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代就对上海滩上流行的
连环画和香烟牌子上的各种绘画人物十分感兴趣。经常利用空闲时间自己进行临摹绘画,靠着自己对绘画艺术的喜爱,时间一长,显现出一定的绘画天赋。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很快战火也延伸到上海,随着闸北一带的陷落,15岁的杨锦文被迫辍学,随家逃难到
租界难民收容所避难。尝尽了背井离乡,寄人篱下的苦难滋味。1938年他通过熟人介绍,进入“少呆画室”做学徒,学习绘画技艺。其实,画室的老师根本不懂什么绘画技法,平时只是教授学徒们用拷贝纸复描别人绘画好的连环画稿,将各种人物分类装订成册,再七拼八凑的配上背景成为一本连环画出售,因此,杨锦文在画室并没有学到多少实用的美术技法和技艺。在众多的学徒中,杨锦文专职绘画人物,配景由师弟们来完成。老师为他取名“墨农”。后来,上海滩上兴起
钱笑呆的连环画,销路很好,老师又让他模仿钱氏绘画风格,并取名字为“笑佛”,出版后的连环画果然打开销路,老师看到这种情形,为了赚取更大的利润,老师逼迫杨锦文日夜赶画连环画来赚钱,就这样,杨锦文无形当中成了私营老板赚钱的廉价劳力。杨锦文作画的场所在老师的阁楼上,夏天热得要命,冬天冷得受不了。平时,老师管得严,除了大小便外,不准下楼,更不准和外人来往,伙食又很差,他又处于长身体的阶段,长时间的工作,营养跟不上,身体极为虚弱。有一次,他在下楼梯时不小心一脚踩空,跌下来昏死过去,幸亏及时送到闸北医院进行紧急抢救才缓过来。就这样杨锦文的学徒生涯苦熬了将近三年半的光景,一次,杨锦文向老师提出满师的事情,却得到老师的冷面孔。无奈之下,杨锦文联络了同门师弟蔡人燕,一起逃离了“少呆画室”,结束了苦难而艰辛的学徒生涯。
1940年杨锦文正式开始独立进行连环画创作,可是由于杨锦文虽然学艺三年多,都被禁闭在斗室之中,对外界的连环画出版情况根本不了解,再加上是新人,画好的连环画根本没有销路。无奈之下,他为生活所迫,先后到面包房作过小工,当过搬运工等苦力,稍后,又由亲戚介绍到上海国际电报局做邮递员,却不料在一次送报途中被车辆撞伤而被电报局所解雇。伤好后,考虑到生活的压力,他最后又想到了绘画连环画这条路。于是,他来到上海牯岭路上的私人出版机构美华书局,自我介绍画连环画,正巧书局的老板正想出版连环画,见此情况,马上答应小来。由书局老板出面调解杨锦文师徒之间的矛盾,办了满师酒,彻底的了解了他和“少呆画室”之间的关系。从此,杨锦文一心一意投入到连环画的创作中,生活也逐渐改善和安定下来,在这段时间,杨锦文先后为美华书局和上海滩上其他的私营出版机构绘画过多部连环画,在读者中渐渐有了一定的影响。但连环画的出版业并不是一帆风顺,当遇到出版淡季时,杨锦文就在自家附近的小学校门前摆个小摊,临时赚些小钱贴补家用。就这样,他在极度困苦中挣扎熬到了解放。
1949年杨锦文在上海迎来了解放,他也看到了生活的新希望。1951年2月,杨锦文参加了上海市连环画作者联谊会组织绘画的《平桥湾》连环画,这也是他在解放后绘画的第一部连环画作品。随后不久,他进入由上海市文化局组织的连环画创作者研究班学习,系统的接收和学习了各种新鲜的绘画艺术和技法。结业后,他于1952年被分配到新美术出版社工作,担任连环画创作员。在这期间,他创作绘画了大量的现代题材的连环画作品。1955年他随新美术出版社一起转入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继续进行连环画创作。1957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组织便会大型历史连环画《三国演义》,杨锦文也参加了其中《赚曹休》连环画的绘画,给广大的读者留下很深的印象。1958年杨锦文参加干部下放农村劳动,经过一年半的“锻炼”,1960年他回到出版社,他又参加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组织的《西汉演义》连环画中的《夺彭城》的绘画。除此之外,他还为全国其他出版社绘画过许多连环画作品,他的连环画作品得到连环画爱好者的青睐。
文革中受到冲击,杨锦文遭遇不公正的待遇,被迫停止心爱的连环画创作生涯。粉碎“
四人帮”后的1979年,他正式调到上海外文书店工作,不久退休,退休后的他利用闲暇时间,致力于中国画的研习,用于修身养性,曾在九十年代中期和上海的一些老画家一起绘画了《后岳传》连环画。2006年12月12日因病医治无效,不幸病逝于上海,享年85岁。
作为一个从旧社会最底层苦苦挣扎走过来的老画家,杨锦文的绘画之路充满艰辛和痛苦,他从1938年进入“少呆画室”开始习画,到文革爆发前被迫中断连环画创作生涯,他的绘画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历程,充满了酸甜苦辣。他一生创作连环画约一百余部,是一位高产的连环画家,他擅长于古典题材,现代题材的连环画创作,尤其擅长于对人物的刻画,他在绘画作品中对人物的造型神态,有独特的见解,他绘画的作品中人物形象鲜明,刻画的人物不论是面部表情还是内心动态,均达到了神形兼备的地步,提的绘画基本功扎实,创作态度严谨。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老画家。此外,他的绘画作品也以严谨工整和明快而细腻的线条绘画风格深深地得到广大连环画爱好者的喜爱。他给广大的读者留下了一大批经典的连环画作品。是连环画大家庭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