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英福
中国上海医学院男教授
杨英福(1906年10月15日—1982年9月25日),出生在浙江省诸暨县十九都皇里村(今诸暨市五泄镇横里村)。
人物生平
1906年10月15日,杨英福教授出生在浙江省诸暨县十九都皇里村(今诸暨市五泄镇横里村)。
1932年,他考入上海医学院
1937年夏季毕业后,杨英福到沪宁铁路镇江医院任内科医生。不久,“8·13”淞沪会战爆发,医院被迫内迁。 
1939年,杨英福流亡到广西柳州乡下,由于劳累过度,他胃部大出血,也就是在亲历了这次惨烈痛苦之后,杨英福定下了终生从事胃肠病研究的决心。
1942年,国立西北医学专科学校成立后,时任天水铁路医院院长的杨英福,只身来到兰州,任西北医专讲师和兰州中央医院(现兰州军区总医院前身)主治医师。
1946年,杨英福被聘为刚刚成立的国立兰州大学医学院副教授。 同年,杨英福考取了留学美国的进修生资格。他选择极负盛名的芝加哥大学医学院进修胃肠病学,并选定时任美国胃肠病学协会主席的Walter L. Palmer为导师。Palmer是国际胃肠病学领域的先驱和泰斗之一。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杨英福不仅认真学习了二战以后国际胃肠病学的最新进展,他还特别钻研了当时由Walter L. Palmer和辛德主持的胃镜检查术。辛德教授是德国医学家,是半屈式金属胃镜的发明人,二战时,他到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传授半屈式金属胃镜使用方法。 情系西北 钻研胃镜 1948年冬天,杨英福完成了在芝加哥大学医学院和纽约医学进修学院的学习任务。
1949年1月,他携带着节衣缩食省钱所购的书籍、药品和医疗器械回到祖国,回到兰州大学医学院任内科教授,并于1949年出任兰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 新中国成立后,兰大附属医院获得了很大发展。
1950年10月22日,杨英福教授用留学归国带回的国内首台沃尔夫·辛德半屈式胃镜,在王永铭医师协助下,开展了胃镜检查,从而形成了该院消化内科的鲜明特色。
1982年9月25日,被誉为“中国胃镜之父”的杨英福教授病逝于兰州,终年76岁。
主要成就
1951年,杨英福教授在北京举行的新中国成立后首届中华医学会年会上,作了题为“胃镜检查及其诊断价值”的学术报告,引起与会者的极大兴趣。同名论文1953年在《中华内科杂志》发表。经查证是我国最早关于胃镜应用研究的重要文献。 从上世纪50年代起,杨英福教授和他的同事们一直坚持消化系疾病和胃镜研究。兰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兰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甘肃省人民医院相继创建了胃镜室,普遍开展了胃镜检查和研究,培养了一批业务骨干,并形成了紧密的协作联系。1972年,刚刚恢复工作权利的杨英福教授,择录翻译了《胃癌早期诊断》等数万字的国外胃肠病研究最新资料。他多方奔走,终于购置了日产纤维胃镜,使兰州地区的胃镜检查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31 20:47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