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基督教会城北堂
浙江省杭州市近代建筑
杭州基督教会城北堂是位于中国杭州德胜路363号的一座基督教堂,湖墅南路和德胜路交叉口往西180米,德胜路运河桥下南侧。1881年,由美南长老会创建。
历史沿革
1881年,该堂由美南长老会创建。传教士葛女士、福姑娘在湖墅左家桥与红石板之间购置房屋数间设立聚会点开始布道,并附设简陋的诊所及小学。
1905年(清光绪31年),在湖墅的大夫坊购得土地13.24亩,建造了教堂。
1925年,美国牧师明思德(神学博士,属原美国南长老会传教士)还设立了社会服务机构新民社,该社在解放后又有人称它为“湖墅青年会”。 明思德牧师为筹措新民社的建造资金曾向美国长老会、高原教会、爱伦太第一长老会募捐;湖墅当地绅士也曾为该工程的建造集资捐助。当时的新民社下设有四个分部:教会牧养部、门诊部、小学部及社会服务部。当时的小学称为“新民小学”,学校大楼分布为一楼是社会服务部;二楼是幼稚园、小学一、二年级,三楼是三年级,四楼是高年级。与明博士同时在城北堂工作的还有裴师母,也是美国人。他们当时是居住在耶稣堂弄教牧同工住宅房。另有一位叫思德邻的教士也曾在城北堂工作过,后来他担任过弘道女中的校长。明思德牧师在即将离开城北堂时,有一位美国牧师叫华葆仁。在城北堂工作过的中国牧师中,张之枚是第一任牧师。张牧师在城北堂工作时,叶梅望传道和马林焕医师也分别在教会和诊所工作。吴破我牧师,是抗日战争开始以后来城北堂工作的,他是从德清调过来的。现任城北堂主任牧师汪吉生在年轻时(还在读神学时)曾经接触过吴牧师。吴志雄牧师,也在城北堂工作过。在新民社诊所中工作的有翟培清长老(医师),翟培清长老走了后,有余诵芬长老负责诊所的工作,一直到解放以后并入市二医院为止。
1958年,中国大陆基督教实行联合礼拜,大部分教堂被关闭,城北堂由房管部门包租,租给杭州市卖鱼桥小学使用。
1985年,城北堂部分被教会收回(0.7亩),10月10日恢复聚会。教堂的门开在湖墅南路425-4号,在卖鱼桥小学东侧,建筑面积仅447平方米,占地0.7亩。房屋陈旧,结构简陋,无卫生设施,条件也较差。
1998年,根据杭州市拱墅区旧城改造规划要求,城北堂被列入拆迁范围,并择址古运河畔德胜桥旁重新建造。该工程于1999年开始规划和设计,于2000年2月开始破土动工,拉开了工程建设的惟幕。新建城北堂的建筑面积为1350平方米,占地面积1.4亩,比拆迁前的建筑面积有了较大的增加。
2000年2月中旬,通过了市规划局检测验收,在德胜桥新址开始动工兴建4层楼的新堂,建筑面积为1350平方米,占地面积1.4亩。教堂的屋顶设置了10米高的钟楼。二楼是350平方米的礼拜堂。
2009年4月22日晚,杭州基督教会城北堂圣歌团指挥、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09届合唱指挥硕士研究生张维巧老师在杭州音乐厅举行了音乐会,城北堂圣歌团在音乐会上献演。
信仰宣告
城北堂教会尊崇《使徒信经》。
建筑情况
新堂左侧为水产大楼,西侧与圣都公寓为邻,南侧毗邻左家桥河。新堂底楼设有小礼堂,并在东侧大门设有无障碍车道,便于残障人士来堂聚会;还设有外宾接待室和办公室等。
二楼是350平方米的礼拜堂,南侧设置一米高的圣台,圣台背景是大幅红白榉木镶拼的护墙板,在护墙板上紧贴的是红色铜制的十字架,是基督教的神圣标志。
三楼为阶梯式礼拜堂和祈祷室。
四楼为综合会议室和其他服务用房。
教堂主立面为四扇八米高的带有浓郁宗教色彩的叶型落地窗,落地的光影折射出建筑师对自然光的精心裁剪。在教堂的腰部和屋顶各布置了一道扶栏形装饰带,带中镶嵌着花瓶式样装饰柱。而教堂的屋顶设置了10米高的钟楼。
聚会时间
交通地理
(以下公交路线仅供参考,请以公交公司公告为准)
最近:
公交米市巷站: 41、67、76、82、151、153、188、1005(社区)、8251
公交一清新村站:36、41、43、67、75、90、153、8043、8209(夜间)
公交仓基新村站:36、76、151、188、348、1005(社区)、8251
其它:
公交打索桥站:1、15、23、36、70、K155、160、220、281
公交石灰桥站:186、7294、8192
公交文二路马塍路口站:10、13、197、199、8211(夜间)
公交红石板新村站:12、19、30、86、101、505
公交长板巷站:45、274
公交德胜巷站:65
水上公交信义坊码头:水上公交1、2线
参考资料
教会简介.杭州基督教会城北堂.
杭州基督教城北堂.基督教颂赞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3 22:1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