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淑英(1928年7月--2017年9月8日),四川自贡人,1951年参加工作,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成都市实验川剧团、成都市川剧二团、联合团、成都市川剧院、成都市川剧艺术研究所工作。历任成都市川剧院副院长、成都市川剧艺术研究所顾问和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人民代表、成都市人民代表、市政协委员。
人物评价
川剧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杨淑英同志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她淡泊名利、笑对人生、不骄不躁、为川剧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努力和贡献。“她的逝世是中国戏剧的巨大损失,是川剧界的巨大损失。我们失去了一位可敬的艺术家,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继承光荣传统,把川剧事业发扬光大。
人物生平
川剧女演员。
四川自贡人。十二岁开始学戏。工旦。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荣县、夹江等地演出。建国后,历任成都市川剧院演员、副院长、顾问。擅高腔、胡琴戏。所唱高腔曲牌〔香罗带〕尤富韵味,有“杨香罗”之称。杨淑英表演自然、大方,生活气息浓厚,观众将她与陈书舫、竞华、许倩云公推为川剧“新四大名旦”。
杨淑英曾用艺名佩环,幼年学过杂技和曲艺,14岁拜师川剧男旦钟琼瑶,并向师母白卉娟学艺,后在川南、川中一带搭班演出,演技日趋成熟,以《斩四姑》一剧在自贡正式登台。她文武兼备,唱、做俱佳,长于花旦和刀马旦。擅长高腔、胡琴戏,所唱高腔曲牌〔香罗带〕尤富韵味,自成一格,有“杨香罗”之称。
谭韶华所著《川剧群星》中,称其“演文戏含蓄隽永,演武戏英姿飒爽”“唱高音明朗嘹亮,唱低音柔和婉转”,并善于根据各种人物的身份与性格设计和创造新的唱腔。她的声腔艺术曾为四川音乐学院作教学研究。
代表剧目
杨淑英同志的代表剧目有古装剧《穆桂英》《谭记儿》《夫妻桥》《梁红玉》《杜十娘》《点将责夫》《射雕》等,现代戏《江姐》《朝阳沟》《李双双》等,剧中所塑造的主角形象广为观众称道。多次看过她演出的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书赠她“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条幅给予赞扬。
轶事典故
据川剧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川剧界叱咤风云的杨淑英,川剧的启蒙竟然来自于茶馆。“杨淑英老师的家附近有个茶馆,10岁开始她就天天去听,然后跟着学两句,偶尔上台。没想到偶然遇到她后来的恩师,她的老师说,这个女娃嗓子还是好,就把她收了。”14岁拜师,杨淑英随师傅来到了成都,一直唱到了成都市川剧院。1953年,剧院开排《穆桂英》,杨淑英不仅嗓子漂亮,外形也很有英姿飒爽的范儿,便成了这出戏的女主角。她怎么也想不到,正是这出《穆桂英》让小平同志记住了她,川剧研究院撰写的讣告称:“1978年冬天杨淑英老师随团赴京作汇报演出,邓小平同志看戏后赞扬杨老师演的穆桂英很有气魄,英姿飒爽,武打干净利落。”
作为著名的川剧表演艺术家,杨淑英的演唱艺术倾倒了众多观众,生前还与一些老戏迷保持着深厚的友谊。自从1989年做了白内障手术后,杨淑英的视力减退,登台演唱机会少了,但她对川剧痴迷如故。她的丈夫车荣德是作曲家,与她琴瑟和谐,常相唱和。车荣德说,杨淑英常在择菜淘米时情不自禁地唱起川剧《归舟》《点将责夫》的片段,以用对川剧的深情来表达她对世纪伟人小平同志的深切怀念。
人物逝世
2017年9月8日下午1点30分,杨淑英同志因病抢救无效在家不幸与世长辞,享年8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