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九娘,原名林淑靖,唐大历四年(769年)九月初九日出生于罗源县飞竹村,故又叫“飞竹奶”。
人物简介
少有大志的林九娘,自小就熟习周易、卦理,并兼习武艺,希望长大后能有一番作为。17岁时,她随父林忱归居故里,平时极力为当地民众看病、接生,深得民众爱戴;特别是为了铲除为害乡里的恶僧、老鸹等,以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乡人感念其德立祠祀之,与陈靖姑、李三娘一起被尊为“护胎佑产三女神”。
人物事迹
斩杀铁头僧
林忱,祖居罗源县飞竹镇林厝坪自然村,官东都刺史。其妻许氏温文尔雅,善良贤达,因生于中医世家,故精通医术,经常给乡人治病,而赞誉有加。林忱夫妇俩中年得女,由于生于九月初九日,故名曰林九娘,遂被视为掌上明珠。
九娘自小聪慧,8岁就饱读诗书,并学习医学知识,小小年纪就成了许氏看病的小助手。至10岁,其武艺也日渐精深。据史料记载,在其父官邸,每逢文官,便与之论《四书五经》;若为武官,便与之切磋武艺,常得夸奖“前途无量”。
几年后,林忱辞官回乡,行经罗源白塔岭时,见天色已晚,天空一时又下起了瓢泼大雨,经商量后,一家人只好投宿岭上的白塔寺。据《闽都别记》载,白塔寺僧百人,香火旺盛。住持法普,因头颅坚硬如铁,人称铁头和尚。只是这和尚身在佛门,却心系凡尘,最要命的是生性好色,毫无佛家弟子的德行修为。他倚仗着一身功夫,经常霸占到庙里进香的女子为其淫乐,由于当地官绅百姓畏其势力,多巴结于他,民众对他虽说恨之入骨,却也无可奈何,只好避而远之。
这铁头和尚对林忱不曾拜访他,平日里就很不满,早想寻机滋事。如今林忱一家夜宿山寺,特别是当他看到林九娘亭亭玉立、风华绝代时,便顿生邪念。于是,待一阵热情介绍后,铁头和尚马上吩咐沙弥备上等素菜为林忱一家接风洗尘,暗地里却盘算着如何把这一家子控制住,以泄私欲。
由于长途跋涉,再加上饥肠辘辘,多年在外为官的林忱此刻却全无了戒备之心,他认为佛门净地,无需多心,待用过素斋之后,便携家人于寺院后厢房休息。父母就寝后,唯九娘心绪不宁,辗转反侧,她想到晚饭中和尚几次投来充满邪念的眼光,哪还有睡意?于是,她便叫醒母亲,说明来意,想动员家人连夜到城关的“谊姐”陈靖姑家投宿。母女连心,母亲也觉得这寺庙有不对劲的地方,便想摇醒丈夫商量事宜。就在此时,房门突然被打开,只见几十个彪悍和尚手持利刃,把九娘母女等人团团围住。而为首的铁头和尚却抢先一步,早已把钢刀架在了九娘父亲林忱的脖子上,并扬言只要九娘今夜从了他,便放了其父,且礼遇有加。
犹豫间,护女心切的许氏使出全身气力,把九娘推出门外。众和尚哪肯放过,马上狼群似的上前围攻她。九娘虽说武艺高强,但为了保护家人,只能且战且退,退至山门外,和尚中被击伤者众,但他们的后援却不断增加。无奈之下,林九娘只好从长计议,暂别父亲,带着其余家人匆忙离开白塔寺,徒步到县衙报官。
当时负责罗源治安的长官正是巡检司刘杞,乃九娘“谊姐”陈靖姑的丈夫。他听了九娘对铁头和尚等人的一番控诉后,一时义愤填膺,欲带兵前往剿灭。而一旁的陈靖姑却说,妖僧人多势众,他们在暗处早有防备,为避免伤及无辜,待商讨对策后,再前往讨个说法不迟!
第二天,陈靖姑、林九娘、李三娘及衙役三十多人在巡检司刘杞带领下,早早就来到了白塔寺山门外。他们责令铁头和尚立刻放了林忱大人。铁头和尚见刘杞兴师动众,话锋一转笑着说,“留宿林大人乃老僧念其受长途劳顿,实为其静养,千万别误会而伤了彼此间和气。”
陈靖姑暗想,这和尚心猿意马,看来不给点厉害,是难以打发的狠角色。说话间,两双手便紧紧地握在了一起。铁头和尚使出了浑身气力,直憋得满面通红,而靖姑却面无改色。这和尚知道遇上高人了,立马喊人扶出林忱交还九娘。离开白塔寺前,陈靖姑不忘告诫铁头和尚说:“出家人理应珍惜佛缘,尔等今后务必正心术、走正道、行善事;若再执迷不悟,危害百姓,势必头破血流、身败名裂!”并让他放了长期被关押于寺中的众多妇女儿童。铁头和尚表面上唯诺称是,心里却十分不甘,盘算着下一步如何向九娘一家寻衅报复。
林九娘父女拜别刘杞夫妇一行后,赶回飞竹老家。途中,哪知铁头和尚等又一路追来,双方经过一番恶斗后,年迈的林忱又被擒拿,唯九娘得以逃脱。
刚回到家里,九娘就听到父亲被铁头和尚残忍杀害的消息。她万分悲痛,为替父报仇,多次信函向陈靖姑讨论精进剑术要义,并日夜潜心练习。在讨伐前夕,她生怕手中的利剑还斩杀不了铁头和尚的坚硬头颅,出发前,就在西洋宫不远处的一块巨石前试剑,结果石头开裂,此石遂被后人称为“试剑石”。而今,罗源白塔岭大岩石岭上,还留有一块人头形状巨石,此为当年九娘诛杀铁头僧的遗迹,据传“人头石”乃铁头和尚人头幻化而成的,以警示后人:作恶必自毙!
林九娘斩杀铁头僧后,便在家潜心修道,继续为乡里人看病、接生,一时间民众敬之若神。
剿灭老鸹
另据史料记载,旧时,飞竹塔里村后山有一山洞,当时洞内栖息着一群老鸹,其生性异常凶猛,经常成群结队地飞到山下的村庄啄食粮食、甚至发展到人畜也加以杀害,就连过往的客商、学子,也都谈“鸹”色变。附近的村民纷纷外迁,有些村庄甚至成了“死村”。
为使百姓免受其害。一天,林九娘拜别老母、乡亲后,只身持剑前往老鸹洞一探究竟,以期剿灭老鸹,守护一方平安。当她踏进塔里村古木森森的后山时,但见周围石罅交错、阴风阵阵。凭着艺高胆大,九娘终于在乱石堆中寻到了老鸹洞窟。她正寻思着如何引出老鸹的办法时,突然听到一阵犀利的尖叫声后,老鸹便纷纷冲出洞窟,然后铺天盖地轮番扑向九娘……
九娘手中的双剑也不是吃素的,但见青光闪烁之处,老鸹身首异处,满地横尸;而其余被激怒的老鸹却越来越多。随着时间的推移,久战消耗大量体力的九娘,其身上也多处受伤,鲜血直流。这更加激起了老鸹疯狂进攻。“力敌不如智取”,于是林九娘便时隐时现在乱石丛中,想以声东击西的办法,把老鸹群化整为零,逐一杀灭,这一策略效果明显。但终究寡不敌众,当乡亲们赶来助阵时,九娘已精疲力竭,身负重伤。
林九娘被乡亲背回家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悉心静养后,身体逐渐得到了恢复。就在她满怀信心地想再为乡亲们出力时,哪知一个噩耗如晴天霹雳般传来——陈靖姑为解福州大旱,在白龙江龙潭角脱胎祈雨时不幸殉难。这使得九娘悲痛欲绝,之后就在西洋坪黄家主厝边“设灵牌吊念,并日夜泣拜,茶饭不思,直至身亡灵牌处”。乡亲们随后将她葬于西洋灵蛇山脚下。今天,我们看到的林九娘墓为石料构筑,乃典型的道教之墓,其形八角,圆顶,造工精美绝伦,在道教墓葬文化中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立祠祀之
唐贞元六年(790年),飞竹一带乡人为感念林九娘生前功德,纷纷乐捐动建西洋宫,又称林九娘祠或祖殿、顺懿夫人宫,主要奉祀林九娘。宋代,改建后的西洋宫,增祀陈、林、李(李三娘)三位夫人及其三十六弟子。
元至治元年(1321年),住庵林德福曾对该墓进行了一番重修。清《道光罗源县志》记载曰:“墓前镇有龟,龟背插石剑,长三尺,宽七寸,篆刻‘勒封淑靖真人’,旁镌‘至治元年(1321年)孟秋吉旦,住庵林德福造’,其背刻‘都劝首李守真、林道永、余道拱’。”
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飞竹梧桐村黄氏聘江为首募捐重修西洋宫,并整修顺懿圣母墓。
据西洋宫林九娘文化研究会介绍,民国时期,林九娘墓曾破损不堪,后来就崩塌得不成样子,一堆元代建墓时所用的八卦石块被堆放在墓坪前任凭风雨侵蚀。文革中,这一荒冢也没有躲过人为破坏的厄运,石墓基石被撬得凌乱不堪,石剑被毁,仅剩剑柄一截。
1997年夏,西洋宫才等来了大修的春天。当时,作为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九娘墓,得到了连江县浦口镇陈如秋先生捐资修复,才得以原貌重新呈现在世人眼前。
元延祐年间(1314-1320年),朝廷勒封陈靖姑为慈靖夫人、林九娘为淑靖夫人、李三娘为三靖夫人,罗源人又分别称之为陈大奶、林子奶、李子奶,合称“三奶夫人”。她们三姐妹作为道教闾山“三奶派”的教祖,在医学欠发达的早期封建时代,能以独特的解救妇女难产的文化形态出现,无疑进一步扩大了“三奶派”的传教势力范围,与“法主公派”“灵宝派”,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至明代,“三奶派”信奉者增多,并逐渐成为台湾道教中极具影响力的民间道派。乾隆四年(1739年),陈、林、李三姐妹被朝廷追封为“天仙圣母三位太后元君”。
如今,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的陈靖姑诞辰日,西洋宫附近的108个村庄群众,都会不约而同地到此举行“请香火”活动,其盛况,则再现了清《道光罗源县志》里“香火甚盛”之记载场面。而今西洋宫及其大量的道教文化遗迹,每年都会吸引众多的海内外游客,特别是大批的台湾信士前来观瞻祭拜,成为连接两岸民众共同传播陈靖姑文化的精神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