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宁波高速公路
中国浙江省境内高速公路(1996年建成地方线路)
杭州—宁波高速公路(Hangzhou–Ningbo Expressway),简称“杭甬高速”,是中国浙江省境内第一条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线路,为连接杭州市与宁波市的高速公路通道之一,亦是浙江省高速公路网“二纵、二横、三通道、十八连”的第一横的重要构成部分。
建设历程
1978年,有关部门首次提出建设杭州—宁波高速公路的规划,后与上海—杭州高速公路合为上海—杭州—宁波高速公路规划。
1988年,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提出,上海市、浙江省合作建设的上海—杭州—宁波高速公路,其浙江段拟分为上海至杭州段、杭州至宁波段二部分建设,并先行建设杭州至宁波段。4月21日,杭州市钱江二桥(彭埠大桥)开工建设。
1989年11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国家计划委员会(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杭州—宁波高速公路项目建议书。
1992年4月1日,杭州市钱江二桥(彭埠大桥)及附属路段(共7千米)建成通车;9月25日,杭州—宁波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新建杭州红垦至宁波大朱家路段,利用钱江二桥及附属路段7千米既有路段(杭州彭埠至红垦段)。
1993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原交通部印发《国道主干线系统规划》。国道主干线系统由“五纵七横”12条国道主干线和公路主枢纽及信息系统构成,是全国公路网的主骨架,主要路线都采用高速公路技术标准。其中“五纵”的第6纵表述为“上海—瑞丽(含宁波—杭州—南京支线)”。杭州—宁波高速公路为沪瑞高速公路(编号G065,又称“065国道”)甬杭宁支线组成部分。
1996年12月6日,杭州—宁波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2000年,杭州—宁波高速公路(杭州红垦至绍兴渚沽段)启动“四改八”改扩建。
2003年底,杭州—宁波高速公路(杭州红垦至绍兴渚沽段)“四改八”改扩建完成。
2004年,杭州—宁波高速公路(绍兴渚沽至宁波段塘段)启动“四改八”改扩建。
2005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原交通部发布《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即“7918工程”),《规划》包括7条首都放射线、9条纵线、18条横线,以及5条地区环线、2条并行线、37条联络线,以及包括杭州、宁波在内的若干重要城市绕城高速公路线路。杭州—宁波高速公路位于杭州市绕城高速公路、宁波市绕城高速公路包围区域之外的路段(杭州红垦至宁波高桥)归属地区环线杭州湾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国家高速G92)。
2007年,杭州—宁波高速公路(绍兴渚沽至宁波段塘段)“四改八”改扩建完成。
2009年5月,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发布《浙江省高速公路命名与编号规则》,对国家高速之外的地方高速公路进行省级编号、命名。按照《规则》,杭州—宁波高速公路主线杭州彭埠至红垦段编号“浙高速S2”,宁波高桥至大朱家段编号“浙高速S5”。
2016年初,杭州—宁波高速公路宁波段大朱家收费站更名为鄞州收费站,段塘收费站西移1.7千米(与机场路高架合并)并更名为宁波收费站。
2018年5月,杭州市交通运输部门规划杭州市绕城高速公路(国家高速G2504)环内“四纵五横三连一抬升”的快速路网体系,上海—杭州—宁波高速公路杭州市区段(浙高速S2)拟改建为城市快速路;12月,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作出实施上述抬升改建工程的部署,改建路段除主线收费站全部废除外,全路段均在原位进行抬升改建。改建路段均将退出高速公路序列,涉及杭州—宁波高速公路彭埠至红垦段。
2020年5月10日,杭州—宁波高速公路沿线桥梁钱江二桥率先退出高速公路序列;5月11日,上海—杭州—宁波高速公路杭州市区段进入封闭施工阶段,将改建为城市快速路,包含杭州—宁波高速公路彭埠—红垦段,沿线杭州收费站、萧山互通萧山收费站废除。其中萧山收费站萧山收费站暂时迁至红垦枢纽以西,杭州收费站迁至上海—杭州高速公路乔司枢纽以南。
2021年6月25日,杭州—宁波高速公路杭州市区段城市快速路改造沿线新建彭埠大桥合龙。
2022年9月28日,上海—杭州—宁波高速公路杭州市区段改造完成,作为城市快速路通车。杭州—宁波高速公路彭埠至红垦段退出高速公路序列,新萧山收费站投用运营。
线路设计
线路走向
杭州—宁波高速公路全线位于中国浙江省北部,杭州湾南岸地区;该线路西起杭州市上城区彭埠互通(原杭州收费站,已撤销),东至宁波市鄞州区鄞州大朱家互通(鄞州收费站),途经杭州市萧山区、绍兴市柯桥区越城区上虞区、宁波市余姚市海曙区鄞州区
截至2025年3月,杭州—宁波高速公路主要途经场所为:
线路互通
截至2025年3月,杭州—宁波高速公路互通为:
线路参数
配套设施
服务设施
截至2025年3月,杭州—宁波高速公路主要服务区为:
辅助设施
2013年6月30日,浙江省已实现ETC全覆盖,杭州—宁波高速公路(红垦至大朱家段)相关收费站均已配套有ETC收费系统。
2019年12月11日起,浙江省所有封闭式高速公路收费站入口全面实施货运车辆称重检测,超限车辆未经批准不得进入高速公路,其中包括杭州—宁波高速公路(红垦至大朱家段)。
运营管理
票制票价
2022年9月28日,杭州—宁波高速公路(彭埠至红垦段)完成城市快速路改造,过往车辆免费通行。截至2025年3月,杭州—宁波高速公路(红垦至大朱家段)收费标准如下:
2020年1月1日起,浙江省收费公路、安装并使用ETC支付通行费的车辆,其车辆通行费实行九五折基本优惠,已享受车辆通行费优惠大于九五折的,不再叠加基本优惠,其中包括杭州湾地区环线高速公路浙江段已通车部分。
2024年1月1日起,杭州—宁波高速公路实施客车差异化收费,对仅往返杭州—宁波高速公路萧山收费站至绍兴收费站、萧山收费站至柯桥收费站之间路段,并使用电子不停车收费(ETC)记账卡的一类客车,每个自然周内通行满3次送1次免费通行(即第4次通行免费)。实施时间暂定至2026年12月31日。
特色服务
2016年下半年,支付宝移动支付在杭州—宁波高速公路率先实现全覆盖。
建设成果
技术难题
杭州—宁波高速公路建设和拓宽工作中面临的最主要的困难是江南水乡特有的软土地基(涉及90%的路段)。软土地基的沉降问题,是世界级的难题。由于地基含水量高,在车辆荷载和路堤自重的作用下,路基、路面会出现不均匀的下沉。加上拓宽工程要新增4个车道,老路经过多年营运,沉降已趋稳定,新拓宽车道的沉降相对要大许多,从而造成新路、老路的脱节、开裂,桥梁结构和路基之间的变形。
杭州—宁波高速公路杭州市区段采取全线高架桥梁方案,建设工作采用无缝伸缩缝技术,既降低了行车噪声,同时得益于聚氨酯材料特性,无缝伸缩缝可以与沥青路面连成整体,解决了传统伸缩缝的跳车问题。
重点工程
彭埠大桥,位于杭州市上城区与萧山区,是杭州—宁波高速公路杭州市区段沿线桥梁,全长2112.1米。该桥梁与铁路钱江二桥合并建设,是全球首个在强涌潮河段上修建的公路、铁路并行分离的公铁两用桥。
新建彭埠大桥位于大桥位于紧依彭埠大桥(钱江二桥)下游,全长1350.8米,采用主跨240米的四主跨悬链形上加劲连续钢桁梁桥横跨钱塘江,钢梁共132个节间。该桥梁是中国国内首座多跨长联公轨两用悬链形上加劲钢桁梁桥,分上下两层,上层为八车道高架快速路,下层为双线快轨,轨道层两侧设置了供行人、非机动车通行的慢行系统。此类桥型对钢梁的加工及安装精度要求极高,为保证钢梁安装精度,桥梁的建设工作应用了大体量钢桁梁顶推施工“步履机+滑块”技术、部分路段首次采用无缝式伸缩缝技术等。
五夫特大桥位于绍兴市上虞区,是杭州—宁波高速公路沿线特大桥梁。该桥梁长1235.3米,宽26米,高15米,跨越上跨环湖大道和萧甬铁路,周围地理环境复杂,江河湖塘密布,工程的绝大部分是在水中,灌注桩,桥墩,联系梁等都在水中施工;工程周围地质结构属淤泥沉积,所有预制梁必须就地预制,桥梁的建设工作采取了用龙门吊与架桥机相结合的方案。
姚江大桥位于宁波市余姚市,是杭州—宁波高速公路沿线桥梁。该桥梁为2004—2007年州—宁波高速公路沽渚至高桥路段“四改八”改造的咽喉工程。拓宽改造前老桥为8×20米空心板桥,改造工程时由于姚江河道已经过整修,为四级河道,故将老桥拆除,原址重建新桥。新桥全长734.04米,主桥跨配为55+90+55米,结构型式采用双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
荣誉表彰
价值意义
杭州—宁波高速公路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官”,承载着宁波城市发展的梦想,也开启了宁波乃至浙江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中国宁波网 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14 17:42
目录
概述
建设历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