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霜霉病
植物病害
板蓝根霜霉病是由菘蓝霜霉(或寄生霜霉)引起的、发生在板蓝根的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其次是茎、花梗和种荚等。染病叶面边缘有淡黄色至褐色、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叶背面相对应处生有白色至灰白色霜霉层。花梗、花瓣、花萼及角果等受害后有褐色病斑,病斑上有白色霉层,并引起组织变形。
病原特征
板蓝根霜霉病病原为菘蓝霜霉(学名:Peronospora isatidis),属鞭毛菌亚门真菌。病菌孢囊梗束生或单生,由气孔伸出,2-4根,无色,大小为(192-432)微米×(8-10)微米,顶端二叉分枝4-7次,最末小枝短小,略弯曲,大多呈直角其上着生孢子囊。孢子囊椭圆形,单胞,浅褐色,表面光滑,无明显乳头状突起,大小为(16-30)微米×(14-21)微米。
另有报道,板蓝根霜霉病病原菌为寄生霜霉(学名:Peronospora parasitica)。病菌孢囊梗单枝或多枝,无色,基部膨大,上部锐角二叉分枝,分枝1-7次,多为3-6次,弯曲,枝端尖细。孢子囊椭圆形或近球形。卵孢子黄褐色,球形,壁平滑,有时呈皱褶状。
为害症状
板蓝根霜霉病主要为害板蓝根的叶片,其次是茎、花梗和种荚等。发病初期叶正面出现边缘不甚明显的黄白色病斑,逐渐扩大,受叶脉所限,变成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叶背面长出一层灰白色的霜霉状物,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湿度大时,病情发展迅速,后期病斑扩大变成褐色,叶色变黄,叶片干枯死亡。茎及花梗受害,常肿胀弯曲成龙头状。茎秆黑色有裂缝,病部亦有灰白色霜霉状物,严重时植株矮化,荚细小弯曲,未熟先裂或不结实。花梗、花瓣、花萼及角果等受害后有褐色病斑,病斑上有白色霉层,并引起组织变形。
侵染循环
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及肥厚组织在土壤中越冬、越夏。生产上板蓝根生长周年衔接,或早晚茬口重叠,因此病菌能以菌丝体在受侵染的病株内越冬、越夏。病菌的孢子囊通过风雨传播,整个生长季可引起多次再侵染。板蓝根春秋播种混栽地区生长季终年衔接,菌丝体也可在病株体内越冬、越夏,造成全年田间为害。
流行规律
高湿多雨天气有利于板蓝根霜霉病的发生流行。春、秋季气候冷凉、日夜温差大、多雨、多露时发病严重。该病多发生于春、秋两季,以4-6月和9-10月发生较严重。
防治方法
参考资料
板蓝根霜霉病.药用植物病虫害数据库.
最新修订时间:2021-08-08 19:01
目录
概述
病原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