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公遇
林瑑的长子
林公遇(1189—1246年):字养正,号寒斋,学者谥“文隐”。林公遇为林瑑的长子,官至龙图阁学士。林公遇曾承父之荫,补宁化县尉,未到任。其父去世后,调任建宁府司户,辞不就,建精舍,题匾曰“寒斋”以明志。林公遇博览群书,通晓古今,退让恬淡,无意功名,隐居二十年。
人物介绍
当时名人李韶、赵以夫等交章力荐林公遇,而他始终不愿出任。李韶再次推荐,林公遇无奈之下,于淳祐六年(1246年)尊旨出山,以儿子林合代自己主管仙都观。朝廷又令林公遇对朝廷发表意见,林公遇始终不肯进一言,“屡辞朝命”。重病时,嘱家人“隐服埋葬,不事铺张”。林公遇去世时57岁,葬清远里翁陂山西垅。林公遇曾创办“石塘书院”。著有《石塘闲话》、《求心录》。景定四年(1263年),渔溪人、进士出身的林希逸奏请朝廷,为林公遇于原官上再赠一官。
林希逸奏请林公遇累官一事,在《宋史·本纪第四十五》有记载:“四年春正月……林希逸言蒲阳布衣林亦之、陈藻有道之士,林公遇幼承父泽,奉亲不仕,诏林亦之、陈藻赠迪功郎,林公遇原官上进赠一官……”林希逸是林公遇的知交,曾为林公遇新筑的石塘题匾,并作《福清新筑石塘记》。
南宋初年,福清少林院武林高手“铁鞭韶师(即高僧德诚长老的师傅允韶禅师)”由著名文学家、莆田人刘克庄,以及刘克庄的妻弟林公遇、林公选的引荐,认识了福清少林院住持德诚禅师。德诚禅师去世后,刘克庄亲自为他撰写了墓志铭《诚少林,日九座》,收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文中明确写道:“诚(德诚)得法于铁鞭韶师”。
据记载,林公遇辞归后,筑一室曰“寒斋”,此后终身不仕,“绝意干荣,杜门乐道”,虽未出家,一如僧人,“自四十以后,萧然单栖”,人称隐士。刘克庄诗赞德诚禅师“死生林下伴寒斋”,就是指德诚禅师、林公遇两人同葬一处。在林公选的墓志铭上载有“两忘孔门之口耳,兼得少林之骨髓”句,说明林公选亦如其兄,与德诚禅师交情颇深。
林公遇生两子:林同、林合。
其他
林公选(1192—1242年):字养直,号君也。为林瑑的次子。隐约倜傥,与兄林公遇同隐居治学30年,“所学不缘师授,不以文章见于世”。后调海阳县尉,淳祐二年(1242年)卒于官舍,年51,葬清远里田源山。林公选生两子:林观、林新。
林节(1190—1228年):为林瑑的女儿。南宋绍熙元年农历十一月十七日生。年十九嫁莆田刘克庄,性情和顺、贤孝,与妯娌相处和睦。一生追随刘克庄宦游南北,从不叫苦,虽为贵夫人,其奉养服用,不改旧日,俭至爱惜一钱。对上恭敬,对下从不呵责奴仆。因操劳过度,39岁时病逝。林节生两男:林昌、林升,两女:林靖、林。林升、林靖、林三人夭殇。
家庭
林公庆(1175—1242年):字养元。为林璟的儿子。嘉定十三年(1220年)进士,历任莆田县丞、晋江县尉、兴化主簿、漳州法掾、镇江府大军门仓、南剑州判官。晚年乞休家居。淳祐三年(1242年)卒于官舍,年68岁。葬灵德里牛原山。
林公庆生两子:林晋、林豫。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4-14 10:46
目录
概述
人物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