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纵坑切梢小蠹
小蠹科切梢小蠹属动物
昆虫名,为鞘翅目小蠹科。分布于辽宁、河南、陕西、江苏、浙江、湖南、四川、云南等省,主要为害华山松、高山松、油松、云南松及其他松属树种。成幼虫钻蛀皮下为害,主要是树势衰弱或新移栽树木的枝干和嫩梢。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4-5mm,椭圆形,栗褐色,有光泽并密生灰黄色细毛。前胸背板梯形,上具刻点。触角和跗节黄褐色。鞘翅端部红褐色,前翅基部具锯齿状,前翅斜面上第二列间部的瘤突起和绒毛消失,光滑下凹。
淡白色,椭圆形。
幼虫
体长5-6mm,头黄色,体乳白色,粗而多皱纹,体弯曲。蛹体长4-5mm,白色,腹面后末端有1对针状突起,向两侧伸出。
发生规律
1年1代,以成虫在树干基部树皮底下或被害梢内越冬。次年3月中下旬,一部分成虫侵入伐根、倒木、衰弱木皮下蛀坑室交配产卵。一部分飞向嫩梢,蛀入梢部为害。越冬成虫离开越冬场所后,一部分飞向树冠侵入嫩梢进行补充营养,然后寻找倒伏木、濒死木、衰弱木、伐根等处蛀入。雌虫先侵入,筑交配室,雄虫进入交配。卵密集地产于母坑道两侧。另一部分不补充营养,直接飞向倒伏木、衰弱木进行繁殖。一般每雌产卵40-70粒,多者至140粒。产卵期限长达80余天。成虫在繁殖期分两次产卵。第1次产卵繁殖的成虫经110-120天补充营养达到性成熟,因此出现的越冬代成虫春季不补充营养,于第2年春开始交尾产卵;第2次产卵繁殖的成虫当年只经70-90天的补充营养期,第2年春仍蛀梢补充营养20-40天,然后蛀干、交尾、产卵。越冬成虫于4月中旬飞出后在倒伏木等适宜繁殖处筑坑道产卵,第1 次产卵后飞出坑道蛀入梢头,恢复营养20天左右,5月中、下旬再飞回倒伏木进行第2次产卵。此虫的发生及为害规律为:阳坡较阴坡发生早;立地条件差较立地条件好的发生早;衰弱木较健康木发生早、受害重;林地卫生状况差的较卫生状况好的发生早、受害重。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①营造混交林,选择良种壮苗,加强抚育,增强林木的抗性。
②加强林区管理。及时清除虫害木、被压木、倒伏木,注意保持林地卫生;林地设置饵木,于4月底以前放在林中空地,6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新的成虫飞出之前进行剥皮处理。
保护天敌
保护与利用啄木鸟等天敌。
药剂防治
必要时用20%菊马乳油500倍、20%速灭杀丁乳油喷干防治;对于在土层或根际越冬的成虫,可在该虫飞出之前喷洒20%杀螟松、或90%敌百虫1000倍液。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24 11:16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发生规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