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纪琬教授(1917年11月—1999年2月6日),上海松江人,我国社会主义会计制度的奠基人,著名会计理论家、教育家,注册会计师制度重建和恢复的创始人。曾任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兼法制委员会委员,证监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委员,
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
中国成本研究会副会长,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会计研究》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厦门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江西财经学院、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天津财经学院、
北京经济学院等十几所高等院校的兼职教授,
中国国际经济咨询公司董事,中华财务会计咨询公司高级顾问,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高级顾问。
杨纪琬教授,上海
松江人,生于1917年11月。1935年考入
国立上海商学院(现上海财经大学)会计系。1939年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并攻读中英庚款基金会的在职研究生, 1939年起至1949年止,先后担任国立上海商学院、东吴大学、
之江大学、大夏大学、
光华大学的会计学助教、讲师、教授。1949年11月调入财政部工作,任会计制度司(后改名为会计事务管理司)副处长、处长,1957年任副司长,1980年任司长,1985年任顾问,在会计司前后工作四十年。1985年至1991年任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专家工作组”中国代表。1983年起,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88年起, 任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兼法制委员会委员。五十年代初创建并主编新中国第一本会计杂志《新会计》,以后兼任《工业会计》《企业会计》《会计》等会计专业杂志主编;在会计司任职期间领导组织制定了新中国的各项会计制度,1980年,发起成立中国会计学会,任副会长至今,1980年起,主持起草新中国第一部《会计法》,历时近五年,1979年,建议恢复注册会计师制度,得到财政部批准,并筹建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任第一任会长。1982年,由财政部授予高级会计师
专业技术职称,1983年,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为博士研究生导师。1989年,被编入《中国名人大词典(现任党政军领导人物卷)》;1991年,被中外名人研究中心编入《中国当代名人录》,1990年编入《当代中国社会科学学者辞典》和《中国当代经济学科学者辞典》。由于杨纪琬教授对新中国会计制度和会计理论建设所做出的贡献, 1991年10月,荣获国务院为发展中国科学研究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而颁发的
政府特殊津贴证书。1993年任财政部会计准则中方专家咨询组组长。1999年2月6日逝世,享年82岁。中国官方发表的《杨纪琬同志生平》中称他为“新中国会计界公认的一代名师”,为中国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建设、会计理论、会计教育和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发展,贡献毕生精力,做出了巨大而杰出的贡献。
杨纪琬教授亲历了中国近代会计史上三次改革。在1940年开始的第一次会计改革中,杨纪琬教授全面接受了正统的西方会计教育,并成为当时年轻的西方会计学教授,后参与、主持了1949年开始的第二次会计改革,在建立适应当时
计划经济体制的会计方法和理论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积极倡导并参与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的第三次会计改革。杨纪琬教授从中国实践出发,本着实事求是、科学实用的精神。不遗余力、不抱成见地传播运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计方法和理论、积极提倡借鉴适合中国国情的西方会计方法和理论。他撰写了大量会计改革的学术论文,就会计改革的目标、原则、思路、方法提出了一整套设想。提出了中国会计改革国际化之路,系统阐述了财务与会计的关系。针对传统的会计本质的“工具论、方法论”和在这一理论影响下的事后记账、报账的被动的会计工作的状况,杨纪琬教授八十年代初与
阎达五教授一道,提出并完善了会计管理论。会计管理论在学术界和实务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成为八十年代会计工作转轨变型的主要理论依据。“会计管理”这个名词也已为公众所接受并广泛运用。
1984年杨纪琬教授在总结几十年会计制度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之上,提出会计制度的建设应妥善处理十个方面的关系,即:(1)统一与分级的关系;(2)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3)科学化与大众化的关系;(4)微观与宏观的关系;(5)细与粗的关系;(6)立与破的关系;(7)条条与块块的关系;(8)发展变化与相对稳定的关系;(9)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10)会计制度与其他经济制度的关系。从1980年起杨纪琬教授主持起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会计法》,他反复研究会计与法律的结合问题,先后易稿二十多次。后撰写十余万字的学术论文,归纳出针对性、可行性、责任可衡量性、重要性和
相对稳定性五项会计法制建设原则。
在1980年召开的
中国成本研究会成立大会上,他首先提出了成本管理的七个环节: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
杨纪琬教授的治学方法可用他常常教导学生的三句古训来概括:“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出自《礼记·学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出自韩愈《进学解》);“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乾》)。在杨纪琬教授的学术研究生涯中,他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他的学术报告、学术论文中,言谈举止、字里行间强劲地显示出实践的足迹。他不唯上,不唯书,勤于思考,勇于坚持,敢于放弃,充分体现了“知不足”、“知困”、“知难”、“业精于勤”、“自强不息”的精神。杨纪琬教授一生紧紧追随着中国会计事业,对于中国会计制度和会计理论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91年10月,他荣获国务院为发展中国科学研究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而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1999年底,杨纪琬教授谢世。会计业界悲坳不已。中国会计界失去了一位巨将。杨纪琬教授创建的会计理论,他的治学精神,他为中国会计事业所做出的不朽业绩将永留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