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区道路
道路类型
林区道路建在林区,主要供各种林业运输工具通行的道路。林区道路类型:一是集材道路。由木材采伐点至装车场间所开辟的简易道路,专供集材使用。一般线路较短,无严格标准。二是运材道路。为林区道路的主体,直接承担木材由装车场到贮木场的输送任务。根据运材工具和运量大小的不同,道路构筑的形式与标准有很大差别。三是营林道路。根据造林、育林、护林等工作的需要所修筑的正规道路。平常交通量甚小,为确保长期使用,都具有一定的技术标准,运材道路与营林道路往往融为一体。四是防火道路。一般情况下路面宽度、厚度、强度等能满足护林防火的需要即可
林区道路有关问题
建设历程
建设新林区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 林区道路是林业基本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长期以来, 都是林区经济发展的瓶颈, 解决好这一问题, 对于促进山区林业经济发展、 方便林区群众生产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陕西省森工六个采育企业地处秦岭山区, 全系统辖区面积84 万ha 。共修林区公路2007 km 。其中, 林Ⅰ级公路4条共260 km, 林Ⅱ级公路5条98km ,林Ⅲ级公路25 条730 km ,林区便道919 km 。
路建总投资16 700 万元,占六个采育企业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83 %。采育企业始建以来,多次发生水毁, 1980年~1992年间, 水毁损失3 941.3万元。其中, 1980年、1981年、1983年和1987年水毁最为严重, 每年损失在400万元以上。在全部水毁中, 林道水毁损失3 398.3万元, 占同期全系统路建投资的62 %。
1 林区道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林区道路按其使用性质, 可分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林业专用公路、 运材道路、 集材道路、 护林防火道路以及沟通林区内部交通的连接道路。但林区公路从一建成, 就从未是专供林业使用的专用路, 它除担负林业建设任务以外, 更多地承担了连接林区村寨通往大山外面世界的使命, 在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 这一作用显得尤为突出。
1.1 路况差
的林区道路除了几条通往局机关驻地的主要干道路况较好外, 其余大部分道路为年久失修的沙石路, 路面坑洼不平, 晴天时尘土飞扬, 雨天时又泥泞不堪。
1.2 病害多
大多道路都有塌方、溜方现象, 桥涵裂缝、基础不均匀沉降, 临河挡墙局部水毁、下部基础悬空等现象普遍, 抗灾害能力日渐消弱, 严重威胁交通安全。
1.3 养护困难
林区公路的养护部门因资金严重缺乏而无力养护, 是致使林区公路路况差、病害多的重要原因。林区公路养护部门多靠各级拨补的有限资金度日, 受资金缺乏制约, 大部分养护只能是小修小补。这对于日趋社会化、 交通压力日益增大的林区公路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有的路由于长期得不到妥善修复和养护, 甚至已成了断头路。
1.4 路网覆盖率低
由于路网少, 等级低, 交通落后, 致使道路延伸不到较偏远的林场, 也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春天农药化肥运不进来, 秋收赶上连雨天, 人们看着辛辛苦苦生产和采摘的农作物、 野菜野果运不出去。泥泞不堪的路也阻碍了孩子们求学的步伐。冬天, 遇上大雪天, 人们进出就更难了, 有的场所、村屯便成了“孤岛” 。有的病人耽误了治疗时间, 有的孕妇甚至把婴儿生在了下山的路上。
1.5 缺乏科学的路网规划
我国的林业由于先期投资小, 造成林区集、运材道路密度不够, 而且从运材干道到采伐区的集材道路分布不均匀、不合理, 也没有经过科学的规划, 在“天保工程” 实施以前, 多是把路修到那里就砍伐到那里, 顺着路边吃。离路远的, 即使是成熟的林子, 也因无法吃到而任由其腐烂;靠路边的林子, 即使不成材也糟了殃。等这片林子毁了, 修的这条路也就废弃了, 使林业生产陷入了“修一条路毁一片林” 的怪圈, 严重阻碍了林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2 发展林区道路的对策
2.1 科学合理地进行路网规划
在林业资源日益匮乏的, 努力提高林业生产综合能力, 加大林业基础设施投入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 加强林区道路建设规划是关键。必须根据林区生产实际, 对林区道路进行科学规划, 逐步形成一个布局合里、功能多样的林区道路网络。在规划时, 应对林区的重点火险区进行森林防火公路的规划, 还要注重林区道路与国道、省道及县道的连接, 注重运输能力和安全系数的提高, 充分考虑林道建设对环境破坏, 逐步达到林区道路建设与周边自然景观的相互协调的目标。
2.2 确立项目建设的质保体系
为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 必须建立可操作的质量保证体系。从项目初期的可行性研究到设计, 都应进行论证(对建设规模较大的, 须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 以保证项目的实施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 避免不合理的项目对总体规划的干扰, 影响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从而达到以最少投入取得最大效益的目的。
2.3 积极探索建立林区道路建设多元化的筹资模式
可以借鉴交通部门公路建设中的融资建路方式, 如BT模式等, 以解决政府先期资金短缺问题。还可以采用农民出一点、 村里垫一点、 部门及乡镇补一点的办法。政府还可以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 实行“一路一策”, 鼓励农民或企业自筹资金修路, 谁投资谁受益, 最大限度地满足山区农民道路建设的需要。
2.4 加强养护管理
要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 养护管理也是发展” 的思想, 切实把来之不易的建设成果养护好。前期投入了巨大的人力、 物力、 财力进行林区公路的建设, 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林区的发展环境和职工群众的出行条件。公路建成后, 如果养护跟不上, 就会影响整体使用效益。所以应克服困难, 积极组织力量, 结合地方实际, 开展通村公路养护工作。可以结合通村公路建设管理体制的实际, 积极探索林区公路养护管理体制, 制定出林区公路养护管理办法, 树立典型, 推广经验, 逐步建立林区公路的长效养护体系。
3 建议
林区道路以及林区通村公路建设是社会主义新林区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是林区职工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必要条件。应本着突出重点, 实事求是, 量力而行, 适当超前的原则, 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 以要求强烈的致富路、断头路、连网路及出行难为重点, 优先安排基础好、工期短、见效快、效益好、积极性高的公路项目上马, 使广大林区职工和农民切身的利益在短期内就能感受得到, 为新林区建设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林区道路建设存在的问题
1 国有林区道路建设的意义
一是林路不但有利于护林员的巡山护林工作,还能够在护林防火工作中发现火情时,根据林路的合理布局与合理密度,迅速作出处理,为扑救森林火灾提供便利交通,以达到“打早、打小”的目的,同时又是林火蔓延的隔离带。二是方便了营林生产施工,能完成承运造林苗木、运输施工队人员的任务,林区道路大大缩短了到山场的作业时间,在降低生产成本、保证生产进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在“以苗养林、以副养林、以短养长、多元发展”的新发展思路下,为种苗和木材销售提供便利,增加了经济效益。四是为林场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提供了便利。五是通过林路建设等林业活动的集中实施,增加了林区群众的经济收入。六是满足森林旅游观光的需要。由此可见,进一步研究林区道路建设十分必要,不仅事关林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和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而且良好的林区公路是经营好森林的一个重要方面。
2 国有林区道路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标准低、质量差。多为砂石路面,等级低、路面窄、弯道较多,注重的是经济指标,而对道路建设应该考虑的社会以及技术等指标缺少综合考虑,在日常养护中,也没有做到精心养护,导致使用质量逐渐下降,维护成本高。二是道路建设往往缺乏必要的安全措施和环保措施,对林区植被、生态景观、土壤以及水环境都造成一定的影响。三是道路总量少,道路建设基本上是木材生产需要就开设,木材采伐后即废弃,从而造成道路建设资金的浪费。
3 国有林区道路建设对策
3.1 提高道路建设的实效性
为节省资金,尽量利用现有林路,现有林路确定不能用的,再逐步进行改建;合理确定道路宽度、长度、等级等;道路的等级要根据运输量、作业任务多少、使用性质等来确定。对于生产区道路建设,要依据费用最低原则进行规划建设,根据森林的功能划分确定道路的开设以及密度、建设标准等,尽量减少急弯陡坡,并根据资源分布、气候条件等特点研究适合本地区的道路规划。
3.2 在满足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
修建道路要保障道路建设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平衡,尽量不破坏地表植被和自然景观,对于保护区,除了森林公园建设以外,一般不开设道路。
3.3 注重质量设计,合理选择线路
林区道路由于功能区的不同,对道路质量要求也不同,因此应注重对道路质量的设计,针对不同区域的道路进行专门的质量设计,确保道路建设质量与相应功能区的要求相符合。应该掌握道路建设所处地区的生态环境与地质水文条件,尽量避开生态脆弱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
3.4 制定相应环境保护方案
要合理选择施工环节,对于高填深挖路段,要提前介入边坡防护治理;及时设排水沟和截水沟,防止水土流失;涵洞的位置应尽量满足河水自然流向。
3.5 增加资金投入,注重养护工作
将森林管护与道路管护相结合,在道路危害多发的季节进行道路养护(如开挖边沟、路基排水、路面排水等),从而减少路表水及过路水对路面的冲刷,达到保护的目的,以延长林区道路使用寿命。
4 结语
国有林场道路建设是一个道路规划设计与林场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相结合的综合性问题,在设计时,要从流域建设、营林生产、资源管护、种苗销售、森林防火、森林旅游以及景观打造等方面进行充分考虑。以低成本、高质量为原则,修建出功能强、效益高的林路。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6 10:08
目录
概述
林区道路有关问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