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期
构造阶段后期较集中发生的剧烈的构造岩浆活动以及变质作用期
造山期、造山运动。指构造阶段后期较集中发生的剧烈的构造岩浆活动以及变质作用期。
术语简介
构造期(tectonic period)又称造山期、造山运动。指构造阶段后期较集中发生的剧烈的构造岩浆活动以及变质作用期。时限可能在500~1000万年左右。
演化特点
旋回性(cycle)又称构造旋回
多期性(polyphase)
穿时性(spanning age)
构造作用的剧烈期和平静期是交替并重复出现的。——旋回性、多期性
一次构造作用在不同地方不一定同时发生或结束。——穿时性
中国构造期
我国的构造演化大致可分为七个构造期,伴随多期多阶段的构造—岩浆事件。
太古宙构造期
时代跨越整个太古宙,距今早于2500Ma,跨度极长。
元古宙构造期
跨越除南华纪震旦纪以外的全部元古宙,距今约800~2500Ma,时代跨度也很大。
新元古代晚期—志留纪构造期
时间跨度从800~416Ma,经历了南华纪震旦纪以及寒武纪志留纪末的漫长时间。
晚古生代构造期
416~254Ma,相当于泥盆纪初到二叠纪末。
早中生代构造期
相当于三叠纪,254~200Ma
燕山构造期
侏罗纪到白垩纪末。
喜马拉雅构造期
时间跨度包括整个新生代,在此期间发生的构造事件统称喜马拉雅事件。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07 14:13
目录
概述
术语简介
演化特点
中国构造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