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和生诗集》是1998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作者是林和生。
内容简介
《
林和生诗集》内容简介:存在的人必须言说:面对存在,又应该沉默。诗就在这一张力中呈现,恰如蜡烛在巨大的黑夜里燃烧。
作品评价
人生的痛苦和诗意
易晓环
(一)
然而,当我试图超越最初的感受,更为完整地看待林时(他个人的品格,他的生活与写作的价值),却有几分不安。在世风和时运之外,人生和诗歌本身每每令我产生双重的困惑:就其复杂、变幻和深广而言,我们的理性恐怕永难企及某些不可言传的奥秘;而语言,在带来自由的同时,制造出众多理解的误区和意义的陷阱。这一切足以令人在动笔之前踌躇再三,尤其倾向于将理论和断言视为畏途。
(二)
作为生活中的普通人,林并不例外地经历了人生的种种遭际和变故。也许,比而言,生活带给他的磨难甚于常人;然而,在时代的纷繁和生命固有的无常面前,没有必要过分强调个人的不幸。不幸之外总有更大的不幸。事实上,不幸事件具体的内容和强度,常常与个体对不幸的体认、反应相关,而且相形之下,后一方面往往更加深刻地影响着个体的命运。因此,生活中看似偶然的力量与个体性格之间,究竟哪一方面更多地参与了不幸与痛苦的形成,实在不易明辨。在林的个人经历中,有一些事情留下了很深的烙印:时代的忧患、父母的挫折、儿童期父母之爱的剥夺和缺憾、脊灰炎后遗症、自身婚姻家庭的破裂、事业前程的意外失落等等,这些相继而至的事件,足以给人带来沉重的打击和痛苦,却不足以造就一个真正的诗人。凭林的体力和智力,以相对正常的方式承受和消解这一切,并非难事。要是他愿意像别人那样注重自我保护、自我营造,他完全可以掌握一套游刃有余的处世韬晦和生存技巧,甚至成为世俗生活大潮的弄潮儿--见风使舵,避害趋利,活得潇洒自在。
然而问题就在于,上述假设并不成立。因为,那与
林和生的个性相去太远。世故、圆滑、精明、自欺……,这些常态人格中必要的成分,似乎与他天生无缘。面对生活的现实,他基本上没有去构筑有效的保护层,也无法容忍外界尘屑的粘着和堆积,更不用说追名逐利,而是命中注定似的,以袒露的身心去经受一切不幸和磨难。
这是孤独者的命运。它一方面将林置于持续不断的忧患之中,另一方面使他的感觉具有了异乎寻常的纯度和强度,后者正是林成为他之所是的那样一种诗人的先决条件。不知我能否这样说,林为了真诚而牺牲了自己的生活,他得到的补偿是成为一个诗人。虽然这并非他所期求的补偿,但毕竟带来了欢乐与慰藉,因而可能也是一种最好的补偿。
作为一个诗人,林独特的性格得到了非常直接而彻底的表现。虽然早在中学时代就已经写下一些诗篇,但他并非天才型的诗人,至少不是兰波或者霍夫曼斯塔尔那种类型的天才。林对诗的理解和热爱首先基于对个人命运的真切感受和自发的言说冲动,语言的技巧则属于相对次要的问题(这并不是说他不注重形式)。
从早年较为单纯的小诗,到其后以散文诗为主的创作,再到八十年代中期之后的自由体诗篇……,如果将林的诗作按照时间顺序细读,便会发现一条清晰的脉络。诗的内容和形式--虽然始终保持着个性的特质--经历了耐人寻味的持续演变,其内在的指向和逻辑仿佛人生的成长过程:在经历了不同阶段的自我纠缠、自我锤炼之后,逐步获得了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丰厚的经验、更为庄重的形式;其间每一次在所难免的挫折、迂回和失误似乎都为下一次超越打下了伏笔。在这一过程中,林作为诗人的独特个性十分生动地呈现出来:努力超越生活的不幸和痛苦,真诚而执着地运用语言,既不矫情做作,也不逃避退缩。这种对内心感受和个体意识的忠实表达,包含着特有的生命之力和美,在当代汉语诗歌中自有其弥足珍贵的品格和价值。
(三)
在这一主题统摄下,有关的诗篇中时常呈现出清冽、旷远、幽冥抑或浑然、浩大的意境,无论是山川荒野、村舍农居、街道楼群……,所有出现在诗中的景物,几乎都被笼罩在可感可触的、饱含水雾的空气中,突破有些压抑的空旷感向着远方延伸;随着这种空间的延伸,我们时常可以发现一道或隐或显的眺望的目光,这目光既蕴含悲伤,又不失其固有的温暖和执着。与此相应,一些特定的词汇、词组也高频度地出现:暮色、朦胧、杳渺、遥望、飘悬空中的目光、大地无垠又渺小、无人知晓的泪眼的音律……等等,直到这样的诗句:蓝天也没有见过的/大地,慧眼一样/美丽而黯然/悲哀地凝望(《绝唱与它温柔的和弦》)。
(四)
我们也不应该就此止步。在这眺望的目光后面,必然隐藏着一个复杂的心灵世界。我发现,探求人与物的关系,是萦绕在诗人内心最强烈、也最艰难的意识活动,或许可称为他的心灵主题。
显然,面对这样的物,每个现实中的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看法和反应,其中包含了本能的、习得的、文化的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在常人那里,这些因素往往难以避免不同程度的片面、自相矛盾和自欺。而在林那里,人与物的关系却成为里尔克式的生命难题,成为他诗歌的重心,从而也是我们深入理解诗人的底蕴所在。
当一个人摆脱了抽象观念和群体心理,他也就成为全然孤独的个体,从而进入人与物的对峙。这种对峙正是
林和生只有真诚而智慧的人,才有可能达到上述认识;在此基础上,复又只有具备极大勇气和宽广胸怀的人,才能承受上述认识,并从人与物之间纠结缠绕的关系中发现真正的平等,从而实现相应的爱与尊严--就生命与诗的关系而论,只有这样的人,才可能在有规定性的自由中找到一条创造性的出路。
(五)
对于一位诗人,语言永远是令他既着迷又困惑的精灵。如果说语言是上帝对人类的拯救,那么诗就是对语言的拯救。真正的诗人无不以独创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磨砺自己的语言,力图发现语言的生命。这是一个与诗人的世界观和风格流派无关的问题。
从一开始,林就是一个朴素和自发的诗人。在自身感受和经验的特殊表达,与纯粹语言形式的追求之间,他倾向注重前者。然而,林也自始至终敏感地意识到语言这一无可回避的挑战。他的创作处处显示出感人的努力,试图将无边无际的内心感受与语言的纯正和节制相调和。
由此林不动声色却又坚信不疑地通过诗表达了充分的道德感,同时使自己站在了回避道德问题的诗人的对立面。
(六)
(七)
一九九六年五月
一九九六年八月
图书目录
1971-1988
春
年华
暮色升起时南方土地上的奏鸣
山地之暮
只够照亮钝圆山头的月光?
大江之情
黄泥的原野
南方:砖墙圈接着瓦屋的乡村大院?
友情都市
奇幻的天空下
冥界
北方的童话
太阳、大山和人
当南方绿野上第一阵潇潇之雨/洗净了声音,洗净了悄然升起的梦……
路
寒天亡语
汤夏的古意
挽歌
1988-1991.11
岁月的童话
永恒的家园
家·国·梦
大渡河情
残破的光阴
印度之行
河上
黎明前
北中国
亘古暗梦
暴风雨和黑夜的祭礼
中关村印象
身份
伤逝
春寒
出发
世仇与乡情
绝望黄昏
希望
死岛哀魂
生命之舞
蛛网之梦
青铜像下
苦恋
马鲅鱼的心脏
太阳下山去了
岛影
1991.11-1995.3
长城谣
黎明时分告别陌生的国
圣诞夜
跋涉者
山谷里
大河上
历史和命运
纪念
苍茫时分
朱莉亚的祭礼
老宅和夜晚神秘的预兆
绝唱和它温柔的和弦
歌声和家园
最后的纪念
草原与人
革命与人
暮色中
河上之城
鸟的箴言
大陆与命运
末了
形彩
鱼
远方
雨
都市之晨
父亲
星光和寓言
剑门古道
墙角的火
意义
古典花园
戈雅
李贺之恋
风雪巴黎
蘑菇
谋杀时分
1995.4-1996.6
莫扎特之魂
哎,小窗的……
刀锋
湖上
孩子与大山
承受与断言
云南故事
水银灯下
最后的儿子
谜语
怀念狄金生
告别与智慧
寓言
激流中的旗
1996.7-1997.7
尘埃与旗
神秘花园与悲痛的故乡
漫步布拉格
哲人
无名的悼念
友人
回想
篱笆上的歌声
海难与寓言
人生的痛苦和诗意
作者简介
林和生,当代著名学者、教授、诗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家、美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祖籍山东省
鄄城,1954年6月27日生于
乐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科技哲学”硕士学位,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精神分析、艺术创造心理学、科学哲学、美学、诗学、西方哲学史、西方思想史等领域。出版专著、译著等多部,在报刊发表大量文章,主持多个专栏。其中包括专著:《犹太人卡夫卡》、《
孤独人格:克尔恺郭尔》、《凡高传》、《
林和生诗集》、 《悲壮的还乡》、《文翁石室》、《梦境与魔镜》、《丧钟为谁而鸣》等;译著:《爱的艺术》、《论人的天性》、《分裂的自我》、《拒斥死亡》等。其著作曾多次获“全国图书金钥匙奖”和“《书屋》读书奖”。
自序
我认为诗所能达到的某种境界,可以作为人类精神的一道极致。如果说我不愿意把自己看作诗人,那主要是想表达对这极致的高度尊重,也是内心渴望写出好诗的自然流露。在我看来,真正的诗或诗人,很像树木或庄稼,总是默默地忍耐,静静地生长,虽然,默默地忍耐和静静地生长,并不一定长出真正的诗或诗人。
我先天缺乏诗人所必需的语言天赋,后天缺少诗人所必需的自觉意识。27年来,我写诗基本上是一个自发过程,几乎所有的诗都来自窘迫的生活和工作之际偶然的冲动;数量很小,积累颇慢;所用的语言,跟我这个人一样,常常显得笨拙、不谙世理。有时,一个朦胧的冲动或意象产生出来,我没有能力把它固定在成熟的语言中,便将其流放在乱七八糟的草稿纸上或头脑深处,直到它艰难地获得我所认为的成熟。例如《苍茫时分》一诗,最初的意象产生于1980年,最后成熟于1992年,其间,我也从26岁的青年变成38岁的中年人了。
1985年,《走向未来》杂志创刊,刘东和我负责分编文学部分,我将当时自己比较满意的几首散文诗编成一组《他们·他》,署上笔名送交刘东编审。在不知道我就是作者的情况下,刘东编发了那组诗。观涛作为主编后来知道了此事,便希望我将自己认可的诗尽量选出(他本来就比较喜欢我的诗),在《走向未来》逐期发表。
回顾那段往事,既是一份交待和艺术上的自省,更想引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十多年前就开始顺利发表诗作,那么我的诗歌写作会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不管由于什么原因,十多年来,写诗成了我的私人事件,几乎完全与公开发表无关。
我挚爱诗歌,对自己的诗则完全称得上自恋,甚至到了神经质的程度。每次翻阅诗稿,总要为其中一些诗感到惊讶。常常,想到它们可能在出版之前便无声无阒地泯灭,就会无可名状地心痛。有时外出需乘飞机,便会格外担心,担心那些诗稿的生命。当然,我最终总能保持内心的宁静。我相信:诗就像蜡烛一样,在巨大的黑夜里燃烧,自会有自己的命运。每个人都要穿过坟墓面对永恒,诗也一样。这是基本的全圆和基本的欣喜。
现在,我的诗集正式出版,这是更大的全圆和更大的欣喜,我内心充满感激。
1998年5月
诗集节选
归 宿
我也告别了自己的渊源
静静地流泻和喋嗫着波声
我远远地奔向我的海洋
那边湛蓝广阔的地方
透过险峻的峭壁,闪烁着神秘的光亮
当万物沉寂的时候
就从天空里,传来深沉隐约的呼唤
迎着它,静静地流泻和喋嗫着波声
我远远地奔向我的海洋
于是河口的上空展开了黎明的晨曦
迷雾深处并无一丝声影
那么就朝向这乳色的空灵?
--静静地流泻和喋嗫着波声
我远远地奔向我的海洋
1971年·乐山白塔街
友情都市
(一)
一个人,几道菜,一碗饭
这就叫辛酸?
除非他瘦瘦的身子过宽的衬衫,弯腰坐在桌前?
夹起一箸菜
放进米饭,慢慢
咽下?
除非他瘦瘦的肩头
脊背朝着门
又微微倾斜?
车水马龙从街面走过
而身边的店堂
天花板下有一些人
却肯定不拥挤
甚至有点冷清?
一个人
一张桌子
饭店里有点冷清
他埋头用餐
肘靠住饭桌
默默地吃饭
(二)
他怔怔远望迟暮的夕照
(那一排明亮的白色楼房)
从纯净的高天俯望地面
风从脚下的高楼穿行
蔷薇色的天边一片宁静
夕阳把人生变得真小,能在
眼里闪烁,能用胸膛拥抱
曾以为失去了的还能倾听
从风中倾听巨大无言的声音
1985年5月·成都南一环路口
北方的童话
路曾是那么短
天也不这么晚
那夜也起风
风吹动我的衣衫
那夜你给我小河
给我小河的草坪
草坪长着柳树
柳树护着静谧
农舍在池塘的树丛憩息
暮色也这样悄悄升起
田野却没有人影
大风吹起尘土和雨滴
数不清的小蛙
从脚旁纷纷跳去
那夜我们看见鼬鼠
看见胖呆呆的蟾蜍
在北方这平庸的土地
那夜我多惊奇
也是在回家的路上
那夜没有月亮
那夜也起大风
榆树也哗哗在响
1985年6月27日·北京魏公村
太阳、大山和人
人眺望逆光耀眼的山顶
久久地眯缝着双眼
身后,万里晴明的晚天下
层层山脉与天空融合
渐渐化为数道幻影
仿佛划开崇高和虚无
人在大山里独自仰视
或俯瞰那些伟岸的身躯
大山汹涌喷吐绿色的浪花
(那些森林是怎样地怒放!)
阳光从山顶泻下
穿过浪花上淡淡的水雾
铺衍成悠长的缓旋
晚天是眺望的故乡
人在大山里独行
峰峦险峻处的阳光宛如
深切无闻的慨叹
又像是眩目的语词
群山大海一般涌向天际
在逆光中,人久久地
眯缝着双眼,全然
忘却了最后的时辰
人在眺望
人在大山里独行
人喑然谛听
咽下喉头的干涩
人也久久地停立
大山悠长地旋移
天地间转霎暮色苍茫
1986年8月26日·秦岭
1994年12月28日·成都百花村
路
他独自一人走在美丽无边的草原
负着沉甸甸的重荷
眼前只有明亮、虚幻的天光
脚下美丽的草原
那是他的路
他一刻不停向前走着
好像那天光里有一种神秘的呼唤
他知道连那呼唤也是虚空
他用背影不断填满
然而总只有一瞬
从身后很远很远又是很高很高的地方他知道
他的背影是不断减缩在明亮的天光中了
有时,从草原上那明亮耀眼的天光中
也终于会看到一阵尖锐的剌痛
那是一道罅隙
恰好在他绝望了的时候裂开
他赶紧透过那道罅隙说他的话
赶紧倒在美丽的草原
残露打湿衣裳
草尖剌疼皮肤的感觉
在草原的怀抱里他才感到心跳
感到无声的话和流动的血
残露太凉
草尖上浅浅的蓝雾太静
在那一瞬
他清清楚楚地解悟了一切
路呵--
此刻
就连那沉沉的重荷所述说的哀伤
也是甜蜜的安慰
他就那样赶紧透过时间说他的话
在草原的静谧里也闭上双眼
他听见自己的话语和血流是多么稀薄
却又多么固涩和艰难
阳光化开了
浅浅的蓝雾溶入明亮的天光
连云雀也没有
天空好蓝好静
在这永恒的缓旋的一瞬
他终于明白了这草原上的命运
草原路呵……
1986年秋-冬·乐山土桥街
寒天亡语
在这一片黑暗之中似能隐隐看见海岸线的浪花缓缓织成
的边缘
大海……
……
在九万里以下是一块黑沉沉的土地
从这上面越过是难以言说地悲凉--
可怕的不是孤独
孤零零的飞越
是一种痛苦的甜蜜
哦怀乡病正是在大地以上九万里高处的黑暗中生出
眼泪是飞行的食粮
喂养着日渐消瘦的躯体
于是在这高处黑暗中的飞翔是越来越轻盈
凛冽的罡风从西北袭来
浇灌着寒夜之情和怀乡病的辛酸
既不可飞越又不能离去
那么往下飞翔
为什么总是缅怀日里的憎恨
生灵俱寂
幻梦升起
死神和睡眠报复了罪恶
也拥抱了无辜
连幸福的蝙蝠们也睡了
那么往下飞翔
寻觅九万年前后的静谧
当遥远的东方尚未升起
你早已慰藉了寒夜孤独的情怀
又飞向高天
翅膀灌满水和黄土的力量!
你为何默然无语
静而止的飞翔是死的执着抑或生的期冀?
那泪水是汪洋自怜的哀惋抑或忘却的浸浴?
你为何默然无语!
在大地之上九万里高空黑暗的罡风中
只有幽灵一般永恒的飞翔
1986年冬·乐山顺城街
汤夏的古意
汤夏的古意是一块生死大梦。蓼方披散的乱发
就在今晨突然撩动冷峻的睡眠
是那么久远的故事(是卯年?),人
曾在孤雁寒霜
生醒,总在经年的竹简
划出无人的大野、山梁、江流的奔泻和迂曲
大海却很少出现在人的梦中
大海在烽火连天的汤夏五月圆寂
留下对土地的依恋和疑惧,以梦的伟大
汤夏五月是夜昼相间的轮回
漫长的夜昼绵亘成生死大梦
连蓼方的神骏也走不完这永恒的罅隙
蝴蝶们就从那里面飞出,放逐大海
静静翻舞,在这五月的园中分外地
悲凉,也没有一种隐约细微的声音
从高天云端呼喊,从五千年园中
悄悄掩去枣树的梦(小粉红花依然缩瑟?……)天空也从未眨过诡谲的眼睛
星夜,汤夏五月的星夜,永远是
生灵奔逃的时刻。向那晨曦中的雉堞
让曙色和晚霞晾干翅翼的露气
在那些青石路面
隐者的脚步如马蹄声敲打熟睡的木门
只有歌遥意远的东方永远退行着梦一般的亮云
狂啸者在那里疾走呤哦
长袖掩映痛苦的癫狂--
荒城远影,荒城
颓圮的远影,荒城
被晴明和芳翠侵染的远影
荒城远影又何以哀怀疾苦!寄意荒城
又是多么稀疏的情怀!只有蓼方
的神骏无声疾驰
今天寅晨,埃尘低起
被昏暗夜色掩住
逝者一块隐约背影
是汤夏五月弥留一刻的
第九千个梦
1987年4月22日·乐山顺城街
北中国
荆棘的天空,冻得通红的云
北中国旷野上,枝条
料峭,杳望
西去的黄昏
人走近的时候,荆棘般的
枝条碎裂了天空
萧瑟茅草恐惧暗夜的降临
拼命挤向天地退往的远路
没有恒绿针叶林的
北中国呵
被季节追赶着,踉跄在
晚云下的旷野
(土屋的残垣在一旁)
我就要去那天边了
荆棘的天空,转霎
幻成透青。北中国
被荆棘划破了的
天空
1990年元旦·北京西北郊
亘古暗梦
那金属色的黎明是怎样从深深的睡梦中艰难地开启了清明又沉晦的眼神
沉晦是金属色的黎明生
醒在另一个倾连而光泛的暗夜
海与岸未分的荒古是汪洋泥沼
巨鲸缓缓溅入,披动金属色黎明
也把岸线上镀亮的色泽陷成骇然的播漾和不及的悔恨
梦魇惊变时,只有来自前方天边的光亮了
而向着金属色黎明暗夜从脚下延伸却被深不可测的岸线溶没成泥沼的汪洋
悔恨溶没在无边的金属色沉晦的海
泥浆的海弥漫沸腾
巨鲸缓缓溅入
岸线悄无声息闪出泥浆的路
闪出金属色暗淡沉晦的亘古时光
1990年6月16日·北京倒座庙
暴风雨和黑夜的祭礼
你喜欢壮丽的风光。那天
迎着你青春摇曳的话语
乌云从山后险恶地升入晴空
狂风疾卷而来,在巨大橡树中翻腾
越过刹那间苍凉遍野的牧场,在那一抹
夕阳中,白色栅栏挣扎地闪出木然的反光
你用揉进了冷峻眼神的目光观眺
不动声色地扫过益发悲愤起来的原野
昏暮的风尘模糊了英气的骄傲身姿
渐渐化入愕然的、狂乱的暗夜
那天,暴风雨击打着你,橡树在摇撼
你在黑暗中雕塑般地倾听着它悲愤的涛声
1990年12月·北京
中关村印象
湿漉漉的静寂
惊吓了夜晚
(天其实还早呢)
路面不算太破烂
焦黄的灯光
勉强照得见泥泞
那幢老旧的楼房
(有小纵树的花台有玻璃窗)在昏暗中
果真有点儿惹眼
两个推单车的人
向影影绰绰的
楼门口道别
四周没有观众
也没有演员
1990年12月7日·北京中关村
身 份
他被钉上十字架那天
泪湖浸泡多少肿胀的眼睛
爱的希冀随眼泪
流成绝望
他在十字架上的痛苦无法言说
将灵肉遍布
承受血肉破碎的死与拯救的重荷
却无法宣告是否有奇迹降临
于是他的形象才那么哀惨动人
令弱小者掩面颤栗哀泣
坚强者无声伤恸
或去无人的旷野放声悲嚎
然而虔诚的人坚信
总有一天他要从十字架下来
用流血的双足在苦难大地行走
血肉破碎的痛苦依旧
死难的痛苦依旧
只是沿着殷红的足印
惨然的小花将开遍人间
1990年12月17日·北京西北郊
春 寒
人正是在那最静谧的一刻到达的
人踏荆披雾方抵达那一片迷人的草原
纷然的小黄花
透过乳色的露霭隐现
把草原展向红红的旭阳
虽不能亲见
却从晨鸟的叫声闻出
那珍贵的啼鸣依稀难认
用浓郁的梦意
掺和一种恍如隔世的春情
那是草原
那是人用泪与罪失温柔涂出的水彩
那该是家
小黄花的倩影调皮顽笑
卖弄的却尽是独有的纯洁
人忘了另外惨然的小花
草原不应是路
而流血的足
早该被泪一样的海水洗净
到达这草原时,在无限
温存的芬芳里
一样是美丽洁净的红润肌肤
乌鸦的惨叫惊碎夕阳
掠过天地万物的光枝秃丫
留挂下料峭的破片
连城市暗中锈蚀了的钢筋铁骨
也在血肉板结的水泥中缩瑟
鸦翅伴寒暮在每一刻成长
淡淡的紫霭悄然退却
告别方识初谙的迷人草原
1991年1月·北京西北郊
出 发
在这波澜壮阔的大海上
意念是我们唯一苍凉的风帆
当过水手
怎会忘掉大海
没有船票
我们也登上甲板
那天我们谈论风
谈论陆地的美月夕阳
海岛在舱壁上遥遥招手
送来异国风光的温情
梦在酒柜的玻璃上闪烁
刀剑与火枪震呜
帆索扎扎
信天翁巨大轻盈的翅膀
稳住了桅杆上的波涛
走八万里云与浪的海路
那天我们去寻找荆棘鸟
妞不错
美人鱼爬上船舷
而出发的时刻终于降临
再见!抹去
溅上眼睑的浪花,转身
把无法终结的凝视
去眺望波涛汹涌的大海--
大海在召唤。我们扬起
意念的、苍凉的风帆
1991年春节·北京西北郊
希 望
1邮筒夜信
熬住铸铁的沉默与孤独
熬住夜
等待黎明
等待一枚黑色的邮戳
2小路
为享受无人领略的风光
却走到了一切人前头
3?希望
从任何一个方向看
这里都是黑暗的中心
1991年5月·北京-成都旅次
青铜像下
在驻马前望那灰蒙蒙的大城的时候
人不再是从田间或作坊走来的身形
胡茬徒然流放了岁月
迟迟蓄不住智慧的坚忍
而把隐隐的激动驻望灰蒙蒙的
远方,任麦田在蹄铁和天光下
蒸起无声的热浪和低叹
血光隐隐绰绰,掩过恍然的晴空
你和东方马、以及高高的台座
筋棱凸显,饱满而剽悍
人和土地越来越瘦小的日子里
我们的五谷艰辛地运化
盼望丰熟的收获季节
等待祭祀瓷碗的仪礼
我流浪在近郊早春悄然的午后
皱巴巴的西服,脏旧的挎包
连同拖沓的裤脚和鞋帮
结满风霜雨雪洗淋的灰土
邂逅着血与火的时分
阳光,正透过难辨的云层
在大地缱绻。午后空无行人
小草在沙地伫立
谛听你马步队冥然而至的隆隆足音
从熟稔的、煞煞地摇曳的高梁
越过遥远的、梦一样依稀的路
扬不起轻尘的午后
我早已蓬乱的头发
显得格外哀痛
杨花柳絮晶莹地四下飘徊
像被杀戮了的生灵
像一座座小小的、美丽的城
在明净的时光中往还留连
温暖湿润的南风轻轻地吹拂
默默掩去每一只挽歌
和它悲黯的情怀
1991年4月28日
北京近郊小营环岛李自成青铜像下
1992年7月24日·成都百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