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华,女,汉族,1963年1月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中共党员,玉桥街道葛布店北里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
人物简介
杨雪华,女,1963年1月出生,中共
党员,玉桥街道葛布店北里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曾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首都优秀社工、北京市妇联系统先进个人、北京市社会领域优秀共产党员、通州区“抗击非典”先进个人、通州区社区建设工作先进个人、通州区2003-2007年度“十大人民调解员”、通州区2008年度计划生育协会优秀会长、通州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通州区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先进个人、通州区服务奥运优秀志愿者、通州区优秀党务工作者、通州区首届“勤廉之星”、通州区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人物事迹
杨雪华,现任玉桥街道葛布店北里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在这个岗位上工作整整11年了。11年来,她为居民办理了无数个证件,为居民化解了无数个矛盾,她乐于帮助每位到居委会求助她的居民,她早已把社区当成自己的家,与这个大家庭里的父母、兄弟姐妹,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一天晚上11点,已经睡着了的她,接到一个楼门长电话,“杨子,我是聂老师,租住直属库平房的周慧,肚子疼得厉害,像是要早产,她丈夫去东北了,孕妇必须赶紧送医院,不然会有生命危险。
那好吧,您在小区门口等我,我们开车去接您。”一边穿着衣服,一边催着他的丈夫:别看电视了,赶快下楼开车。车,急速行驶,11点10分,她下了车,急忙跑进出租屋,只见,孕妇斜倚在床沿,满头大汗,紧咬牙关,手捂着疼痛的肚子。
她搀着孕妇慢慢上了车。11点30分,来到医院妇产科,大夫检查完对她说:“孕妇7个月早产,我们这儿,没儿科,在这生可以,孩子不保活,家属必须在单子上签字。要不然,你们就转院。”她当时就急了,眼看就要生了,黑灯瞎火的,这往哪转呀!“医生,她是外地人,家属又不在身边儿,我是居委会的,救人要紧,单子我签,您看行不。”在这紧要关头,她代孕妇家属签了字,又忙着办理手续。
外地打工来的,生活十分困难,当时,孕妇身上只有130元。她赶紧找人凑钱,跑着,楼上楼下的挂号、交费、签单、办理住院。凌晨2点05分,一个3斤9两的早产小生命降临了,她又连夜坐120 把孩子护送到陆军总院。回到家,已是凌晨5点。
两个月后,孩子出院,母亲抱着孩子来到居委会,两眼闪着泪花“杨姐,您看小孩多好呀,您救了我们母女两条命。我来通州打工,没有亲人,遇到人命关天的大事,您像亲人一样帮助我,真不知,该怎么感谢您,您让我感到,有爱,在那儿都是家。”“妹妹,不用谢,这是我应该的。今后有需要帮忙的,你尽管说。”
奥运期间
2008年奥运会期间,面对残疾人翟兰琴因家庭矛盾,扬言要冲击奥运会,此事市、区领导非常重视。
杨雪华一方面安排24小时的居民监控力量,另一方面,在翟兰琴女儿军训回家路上被车撞成脑震荡后,买了营养品入户看望,并及时与朝阳区残联和翟兰琴所在的朝阳区柳芳南里居委会取得联系,为她家争取到了1500元临时救基金给孩子看病用,感动得翟兰琴夫妇除给她作揖外,还表示不给居委会找麻烦,决不冲击奥运会和残奥会。
开办小屋驿站
2013年年初,她按照日常工作,和居委会的同志一起到平房区入户,回来的路上,看到几个脏乎乎的孩子背着书包围着一辆130卡车追追打打,一会儿跳上,一会儿跳下,旁边的一位老奶奶急着阻拦“别上人家汽车呀,这要是摔着,碰着可怨谁呀”。她上前一问,老奶奶才说:“都是外来打工的孩子,可闹腾了。
爹妈都是晚上出去摆摊,且不回来呢,孩子没人管,到处乱跑。”这事对她触动很大,萌生了要把他们组织起来,给这些孩子提供一个校外活动空间的想法。
通过与领导的沟通,与多家单位协调,很快,她带领小区7名退休教师于2013年5月成立了葛北社区“刘姥姥温馨小屋聂奶奶阳光驿站 ”,终于使这些流动儿童放学以后有个好去处。“小屋 驿站”开办一年多,孩子们的成绩天天在提高,品德素质也有了提升,孩子们的身心都得到了健康发展。如今,“小屋驿站”的名气扬名玉桥,别看它小,可发挥了正能量。
照顾病人
2013年9月的一天早晨,她又接到了居民电话,里面边传来一个有气无力的声音:“主任,你快来吧,我心里堵得慌,脑袋要炸了,我要不行了,活不了了,活不了了……”听到这,她边穿鞋边安慰:“梁姐,您别着急,把心静下来,做深呼吸,我马上就到。
”她背起包,跑下楼,骑上自行车,疯了一般,奔向梁玉琴家。上气不接下气的跑上楼,进屋见梁姐躺在床上双手抱头,“哎呦、哎呦......我的头要炸了,我要死喽。
”她拉住梁玉芹的手,“姐姐,你一定要听医生的话,吃了药,睡上一觉,头疼就会减轻”杨雪华哄着她,把药吃了,让她慢慢安静下来;又用手,抹着她的胸口,对她进行心理催眠疏导。从发梢到发根,“放……松.放……松,慢…..慢放…..松。”她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的说着,直到她睡着。
梁玉琴大姐今年55岁,更年期使她患上抑郁症,并有了自杀的念头。女儿在国外留学,陪不了她。丈夫又老实巴交,不会说什么。
心乱、情绪不好,她就给杨雪华打了电话。为了解开她心中的疙瘩,杨雪华带她看了几次医生,拿着慰问品到家里去看她,陪她聊天。现在她的病好了,又精神愉快的参加到社区活动中。
2014年春节,梁玉芹的女儿回国休假,特意到居委会感谢这位居委会杨主任:“杨姨,听我妈说,在她有病最难的时候,是您像亲姐妹一样关心她,没有您的帮助,我妈就垮了,我们这个家也就完了”
杨雪华,她始终把助人为乐作为自己的快乐之本,她待社区如似她的家,待居民如似她的亲人,对社区工作,她投入了全部热情,不计付出和回报,全心全意地为她的这个“家”和她的“亲人”创造着“一家人”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