏祭祀尚有可望尔,今天命至此,夫复何言!”遂赴海死。其将张世杰葬之海滨。
人物生平
据史料记载,宋德祐二年(1276年),元军进入临安(今浙江杭州)。宋朝谢太后率百官向元军投降。杨淑妃则带着益王赵昰、广王赵昺及部分大臣南下闽、粤继续抗战,最后在江门新会崖山建立行朝,史称“二王南迁”。
1276年临安陷落后,杨淑妃在国舅杨亮节护送下和赵昰、赵昺(赵昰弟、母俞修容)经温州逃到福州。7岁的赵昰即位为宋端宗,尊杨淑妃为皇太后
1278年赵昰去世,传位异母弟弟赵昺。1279年,宋朝军队在崖门战役中败退,丞相陆秀夫抱着赵昺投海自尽。杨淑妃听说消息后,感叹宋朝复兴无望,投海自杀殉国。
史书记载
《宋史·卷二百四十三·列传第二》:
杨淑妃,初选入宫为美人。咸淳三年,进封淑妃。推恩亲属幼节等三十四人进秩有差。生建国公昰。昰走温州,又走福州。众推为主,册妃为太后;封弟昺卫王。昺,修容俞氏所生也。
景炎二年,大军围昰于海上。明年四月,昰卒,昺代立。祥兴春二月,昺投海死,妃闻之大恸,曰:“我艰关忍死者,正为赵氏祭祀尚有可望尔,今天命至此,夫复何言!”遂赴海死。其将张世杰葬之海滨。
陵墓
杨太后陵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官冲村永安里,2019年入选第一批江门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名录。崖门海战,杨太后闻帝昺死耗,悲痛万分,赴海而死。据记载,一种说法是当地好心人偷偷地将其礼葬于崖山,另一说法则是宋将张世杰将她葬在这里。当时已经改朝换代,百姓不敢为她立碑。因为当时环境很特殊,所以安葬得很仓促、很简陋,与一般的墓差不多,并非帝王级别的高规格陵墓。
后世纪念
广东江门的国母诞被誉为“五邑第一诞”,杨太后表现出的忠贞节烈被世代传颂。每年清明节以及国母诞期间,附近村民、杨氏后人、各地赵氏宗亲、忠臣义士后人都会自发组织前来祭拜,怀念这位坚贞不屈的太后。
最新修订时间:2025-04-07 04:51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史书记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