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发述(1929年—2018年3月14日),自幼在福州
寿山石雕之乡后屿村长大,16岁跟随寿山石雕
东门派大师
林友竹学艺,学习石雕
艺术。他既虚心好学,又善博采众家之长,师而不泥,入古而能出新。在
寿山石雕老一辈艺人中其
艺术作品颇具分量和影响。表现古典人物是他最擅长之处,从事
寿山石雕已近60年。他的
作品古朴凝重诙谐自然拙中寓巧,眉目传神,静中有动,寓意深邃,神态逼真神韵毕现。他多才多艺,擅长
国画且通音律,将写意绘画的手法运用于
雕刻创作中,使
作品具有诗情画意。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海峡寿山石文化研究院研究员、福建省寿山石文化艺术研究院艺术顾问、2010年获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
人物生平
林发述(1929~),福州
鼓山镇后屿村人。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福建省
工艺美术大师、高级
工艺美术师、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老教授学会会员、省寿山石文化
艺术研究会高级会员、福州市寿山石研究会会员。他自幼喜爱绘画、
雕刻、音乐诸艺,勤奋好学。16岁师从
林友竹,从事
寿山石雕业60年整,富有独创精神,技艺炉火纯青。
作品古朴凝重、诙谐自然、新意迭出、情趣逼真、神韵毕现、讲求对比、手法洗练。
国画得
陈子奋等名师指导,能自然地将写意画手法运用于石雕创作中,形成独特的
艺术风格——富有画意而趣味无穷。1997年8月,中国
邮票《寿山石雕》中有1964年的
作品《三仙醉酒》,改名为《醉入童真》。1998年,林发述传略被收录在《世界华人文学
艺术界名人录》中。五、六十年代,有6件
作品分别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总理接待室、福建厅、台湾厅、全国政协礼堂会客厅、轻工部和
中国军事博物馆;70年代,就有作品选送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展出。改革开放后,更是誉满东南亚、香港、台湾等地。《福建电视台》、《东南电视台》等都有播放采访专集和不少精品。60年代,曾二度受聘于厦门“福建省工艺美术学校”任教。
2018年3月14日,林发述先生逝世。
个人作品
主要作品
在长达七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他佳作累累,誉满艺坛。他曾参与著名的《长征组雕》、《闽西组雕》创作,多件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军事博物馆、福建省博物馆、中国寿山石馆和福建省工艺美术珍品馆收藏。其中《三仙醉酒》,1997年被中国邮政选作邮票发行,取名为“醉入童真”,影响十分广泛。
艺术风格
作品古朴凝重、诙谐自然、新意迭出、情趣逼真、神韵毕现、讲求对比、手法洗练。
国画得
陈子奋等名师指导,自然地将写意画手法运用于石雕创作中,形成独特的
艺术风格,膏有画意而趣味无穷。
从事
寿山石雕50多年,林发述的技艺日臻精湛,炉火纯青。后学者学习与仿效其构图、线条、造型者众。凡取法于他的
作品,人们称其为“述派”。
表现手法及作品
“含苞”
雕刻,又称“苞雕”或“包雕”,是寿山石雕的一种独特表现手法,也是寿山石中有“银包金”或“金包银”的旗降、善伯、荔枝等石种最理想的雕刻技法之一。谈到这种受人喜爱的雕技法,不能不提到中国玉石
雕刻大师林发述,富有创新精神的他在1967年独创了人物“苞雕”技法,1972年、1986年和1987年又先后开创了海底世界、民国仕女、人鸟合一等新题材,如今,这些新题材在不断创新的
寿山石雕艺术中已占据了相当大的分量,后学者学习与仿效其构图、线条、造型者众。
林发述早年就喜欢阅读历史故事书,并竭力研究佛像上的
艺术风格,同佛门弟子为友,经常倾听他们讲解佛经典故。因此,数十年来,他的佛像石雕
艺术的风格的多样、形象的准确和技巧的纯熟都达到了理想的境界。荔枝黄冻《天机不可泄》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两罗汉方圆结实的脸庞,饱满
高挺的胸脯,丰厚壮实的双臂和肩膀,在表现男性特有的魅力和力量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以形写神”的美学思想。
创作心得
记得1964年,我在省工艺美术实验厂,找到一块十多斤重的
旗降石,这块石质较差,很多砂、杂质。慢慢剔除杂质后,可喜色彩显现出来了,不很艳丽,有好几块红色,但较分散,还有黄色、青白色,当初我正好学过
李耕、
李霞的画,就想有个创新,不要来时以前师傅教的模式,因为石质较差,我就敢大胆设计取舍,经过反复琢磨,左右推敲,最后决定刻《三仙醉酒》。
这块
旗降石一边都是砂,把它放在底部,上部有较大一块红色,但三个头放在一起就显得太挤,又太死板,那还有一个头部的位置放哪里呢?方其他红色的部位又不合适。后来想到日常生活中会有喝醉酒的人,往往脸是越喝越青的,铁拐李最会喝酒,就给他安排青白色的脸。那二个头部中间还有红色就刻只手,托着头,整个手臂裸露,说明他喝得全身都红了,
吕洞宾士文人,在这三人中,酒量应差些,这个位置就排吕洞宾,右下部正好也有红色,就刻他左手,因他有学问的,爱看书,下面还有红色就安排可一叠书,最下面还有二小块红色,就给他刻二只脚,但红色的鞋总不行吧,想到李耕画笔下的人物都与众不同,他能创新,我们石雕为什么不行呢?我也来个创新,把它改成木拖鞋,就可露出脚趾头,以前从来没人做过的,但再一想有小块如做脚面的话,膝盖位置就要在上面,那铁拐李的位置又不够了,只有把腿部倒下来,压在左脚下面,因此那块红因做成脚底板才合乎透视逻辑,不穿拖鞋,更显醉态,上部左侧红色就刻
汉钟离的头,他的衣服是青色的,那黄色就做裸露的胸脯和手,把旁边一些红黄晴含糊不清的杂色安排做汉钟离的腿脚,结果又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好像腿的青筋暴出。而且只有翘起来,打在左膝盖上,石头的位置才够,右脚大在左腿上,石头是连着的,知道肯定也是那个颜色,干脆把青皮剥掉一块,做破裤状,结果效果更佳,以前有临过李耕画打哈欠的古人,因此我就设计嘴巴张开,好像还在胡言乱语,拖鞋来个创新,大胆地把脚后跟腾空,使湖最得手舞足蹈。
根据石头的位置,只能把铁拐李安排半躺在
吕洞宾身上,一支手架过去就被倒下来,醉意更浓。铁拐李德包头设计,以往一般截都搭在中间,我把结啰到旁边,更显醉态。三个人眼睛全闭着,说明烂醉如泥,铁拐李霞不的黄色正好做成草席压在下面。这样,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不断创作,不断修改,终于把三仙的醉态刻画得较透彻较逼真。后来一直收藏在省工艺美术研究所“珍品馆”。听说八十年代被一位所长以70万人民币被卖掉,后来厅领导知道后马上勒令追回,这是非卖品,国家收藏。才能让后人展现它的风展,才能在97年评上国家邮票。
获奖记录
人物评价
林发述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
雕刻艺术家,致力于
国画花鸟写意和人物描绘。他爱好民间音乐,闲时喜用二胡拉两曲闽剧小调,娓娓动听。诸多才艺给他的石雕
艺术创作带来许多灵感,综观林发述的
寿山石雕作品,表现方法上与他人不同,摆脱了一般按照固定格式进行
雕刻的局限,采用中国人物画的格调来塑造石雕人物形象。他特别注重罗汉的相貌、特征、神韵、风度的细致
雕刻和文袖的飘动感。
作品线条简洁明快,结构匀称。
林发述勤奋好学,自幼喜爱并刻苦钻研绘画、
雕刻、音乐诸艺。师从“
东门派”人物
雕刻一代宗师
林友竹。从事寿山石
雕刻艺术六十余年,技艺炉火纯青。擅长人物
雕刻,尤其是仙佛人物。其“苞雕”
作品,深受东南亚、香港、台湾等地收藏家、爱好者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