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
中国浙江省公办高校
浙江工商大学(英文名: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简称“浙商大”(英文缩写:ZJSU),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是由浙江省主管,浙江省人民政府、商务部和教育部共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入选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是“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成员,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1911年3月15日,爱国士绅郑在常在杭州马市街黄醋园巷创立杭州中等商业学堂,设立普通商科专业。1912年1月19日,中华民国教育部对清末教育制度进行初步改革,4月,学校易名为浙江公立中等商业学校。1913年冬,学校易名为浙江省立甲种商业学校。1922年,中华民国实施学制改革,学校于1923年改名为浙江省立商业学校。1926年又易名为浙江省立商科职业学校。1927年,学校与浙江省立一中互换校舍,迁入直大方伯(现浙医二院),开始实行男女生兼收。1928年8月,学校再次易名为浙江省立高级商科中学,迁入蒲场巷(今大学路)钱塘道伊公署旧址。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加强高中教育势在必行。为使高中和大学更好的衔接,1929年5月17日,省政府决定将省立一中,二中的高中部和省立高级商科中学合并组成浙江省立高级中学,作为高中教育的样板,设文、理、师范、商四科,以贡院前原省立一中校舍为校址。1933年,学校改名为浙江省立杭州高级中学。
1937年,抗日战争全名爆发;同年11月,学校被迫南迁至金华县琐园;12月又迁至丽水县碧湖。1938年8月,浙江省教育厅在丽水碧湖创立省立临时联合中学,收容省立杭州师范学院、省立杭州高级中学、省立杭州初级中学等7校师生1000余名。
1942年8月,浙江省教育厅决定将商科从省立临时联合中学划出,单独成立浙江省立高级商业职业学校。学校于同年9月26日正式开学。1943年秋,学校增设会计科,1945年春增设统计科。
抗日战争胜利后,学校于1946年1月迁回杭州,暂租银洞桥绸业会馆,并接收浙江省职业补习学校初级商科70余名学生。同年10月,学校迁回平安桥原浙江省立甲种商业学校校址。
1949年5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杭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同年6月,军事管制委员会完成接管工作,学校归军事管制委员会管理。1951年夏,学校迁入金沙港杭州市立中学原址。1952年,浙江省政府决定将学校改由浙江省文教厅和商业厅共同领导;同年,浙江银行学校成立,学校的银行科并入浙江银行学校。
1953年3月26日,浙江省政府决定将学校改名为浙江省杭州商业学校,隶属商业部领导与管理。1963年,学校易名为杭州商业学校,被商业部列为全国重点学校,确定在校学生规模为1200人。1970年8月,学校改办为杭州师范学校。1973年8月7日,浙江省政府决定恢复杭州商业学校,定名为浙江商业学校,由浙江省商业厅领导。
1980年5月8日,国务院批准建立杭州商学院,学校由商业部和浙江省双重领导。1990年,学校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7月,学校由原国内贸易部所属院校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系。1999年4月,浙江省政府决定将杭州应用工程学校和杭州化学工业学校并入杭州商学院,2001年7月,学校法律系和原浙江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杭州商学院法学院。
升格发展
2001年7月,学校正式向浙江省教育厅递交要求更名为大学的请示。2002年7月,浙江省政府同意学校展开大学筹建工作。2003年,学校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5月17日,教育部正式批准同意杭州商学院更名为浙江工商大学;5月22日学校在下沙校区举行浙江工商大学揭牌仪式。
2012年,学校入选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016年,学校成为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高校。同年6月,学校获批为“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首批建设单位。2017年5月,浙商大创业园项目正式启动;同年7月,学校入选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同年8月,学校入选第二批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及优势特色学科;2018年7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2019年10月,浙江工商大学发起成立食品科学与营养国际大学联盟。
2020年1月,中国人民大学支持帮扶浙江工商大学合作协议签约。2021年12月4日,浙江工商大学中华诗教研究院成立。2022年2月,浙江工商大学被列入浙江首批省属社会评价组织名单。同年8月12日,浙江工商大学东海食品台州研究院正式启用。
2024年1月,学校获批教育部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4月24日,浙江工商大学金收获写作中心成立。11月28日,浙江工商大学附属云水苑幼儿园、附属学正实验学校正式揭牌。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设有28个二级学院(部、研究院),开办普通本科招生专业58个,中外合作办学招生专业2个,第二学士学位招生专业11个, 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历史学、哲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0大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1月,学校拥有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0个专业学位授权点,设有7个博士后流动站。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统计学进入A类学科,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外国语言文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法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个学科进入B类,评估结果位列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前列。农业科学、工程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生态学、化学、一般社会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农业科学居前3‰,工程科学进入5‰。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有教职工2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189余人,博士生导师130余人,正高职称406余人,副高职称714余人,博士1255余人。拥有双聘首席科学家3人、名誉教授3人、发达国家院士1人、教育部重大人才计划特聘教授入选者3人、教育部重大人才计划讲座教授入选者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哲社领军人才6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家海外引才计划入选者(长江讲席)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浙江省特级专家3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重大人才计划青年学者入选者3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0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6人、全国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2人、国家会计名家1人、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青年拔尖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21人、浙江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人文社科领军人才3人、浙江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浙江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3人、浙江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宣传文化领军人才1人、浙江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8人、浙江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人才(综合类)1人、浙江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英才1人、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领军人才9人、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青年英才3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浙江省高等学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人选7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员14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3人;获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1名;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3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2个;设有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卓越农林(食品)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1个浙江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2个省级首批重点支持现代产业学院;拥有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37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慕课获评全国首届“最美慕课”。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获批4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9项省级教学成果奖;获全国优秀教材奖1部。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国际学生分别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美、英、德、法、加、澳、新、日、韩等50多个国家的200余所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了多形式、跨层次的合作交流。
2004年起,学校与加拿大魁北克大学合作培养项目管理硕士(MPM)。2008年,浙江工商大学法语联盟成立,是法国法语联盟在浙江省的唯一合作伙伴。2012年,学校与比利时西弗兰德应用科技大学合作共建孔子学院,已成为比利时最大的汉语培训基地。2019年,学校发起并成立了食品科学与营养国际大学联盟(IUCoFSN)。2020年,与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合作成立的人工智能学院,为该领域国内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有1个国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1个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1个教育部互联网应用创新开放平台示范基地,4个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1个浙江省重点培育智库,3个省新型高校智库,1个省“一带一路”建设智库,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A类),2个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全省首家共同富裕新文科实验室建设方案获批通过,1个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培育实验室,6个省重点实验室,4个省工程研究中心,4个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省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中国轻工业重点实验室,1个浙江省统计科学研究基地,1个首批浙江省社会科学普及重点基地,2个浙江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13个浙江省软科学研究基地,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首批研究基地,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一批研究基地,浙江省文化产业品牌研究基地。6个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6个浙江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2个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研究成果
2022年,全校纵向科研项目300项,到款经费2464.13万元;横向科研项目163项,到款经费3038万元。科研项目合计479项,到款经费5502.13万元。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励6项,其中以学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6项,包含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2021年)5项、工信部2021年度工业和信息化优秀研究成果奖1项。出版各类著作71部,其中专著58部、译著10部、编著3部。原发学术论文967篇,其中被SCI、SSCI、A&HCI收录360篇,EI收录3篇,《新华文摘》转摘3篇,《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摘3篇,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23篇。经检索,本校2022年ESI高被引论文30篇。
2022年,学校获准科技类纵向项目127项。其中获准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1项,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课题1项;获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4项;获准省重点研发尖兵项目1项,领雁项目1项,省杰出青年基金1项,省部级项目共55项。2022年度纵向项目立项经费4472万元,纵向经费实际到款4210万元。新增横向项目103项(军工2项),合同总金额3304万元(军工24万元);实施成果转化合同17项,涉及专利转化43个,成果转化金额73.86万元。2022年度横向项目经费实际到款2406.85万元(军工13.85万元)。地方研究院年度实际到款1528万元。全校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类科研成果奖励11项,其中以学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8项、省科学技术奖9项。出版各类著作1部,其中专著1部。原发学术论文504篇,其中被SCI、SSCI、CPCI-S收录389篇,EI收录10篇。经检索,本校2022年ESI高被引论文14篇。获授权专利268项,其中美日欧发明专利6项、其它国家或地区发明专利63项、国内发明专利195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图书馆2023年馆藏文献总量累计575.86万册,其中纸质文献333.58万册、电子图书242.28万册,2023年实际使用图书经费1280万元。截至2023年底,图书馆拥有54个数据库,基本涵盖各学科专业,包括中文电子全文期刊4.46万余种、外文电子全文期刊2.07万余种,学位论文818.70万篇。
《商业经济与管理》
《商业经济与管理》于1981年创刊,是“全国高校权威社科期刊”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连续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复合影响因子持续位居全国贸易经济类期刊前列。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创刊于1987年,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是全国高校领域中具有积极影响力的学术期刊,是“全国高校社科精品期刊”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连续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期刊(A类)”。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徽是学校的象征,学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
学校徽志由设计元素“浙(Z)商(S)大”构成,核心图形如同大树或打开的书本,具有百年树人和崇尚学术的文化象征意义。图形顶端向上飞翔的曲线像钱江潮,寓意学校师生积极向上、充满活力。标识底部两侧的橄榄枝,象征和谐和平。中英文校名围绕主图形,组成环形组合,强调学术性和庄严感。学校徽志的标准色为宝石蓝和橄榄色。
学校徽章是标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供师生员工佩戴。教职员工佩戴的徽章,底色为红色、校名文字为黄色;学生佩戴的徽章,底色为白色、校名文字为红色。
精神文化
诚毅勤朴
“诚”—忠诚、诚信。寓意着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蕴含着“诚信”这一为商、为人之根本。“毅”—坚毅、刚毅。体现了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体现了在任何困难面前绝不低头的大无畏精神。“勤”—勤奋、勤勉。勤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事业成功的基石。“业精于勤,荒于嬉,”勤能补拙,天道酬勤。“朴”—朴实、务实。脚踏实地,求真务实,踏实做事,老实为人。
学校校歌为同表东海风泱泱,由胡颖之作词、吴作求作曲,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
社团文化
浙江工商大学学生社团管理中心,成立于1999年,是在学校党委领导和校团委指导下的校级学生组织。以“挖掘社团潜力,服务社团管理,繁荣校园文化,建设和谐商大”为宗旨,以“为你用心在此”为口号,负责对全校学生社团及其活动实施管理、协调和监督,积极支持和服务各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已形成具有完善管理体制,优秀干部团队,广泛影响力的校级组织。于每年定期举办百团大战、社团风采节、社团文化节等集中展示全校社团风采的活动,并进行十佳社团、十佳社团活动评比,社团干部干事考核,社团活动精品立项等工作以促进社团的健康发展。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区情况
学校由下沙、教工路和桐庐3个校区组成,占地182.67万平方米。
下沙校区(主校区)
下沙校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白杨街道学正街18号。下沙校区占地面积1709亩,其中后勤生活区占地面积547亩,可容纳20000名学生。校园地形呈东西向长,南北向短的梯型结构,教学区东西长约为1500米,南北宽约为450米。
教工路校区
教工路校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49号,毗邻西子湖畔和西溪河畔,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是浙江工商大学现有三个校区中土地面积最小、历史最悠久、人文气息最浓的一个校区。
浙江工商大学教工路校区总共占地230余亩,以教工路为分界,分东、西、中三个区,东、西两区是学校相关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重要场地,其中浙商博物馆、出蓝园均位于西区;中区为创业孵化园,占地面积约50亩,共有教学楼、宿舍楼等9幢,总建筑面积31500平方米。
桐庐校区
桐庐校区位于浙江省桐庐县凤川-江南新城核心区。
桐庐校区设有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是1999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2004年经教育部重新确认,2018年通过浙江省独立学院规范设置省级验收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
截至2024年3月,学院校园占地面积为542亩,另有山体公园260亩,建筑面积22余万平方米。校区内主要建筑包括图书馆、各教学楼、综合楼、文体中心、学生公寓等建筑。学院下设10个教学部门(含7个学科性学院),13个管理部门和2个教辅部门,设有28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学生10205人,有教职工475人,专任教师305人,其中副高以上101人,具有博士学历教师50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92.63%,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入选“省151人才”5人,获聘浙江工商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12人,“双师双能”型和具有行业企业实践经历的教师占比38.95%。
校园环境
校庆纪念鼎
商大百年纪念鼎是为纪念浙江工商大学百年华诞而铸造的,以后母戊方鼎为原形,由贝因美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学校校友谢宏捐赠。鼎立高6米,鼎身高3.99米,宽3.30米,边宽2.34米,重达7吨,被放在下沙校区飞翔门旁的绿化景观带中。
浙商博物馆
浙商博物馆由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省工商联、省侨联、省社科联、浙报集团、浙江广电集团等七家省级单位共同发起筹建,浙江工商大学主办,在第二届世界浙商大会召开前夕的2013年10月15日开馆。以“天下浙商的精神家园”为总体定位,遵循“财富为表,精神为核”和“实业为本,产业报国”的基本理念,全面展示数千年来浙江经济的“人、 物、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民营经济的成长壮大过程和一千多万天下浙商的创业创新史,填补了浙商文化建设领域的空白。浙商博物馆平均每年接待团队300余批(不含散客)、举办各类浙商主题活动近50场(次),成为举办浙商活动最多的机构之一。
浙商博物馆先后成为首批省级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首批省级党员教育培训基地、首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首批省社会科学普及重点基地、浙江省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基地,以及浙江大学、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等多个高职院校的实践教育基地,是海内外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等考察浙江,了解浙商和浙江经济特别是浙江民营经济,以及大中小学生创新研学的必到之处。
校友情况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学校概况.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章程.浙江工商大学.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31 10:11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