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瑞东,男,白族,1963年5月出生,籍贯云南
洱源,
贵州大学矿物、岩石、矿床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教授,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省“五·四”青年奖章、贵州省少数民族先进个人、贵州省第七届青年科技奖、国家博士后一等基金获得者,全国化石藻类委员会理事、国际地质对比计划447项目成员、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地质学科博士点评议专家,贵州省第九届政协委员。
杨瑞东教授对自己的学生要求很高,他承担了毕业班的前沿专题《事件地层学》课程,结合理论与实际,深入浅出地将本科生4年学习的专业知识融合在一起,并与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结合,指出研究思路、方法,教导学生如何进行科研工作,如何才能创新等,深受学生欢迎。杨教授对研究生要求更加严格,他主要介绍所教课程的重点、难点,重点教学该领域的新进展、新方法、新理论,并如何在实际中应用。要求研究生进行大量的文献阅读.要求博士研究生阅读所教课程相关文献60篇,硕士研究生阅读40篇,并每人发一本笔记本,要求重点写出每篇文章的思路、创新点,有什么收获等,课程结束后上交检查。这些教学方法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工作中,杨教授总是以“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要求自己,作为研究生导师,不仅在学术上要有过硬的本领,要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而且要学风端正、公道正派、为人师表,要有艰苦朴素的作风和敬业精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杨教授的学生毕业了一批又一批,他们遍布各地,在各自的新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科研领域,杨瑞东教授也是硕果累累。他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27项。主持国家“973”项目专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专项1项,国家博士后一等科学基金1项,科技部考验成果奖励项目1项,以及贵州省省级项目10多项。他不畏艰难险阻,踏遍贵州山水,为国家寻宝找矿,武陵山、乌蒙山、黔中大地都留下他的足迹,罗布泊沙漠有他探险的踪迹,加拿大海岸山脉有他学习和考察的身影。由于他扎实的野外工作基础、敏锐的洞察力以及源源不绝的创新力,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大量的成果。2003年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2005年获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2007年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研究成果“5.2亿年前苔藓植物化石的发现”获科技部2005年度中国基础科学重要研究成果。3项研究成果分别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科学时报”及国内外70多个网站报道。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论文24篇,核心以上论文60篇,专著2部。由于在早期后生生物特征和演化环境动力学方面研究成果显著,他先后获得了“
南京大学新星科学奖”、“贵州省五·四青年奖章”、“贵州省青年科技奖”、“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对象”、“贵州省省管专家”等荣誉称号。农工党贵州省六、七、八届委员会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