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颈关节损伤
病症名称
这种损伤在临床上十分罕见,1枕颈(寰)关节损伤后几乎没有存活者。因为,其中大多数患者在现场立即死亡,少数患者于数天内死亡,存活者多属幸运者骨折(损伤)类型。治疗主要是轻重量(1~1.5kg)骨牵引,目的是维持其位置,这是重型颈椎损伤。常伴随的神经损伤包括脑损伤、脑干损伤或高位颈髓损伤。上述神经损伤时常伴有意识丧失和自主呼吸消失,需要永久的人工呼吸。常与颅底骨折或上颈椎骨折伴发。常规X线片难以作出诊断,当发现硬膜外与枕下有血肿出现时,应考虑这种损伤的存在。MRI可以证实诊断。
病因
引起上颈椎损伤最为多见的直接原因是交通事故,其次是高处坠落及运动伤,包括潜泳或高台跳水。
临床表现
主要为枕颈段局部的损伤症状,并伴有颈髓以上的神经功能障碍,轻重不一。轻型表现脊髓刺激症状与体征;重型出现意识丧失和自主呼吸消失,并有永久性人工呼吸机依赖现象。枕颈(寰)关节损伤的临床分型主要分以下两型。
1.完全脱位型
主要引起四肢瘫及生命中枢危象,多伴有脑干损伤,并在受伤当时或短期内死亡。入院后的死亡原因主要是由于自主呼吸消失,以致引起呼吸及循环系统功能衰竭。而伤后立即死亡者则系伤及脑干或延髓,生命中枢受累之故。这种病例也可合并枕骨髁骨折。作者曾先后遇到5例完全脱位型枕颈(寰)关节损伤,存活最长者不超过1个月。
2.枕颈(寰)失稳型
即外伤仅仅引起部分韧带及肌群受损。此型主要表现为:颈痛、活动受限、被迫体位及枕颈交界处压痛等,严重者可能有四肢电击感(多在体位不正时出现)或突发性四肢瘫。这种类型亦可见于先天性颈椎融合病(如Klippel-Feil综合征)等因代偿作用致应力增加所出现的枕颈不稳。
检查
1.X线平片
可显示椎前阴影增宽。拍摄X线平片主要是用于除外其他类型的上颈段损伤以及用于对枕齿间距的测量。在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枕齿间距为4~5毫米,超过6毫米则表明枕寰关节半脱位或脱位。
2.CT或MRI检查
对诊断具有决定作用,并可显示枕骨髁骨折征。
诊断
依据患者较明确的外伤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作出明确诊断。
治疗
1.头颅固定
一旦怀疑为枕颈(寰)关节损伤,应立即采用最稳妥的办法将头颈部确实固定,其中以Halo颅骨牵引最为常用。
2.呼吸机的应用
脊髓损伤者,多需立即用呼吸机控制呼吸,并需对其心脏、血压及全身状态进行监护。
3.脱水剂
用量稍大于一般颈髓损伤,持续时间不应少于5天,并应注意胃肠道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
4.其他
包括气管切开,预防褥疮尿路感染及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
5.后期病例
伤后3个月以上者,如有枕寰不稳,可行后路植骨融合术。常用的术式有两种:枕骨骨瓣翻转枕颈融合术及枕颈钢板或鲁氏棒内固定术。对伴有神经压迫症状者,尚应切除寰椎后弓。
(1)枕骨骨瓣翻转枕颈融合术 主要用于各种原因所引起的、一般不伴有神经受压症状的枕颈不稳者,对同时有颈髓神经受压迫的患者,则应同时行寰椎后弓切除术。由于本术式明显影响颈椎的旋转功能,因此一般情况下不宜用于寰枢椎不稳者。特种器械,除一般颈后路器械外,应准备数把凿刃锋利的骨凿(凿刃宽度0.8~1.5cm),每次使用后将凿刃磨锐。
(2)枕颈鲁氏棒内固定 将预制成与枕颈部曲度相似的鲁氏棒固定至枕骨粗隆、第1颈椎及第2颈椎椎板处。在操作时应细心,尤其是贯穿钢丝时应特别小心,切勿伤及前方的神经及血管等组织。
(3)寰椎后弓切除加枕颈融合术 主要用于枕颈(寰)或寰枢关节脱位病例,尤其是对寰椎后弓直接压迫脊髓引起症状,甚至瘫痪,并经保守疗法无效者,均可考虑选用此术式。特殊手术器械:除前者所需器械外,尚应包括分离、显露及切除寰椎后弓的各种器械(用于寰椎后弓前缘的松解及分离等)及四关节尖头咬骨钳(又名第1颈椎咬骨钳)等。
并发症
常可并发四肢瘫痪及生命中枢危象。
预后
这种损伤的预后大多较差,尤以损伤严重及初期处理不当者更差。除现场或在急救中死亡者外,一般患者多伴有程度不同的残留症状,包括脊髓神经刺激症状及枕颈部症状等,其中最令人头痛的是永久性人工呼吸依赖。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05 15:07
目录
概述
病因
临床表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