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
上海市实验小学校长
杨荣,1966年4月出生,上海市特级校长,正高级教师上海市实验小学校长。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教育功臣(提名),国务院特殊津贴等荣誉称号。1988年上师大中文系毕业后先后于任教大境中学市八中学明德中学,区督导室工作,后调任南市区教育局小教科科长。1999年1月担任上海市实验小学校长。
主要事迹
杨荣1988年上师大中文系毕业,到大境中学当语文教师、班主任、后任校团委书记。以后又到市八中学、明德中学工作,在区督导室也待过一年,又调南市区教育局小教科当科长。1999年1月调任上海市实验小学
在了解全国甚至全球教育过程中,正确选择应该做的事:1999年第一所小学网校、2002年开放课程、2010年学校教育评价平台、2018本土学生项目学习等都是智慧的教育再生成;给学生想要的:1999年海选开放式特色小龙人评选活动、2003年学生行政班与选择班双轨运行、2014年小学能量积分评价系统等,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办学生喜欢的学校。以“尊重生命,开放教育”为基本策略的小学开放教育研究,历时20多年,理论成果获得第三届教育部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
杨荣从教32年,以“做一个成功播种教育幸福的人”为职业追求,坚持“尊重生命,开放教育”的办学理念,通过制度管理和文化引领,带动学校持续发展;通过课程改革,助力学生成长,成就教师专业发展;通过教育科研,破解瓶颈难题。她着力打造师资队伍,先后培养30多位高级职称教师,培养多名校长成为上海市特级校长。她主动参与教育扶贫项目,连续多年赴云南普洱支教。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人物履历
“学校越办越好,人们的满意度为什么越来越低?”这个问题时常萦绕在上海市实验小学校长杨荣心头。上海市实验小学是一所有100多年历史的名校,前身为上海市万竹小学,曾被誉为“上海小学之最优”;新中国成立后,它是上海第一所以“实验”命名的学校,且是教育部在上海的唯一一所重点小学。身为百年名校的校长,杨荣对自己的责任有着清醒认识——办学生喜欢的学校,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在破解教育难题上要勇于突破、敢于创新。
今天学校的吸引力在哪里?
“现在学生的课业负担确实太重了。虽然学校都认识到了教育要关注人的整体发展,但升学选拔时,分数就是分水岭,谁也不敢掉以轻心。”杨荣对学校的两难处境有真切体会,“但这不是说学校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只见分数不见人,我们对教育的理解要有所突破。”
许多人以为,小学升初中不考试,小学的升学压力小,因此推行素质教育的阻力最小、难度最低;但杨荣的感觉恰恰相反:“孩子进了中学尤其高中,经过一次次考试和选拔,在学业上的层次初步显现,家长的期望值也渐趋理性。但小学生的家长不一样,谁都怀着最美好的愿望,谁都不愿意自家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他们最关注的就是学业成绩。”那么,学校是不是只要盯牢成绩就是对学生负责,就能让家长满意呢?
百年校庆的时候,一些上了年纪的老校友重回母校,他们最难忘的不是当年的课堂、考试和成绩,而是篮球场上的奔跑跳跃、气象组里的严谨认真……这让杨荣很感慨。对于学校究竟应该给予学生什么,她有自己的思考:“以前的孩子都喜欢上学,因为学校的条件比家里好,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大部分学生的家庭条件优越,学习知识的渠道也很多,那学校的吸引力在哪里呢?”杨荣认为,除了传授知识,学校要着眼学生的成长,给他们提供社会、家庭不能给予的学习体验。“孩子在家里一个人肯定没办法打乒乓,即使能找到小伙伴,人数也不会很多,但学校开展的乒乓球比赛,可以把整个年级甚至全校学生聚拢起来,大家在活动中体验竞争、合作。”
更要提高校园生活质量
“我们学校在创办之初就把‘学校是儿童幸福的起点’作为基本办学理念,直到今天,这仍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在杨荣看来,学校不仅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更要提高校园生活质量。
很多孩子都有艺术特长,但杨荣发现,孩子学琴、学画的时候并不快乐,有的甚至产生了厌恶情绪。“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培养一种技能,更在于培养积极的情感、良好的品性。如果只是学习艺术的技能,而没有艺术的表现,那么学生学它的价值将大大削弱。”于是,上海市实验小学把会乐器的学生组织成乐队,搞比赛、创设表演机会,调动学生们的兴趣。在著名指挥家曹鹏王永吉等亲自指点下,孩子们开始感悟到作品的艺术内涵;汇报演出时,听着台下热烈的掌声,个个兴奋不已……
为扭转家长只重分数不重能力的倾向,学校开展“十佳小龙人”评选,鼓励学生发展个性、掌握一技之长,且采取自主报名、全校海选的形式。为体现公平公正,杨荣提议“全透明操作”,由学生代表、家长代表、教师代表当场投票、当场统计、当场宣布结果。一位家长对杨荣说:“我孩子连续3年参加‘小龙人’评选,虽然3次都落选,但我们还是支持鼓励他,因为他一次比一次做得好。”
怎样才是有价值的“真教育”?
又到举办主题班会的时候了。老师们都在办公室里忙碌,有的上网查找资料,有的埋头编写串联词,有的辅导学生排节目……杨荣感觉少了点什么。
“每次师生们都先要反复排练,结果成了表演——这种变了味的主题班会有多少教育价值呢?”杨荣向老师们提建议:能不能把德育活动的全过程还给学生?
不久之后,一个由学生自己选择主题、设计方案的主题班会办起来了。因为事先没有排练,有的环节有很多学生参与、有的环节却没人呼应,看上去现场有点乱,但同学们兴致盎然,表现活跃,还好几次展开激烈争论。“这一回,孩子们有了真实思想的碰撞,在争论中逐渐与正确认识对接,这才是我们要的真教育!”杨荣很兴奋。
“教学生5年,要想他们今后50年。”这是杨荣经常对老师们说的一句话,“学校不仅要让学生拥有充实的今天,更要着眼于他们的未来,这不是简单几个考试分数所能给予的,需要我们付出爱心和智慧。”
人物荣誉
先后获得“上海十佳青年校长”,“第十一届上海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2020年7月23日,入选2020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任免信息
2017年5月12日,上海市第十一次党代表大会选举杨荣为出席党的十九大代表73名吉林省代表之一。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14 15:27
目录
概述
主要事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