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时芳
中国明朝时期官员
林时芳(生卒年不详),号我峰,广东潮阳举人。嘉靖四十二年(1563)调任宁德知县。在任期间,林时芳平服“伪倭”,重建宁德,政绩卓著。离任时百姓勒石立碑志其事,并塑其生像祀于“报德祠”。
个人事迹
明嘉靖年间,倭寇骚扰闽海,为害甚烈。宁德县城,几经兵燹,时称宁德“倭深难治”,官吏视为畏途。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时芳奉命莅任。他目睹宁德兵灾后惨景,并不畏缩,招集流亡,锐意率邑民重建家园。当时,县邑屡遭倭害,加之漳湾恶少协从倭兵,为虎作伥,进城烧杀抢掠(时称“伪倭”)。县民大多“匿山谷”或流亡他乡。时芳率衙役,“微服岩谷间”,捕得这类恶少,当众杖毙其魁首数人,使之收敛气焰。接着,他又召集城内遗民,备加抚慰。时芳含泪对他们说:“予来抚兹县,必域尔于奠,安敢玩祸弃民,罪孰予逭!”众人无不被他的精诚所打动。五月,戚继光清剿连江马鼻倭兵之后北上,在霍童小石岭全歼漳湾逃敌,宁德倭患遂靖。时芳即于通衢贴出告示,又敦请留城者劝其亲属返回。他着手重筑县城的艰巨工作,偕僚属商讨新城方位、基址、规模,乃至“召良工,采巨石,经纬错?”等有关事宜。县署里灯火常通宵达旦。筑城费用约需五千一百多金,而上司仅预拨藩帑二千金。他还多方筹措筑城经费。一面向上申请筹足前期资金,一面带头捐出全部薪俸。不敷之数,始向民间募捐。百姓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筑城费用很快筹足。初秋动工。时芳布衣简从,奔波于工地,亲自督役,风雨无阻。“日不遑食、夜不安寝”,他与民工席地共餐,淡饭蔬食,亦津津一饱。苦干了一年多,嘉靖四十三年冬,一座“规制峻整,屹然金汤”的新县城竣工。举邑同庆,欢声雷动。
主要成就
林时芳为根除县治疮痍、生民困顿,动员邑人修整被毁民舍,重建公署和庙学,开凿城池。当时盐贵民贫,他弛盐禁并晓谕盐商不得高价累民。他申诬狱,释无罪,奖勉农耕,兴办书院,抚恤穷丁,惩罚诬赖,严禁徇私舞弊,杜绝时节送礼,取缔一切私派等等。时人称颂他“百计安民,民赖以苏”。
嘉靖四十五年冬,时芳因政绩卓著,升任独山(属贵州黔中道)太守。消息传开,沿途几十里之内,百姓遮道相送,依依惜别。人们留其衣冠,塑其生像,立生祠于县治城隍庙之左。州人林爱民为撰《林大尹重城宁德记》,纪其筑城抚民之功绩,今碑刻仍立南漈公园“时芳亭”内。
参考资料
林时芳.福建省纪检监察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0 22:14
目录
概述
个人事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