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逊·波洛克
美国画家
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又译杰克森·波拉克,1912年1月28日-1956年8月11日),美国人,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大师,也被公认为是美国现代绘画摆脱欧洲标准,在国际艺坛建立领导地位的第一功臣。1929年就学纽约艺术学生联盟,师从本顿。1943年开始转向抽象艺术。1947年开始使用“滴画法”,把巨大的画布平铺于地面,用钻有小孔的盒、棒或画笔把颜料滴溅在画布上。其创作不作事先规划,作画没有固定位置,喜欢在画布四周随意走动,以反复的无意识的动作画成复杂难辨、线条错乱的网,人称“行动绘画”。此画法构图设计没有中心,结构无法辨识,具有鲜明的抽象表现主义特征。主要作品有《秋韵:第30号》《薰衣草之雾:第1号》《大教堂》《蓝杆:第11号》等。1956年8月11日,杰克逊逝世,年仅44岁。
人物简介
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出生日期1912年1月28日,美国印第安纳州加里市人)是一位有影响力的美国艺术家以及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ism)运动的主要力量。其名字又译作杰克森·波拉克,以巨幅的“滴色”画(如《第一号》,1948)而获殊荣。他把自己的作品题材解释为绘画自身的行动。他的创作并没有开始的草图,而只是由一系列即兴的行动完成作品。他把棍子或笔尖浸入盛着通常是珐琅和铝颜料的罐子中,然后把颜色滴到或甩到钉在地上的画布上,凭着直觉和经验从画布四面八方来作画。这些留在画布上纵横交错的颜料组成的图案具有激动人心的活力,记录了他作画时直接的身体运动,于是观众可以分享到创造这些色迹的经验。
人物经历
杰克逊·波洛克生于怀俄明州,后来于1929年移居纽约,在托马斯·哈特·本顿(Thomas Hart Benton)门下学习。他从象征艺术上转移,并发展了一个在帆布上喷涂和滴颜料的绘画技术。他是20世纪美国抽象绘画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被视为二战后新美国绘画的象征。
1938年到1942年间,他为联邦艺术工程工作;1950年代到1960年代,他通过“文化自由议会”(Congress for Cultural Freedom)受到中央情报局的支持。
波洛克的创作过程与众不同,他先把画布钉在地板上或墙上,然后随意在画布上泼洒颜料,任其在画布上滴流,创造出纵横交错的抽象线条效果。波洛克有时还用石块、沙子、铁钉和碎玻璃掺和颜料在画布上摩擦。他摒弃了画家常用的绘画工具,绘画时完全摆脱受制于手腕、肘和肩的传统模式,行动即兴、随意,这种方法被称为行动绘画抽象表现主义
个人代表
杰克逊·波洛克出生于美国的怀俄明州科迪,逝于纽约州的斯普林斯。他是纽约行动画派的领导人和抽象派的代表画家。
早年在纽约市艺术学生联合学院时受业于本顿。30年代参与联邦政府艺术规划工作,二次大战后他已成为新美国绘画的象征。
1947年后,波洛克进行大幅滴洒绘画的实验,他的滴洒是一种不受控制的直觉行动,富有形体、轮廓线的压力和韵律变化。画布的每一部分都承受同等的份量,他创造了一个均匀的,没有高潮的表面,迫使眼睛在他缠结的网和团状颜料迷宫似的小径中,不断地寻觅扫视和不断地往返不息。他这种独特的风格具有自由的、忽视客观的、空间划界的特点。
波洛克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滴画”,他的滴画成了无拘无束的美国性格的典型表现,成了抽象表现主义的经典作品。一位见过波洛克的人回忆道:“进入波洛克的画室就像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这个艺术家把他的思想和充沛的感情完全展露在他的画室之中。画室的一边是大听大听的颜料罐子,墙上案上到处是颜色的滴痕。另一边是他的尺度巨大的作品,波洛克经常坐在前面沉思好几个钟头,他脸上的线条很硬,而且经常眉头紧锁,显然,波洛克的每一幅作品都不是轻易画出来的。当他作画的时候,他沉湎于吓人的行动之中。”评论家称他的画为“行动绘画”,这样一来画家在画布上呈现给我们的已经不是一张画,而是在画布上的行动过程,画面成了画家行动的场所,画布成了画家行动的记录。
波洛克创立的行动绘画意义是:
一,改变了传统架上绘画的观念,绘画不再是美学的设计,而成了承担由内心支配的人的运动的载体;绘画不再是通过形象或形式来象征地表现情感,却成了画家情感流泻的直接记录。
二,改变了绘画的空间,在行动绘画中不再存在前景和背景,传统的构图关系消失了,一切空间关系不复存在了,是一个画家参予的画面。
三,画面没有主题,没有中心,没有主次,漫无边际,绘画仅作为这无边际整体中的一块,这种绘画可以任意分割。
波洛克的画根本意义在于摆脱一切束缚,追求极端的自由和开放,他促使了人类大胆创造意识的发展。
波洛克最辉煌的时刻开始于1950年,单是这一年他就创作了《秋天的韵律》《第三十二号,1950》两幅作品。但波洛克并不以一位成功者自居,反传统创作的精神激发了他的灵感,但自我封闭的个性加上对社会、对文化的不满,将他一次次推向痛苦的深渊。他一生穷困潦倒,终日以酒为伴。
1956年,在一场车祸中,44岁的波洛克走完了短暂的一生。
社会评价
波洛克的画法“被赞誉为1911年毕加索和勃拉克的分析立体主义绘画以后最引人注目的绘画空间方面的新发明。”(罗伯特·休斯 评)
波洛克的每一张作品都不是轻易画出的……当他作画时他沉湎于吓人的狂热行动中。(古德诺 评)
波洛克等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开启了全新的艺术形式,摆脱了欧洲传统的影响,形成了纯粹的美国艺术。(格林伯格 评)
波洛克的抽象表现主义作品,相对来讲是大众一时难以理解的,无论艺术观念,还是创作形式,都需要相对漫长的认识过程,如果急于让所有人短时间就接受,显然不现实。(王进玉 评)
作品市场
2006年11月3日,一幅以同样手法创作、名为《No.5, 1948》的油画,售出了1.4亿美元的天价,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为昂贵的画作。
电影作品
波洛克的故事在2001年已被拍成电影Pollock,由艾德·哈里斯Ed Harris主演,得到了两座奥斯卡金像奖
回顾展
纽约当地时间2015年11月22日,美国艺术家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大型回顾展(Jackson Pollock: A Collection Survey, 1934–1954)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拉开帷幕。展览以MoMA馆藏的近50件经典作品为展示和研究对象,追溯了从上世纪30年代直至1956年画家去世期间的创作历程和风格演变。本次展览不仅详细梳理了波洛克创作生涯各个阶段的作品及特色,还进一步向观众展示了艺术家对于材料和技术的广泛涉猎。据悉,此次展览持续至2016年3月13日。
年谱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30 18:04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