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口体育会,是中国近代史上由革命党人创办的早期体育教育会所。
松口体育会,亦称“松口体育传习所”,1907年创办于广东梅州松口。创办人谢逸桥。谢逸桥,谱名锡元,字逸桥(乙桥),1874年生于广东省梅县松口镇。1904年谢逸桥和弟弟谢良牧在日本由孙中山亲自监誓主持下,加入同盟会,成为首批会员。1906 年春,谢逸桥受孙中山派遣从日本回国,负责在岭东地区宣传同盟会的革命思想,扩展革命势力。1907年,他和温靖侯、弟弟等人共同创办了松口体育会。这是一所名为培训新学所需的体育师资而实际上则为培养革命军事人才的体育会所。
松口体育会以清末翰林温仲和的“温氏精庐”为办学校址,由谢逸桥募集办学经费,由松口华侨巨富张榕轩的长子张公善捐助购买设备。谢逸桥、温靖侯、谢良牧等担任学校主要领导人。同时聘请广东陆军速成学堂的嘉应学生姚雨平张辛田、陈次牧等人担任军事教员;聘请温奋立、林修明为器械体操教员;聘请著名拳师谢仲文、张玉堂为武术教员。体育会的所有教员一般只供伙食及少量零用,没有薪金。
松口体育会的招生范围主要是:潮、汕、梅属各县、惠、闽之漳汀等地。招生条件是男性、体健、年龄在 18至 30 岁之间。对象要求或同盟会员;或参与过潮州、黄冈起义的革命青年;或会党成员;或有一定文字基础、愿意从事体育教育的社会青年。学生入学每人收学费八元,膳费自备。首期招收学生120多人,分专修、普通、简易三个班进行学习。其中,专修班占50人,普通班占40人,其余则为简易班。军事训练是全校统一编队,不分班别。
松口体育会的课程设置分学科和术科。其中学科有战术、测量、简易架桥、行军部署、作战方略、国文、日文、史地、理化、生物等课程;术科有制式教练,德式兵操,战斗指挥、筑城、攻城、持枪、射击,以及田径、天桥、溜木、平台、单双杠、木马、轻器械体操、足球、棒球、武术等。教学器材有军事训练用的枪支、弹药,以及哑铃、单双杠、长矛、木马、足球等设备。
松口体育会非常重视组织建设。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和训练,学员们对革命有了较高的认识,谢逸桥、温靖侯等人便及时将革命热情较高、上进心强、各方面进步较大的师生吸收为同盟会员,如饶辅庭、周增、郭典三等 50 多人。
体育会在办学结业时,曾举行学生运动会,借此表示庆祝,并检阅学生的训练成果。运动会进行表演和比赛的项目有:兵式体操、哑铃操、武术、足球等项目。为了庆祝松口体育会第一期学员的顺利结业,全体师生曾合影留念。
1908年初,松口体育会被清政府当局勒令停办。其发起人谢逸桥兄弟、温靖侯等又在松口圩镇上大街以“公裕源米店”的名义,继续维持松口体育会的活动,但再未对外招生。直到1913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公裕源米店改为松口图书馆。[1]
[1] 饶东英等,梅县松口体育会研究,体育文化导刊,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