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东锦鸡儿(Caragana fruticosa (Pall.) Besser)是豆科锦鸡儿属植物。灌木,高1-2米;老枝灰绿褐色,一年生枝绿褐色,无毛,有时有光泽。羽状复叶有4-6对小叶;托叶针刺状,脱落或宿存,长2-5毫米,细瘦;叶轴长2.5-4厘米,脱落,近无毛。花梗单生,很少并生,长8-12毫米,关节在上部。荚果圆筒状,扁、长3-3.5厘米,宽4毫米,先端短渐尖。花期6月,果期7月。
形态特征
灌木,高1-2米;老枝灰绿褐色,一年生枝绿褐色,无毛,有时有光泽。羽状复叶有4-6对小叶;
托叶针刺状,脱落或宿存,长2-5毫米,细瘦;叶轴长2.5-4厘米,脱落,近无毛;小叶长圆形,长1-1.5厘米,宽4-6毫米,两端圆钝,先端有时稍凹,具针刺,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无毛。
花梗单生,很少并生,长8-12毫米,关节在上部;
花萼钟状,长5-6毫米,长宽近相等,萼齿很短,齿缘被短柔毛;
花冠淡黄色,长16-19毫米,旗瓣菱状宽卵形,先端微凹,宽约15毫米,瓣柄长为瓣片的1/4,翼瓣长圆形,较旗瓣稍长,瓣柄长为瓣片的1/2,耳尖齿状,龙骨瓣较旗瓣短,瓣柄与瓣片近相等,无耳,近截平;子房无毛。荚果圆筒状,扁、长3-3.5厘米,宽4毫米,先端短渐尖。花期6月,果期7月。
近种区别
极东锦鸡儿与
南口锦鸡儿(Caragana zahlbruckneri C. K. Schneid.)近似,在识别时易混淆。但是南口锦鸡儿幼枝具短柔毛,叶基部狭楔形,托叶刺较长,花梗被有短柔毛,龙骨瓣基部成截形,同时分布在华北及内蒙。而极东锦鸡儿幼枝无毛,叶基部圆形或宽楔形,托叶刺较短,花梗关节以上被柔毛下部常无毛,龙骨瓣基部为楔形。分布只限于中国华北、内蒙古等地。
产地生境
分布于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图门江流域)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流域(尚志帽儿山)、乌苏里江流域(饶河)。生长于山坡灌丛。适应性强,耐干燥瘠薄土壤。
繁殖方法
采种处理
种子的采集:极东锦鸡儿每年8月中旬左右种子成熟,当种荚变成深黄色即可进行采摘,应避免采摘过晚种荚已经崩裂造成种子掉落丢失。采种后于室内通风处阴干,待种荚开裂后收集种子,除去受虫害的种子和杂质,低温密封干藏储存,第2年春季播种。
种子处理:极东锦鸡儿种子呈肾形或圆形,黄褐色和褐色,种皮革质,光滑,具花纹,一般不需要催芽。播种前用0.3%的
高锰酸钾水溶液浸种消毒20分钟,沥干水分后,用清水淘洗一遍,加水浸种12小时,待种子充分吸胀后,倒掉水,将种子铺在洁净的塑料布上,勤翻动种子,将室温保持在15℃左右,催芽1天后即可播种。
圃地准备
播种地选取土层深厚、背风向阳、排水良好、地势平坦的砂壤土地块做为育苗地进行播种。育苗的前一年秋季进行整地,每亩施有机肥3000千克左右,将钾拌磷2千克与25千克左右的细土混匀后进行撒施,以杀灭地下的害虫卵与病菌。5月中上旬做床,床底宽110厘米,床面宽100厘米,苗床高15-20厘米,步道50厘米,长度根据地形而定;床面耙细整平,整碎土块,然后浇1次透水,待水渗透、床面稍干时即可播种。
播种方法
采用床面直接撒播的播种方法。每平方米播种量在20-25克,同时每平方米用3-4克
辛硫磷混合成的毒土覆盖,以预防苗期虫害,厚度以看不到种子为准,用木磙镇压2次后浇水。于苗床上覆盖草帘以保持床面土壤湿润。当小苗出齐后,将草帘撤掉,加盖遮阴网。
栽培技术
水肥管理:种子发芽期间要保持土壤湿润,待苗出齐后,视天气状况每隔5至7天灌溉1次,时间要在早晚为宜,每次要浇透、浇足,进入8月份不旱不浇,浇则浇透。极东锦鸡儿具有根瘤菌,本身有固氮能力,但是在其根瘤菌产生之前还是需要施用氮肥,可在出苗后3周左右,施尿素2次,用量为每次每亩15千克左右。在8月下旬追施1 次钾肥,每亩10-12千克左右。
除草松土:苗出齐以后,即应开始进行人工除草。苗期人工除草5-6次,应在浇水后或雨后进行,或结合松土进行。对圃地适时松土,以使土壤疏松透气,松土不宜靠苗太近,以免伤到吸收根,松土深度3-5厘米。
留苗密度:6月初进行第1次间苗,尽量选择在阴雨天进行,仔细操作,株距控制在10厘米;6月末进行定苗,株距20厘米为宜,定苗后及时浇水。对于间下来的健壮的幼苗,通过芽苗移栽的方法补缺苗的地方,以达到合理的育苗密度。
越冬管理:10月中旬对苗木产量、质量进行调查后,可原床露地越冬。11月上旬可浇1次防冻水,以防来年早春因土壤干旱而造成苗木的枯梢现象。
病虫防治
病害:6月上旬易感染
根腐病,在苗木出土1个月内,可每周喷1次0.5%的波尔多液,可预防苗期根腐病及叶部病害。
虫害:极东锦鸡儿苗期防治
蚜虫可喷施10%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每隔10天喷洒1次,连续喷施2-3次;防治
红蜘蛛可喷施40%三氯杀螨醇乳油1500倍液,每隔10天左右喷洒1次,连续喷施2-3次。
主要价值
极东锦鸡儿是良好蜜源植物。其具深根性,有根瘤,能供给土壤氮肥,可供观赏;还可做饲料、绿肥等。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近危(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