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转换:是建筑中经常见到的一个专业名词,在多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经常遇到构造转换问题。构造转换分为对上部剪力墙的转换(一般称为框支转换)和对上部框架柱的转换(一般称为框架转换)
主要特点
两种转换结构的特点如下:
(1)当转换构件承托的上部楼层竖向构件为剪力墙时,上部剪力墙被称为“框支剪力墙”,相应的转换被称为框支转换。在框支转换中,转换不仅改变了上部剪力墙对竖向荷载的传力路径,而且将上部抗侧刚度很大的剪力墙转换为抗侧刚度相对很小的框支柱,转换层上下的侧向刚度比很大,形成结构软弱层和薄弱层,引起地震剪力的剧烈变化,对结构的抗震极为不利;转换部位受力比较复杂,比如转换梁将会由于上部剪力墙产生的拱效应而受到拉力作用,因此应采取严格而有效的抗震措施。
(2)当转换构件承托的上部楼层竖向构件为框架柱时,相应的转换被称为框架转换。在框架转换中,转换虽然也改变了上部框架柱对竖向荷载的传力路径,但转换层上部和下部的框架刚度变化不明显,属于一般托换,对结构的抗震能力影响不大;转换构件受力特点变化不大,比如转换梁仍以弯剪为主,其抗震措施可比框支转换适当降低。
理解
在高层建筑的底部,当上部楼层部分竖向构件(剪力墙、框架柱)不能直接连续贯通落地时,应设置
结构转换层”。理解上述规定时应注意规范的下列关键用词:
(1)“高层建筑的底部”——明确了高规所涉及转换的位置,就是在高层建筑的底部。对高层建筑的底部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
(2)对框架柱转换,由于转换层上下不存在明显的刚度突变问题,因此,对一般框架转换可不限制转换层的位置。可将地面以上1/3房屋高度范围内确定为建筑的底部,此范围内的框架转换应采取适当加强措施。
一般的框架转换和重要的框架转换
可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将框架转换分为一般的框架转换和重要的框架转换两部分。
当为一般结构、被转换的上部柱数量不多、其承受的竖向荷载较小、转换梁的跨度较小、周围楼板对转换构件约束较好、转换层在建筑底部以上区域时,可确定其为一般的框架转换(图3),参考执行广东和江苏的地方规定
对局部框支转换的把握
根据转换位置和转换区域的大小,框支转换又可分为一般框支转换和局部框支转换。和一般框支转换不同,局部框支转换的框支剪力墙数量少,且楼面结构对转换层有较强的约束,此类转换一般不会产生明显的结构薄弱层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