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昆华 (1932一),
印度尼西亚归侨,
广东梅州市梅县区人,教授,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北京畜牧兽医学会理事;
北京市归国华侨联合会第十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原
北京农业大学)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
1959年毕业于
北京农业大学兽医系。1963年
北京农业大学兽医系寄生虫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师承
熊大仕教授。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
北京农业大学教授;寄生虫学教研组主任;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农牧渔业组评委。讲授过家畜寄生虫学、家畜寄生虫学专题、家畜寄生虫病实验技术等课程。
主要从事家畜寄生虫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科研成果有:南山山地草场牧草引种及改良和发展养牛业的技术措施,获1983年农牧渔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1982年首次在我国报道北京
鸭球虫病,嗣后参加对北京鸭球虫病病原生物学与鸭球虫病的防治研究,其中北京鸭毁灭泰泽球虫和菲莱氏温扬球虫的生物学和防治研究,获1984年农牧渔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鸭球虫病防治获1983年
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学术成果奖;主持的北京鸭球虫病防治新技术的课题获1988年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参加的北京市郊区羊消化道线虫季节动态研究的课题,获1984年北京市科技成果三等奖;家兔黄艾美耳球虫活虫苗免疫预防的研究,获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主编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灵长类动物疾病学》和《犬猫疾病学》。参加编写的著作有:《养鸡5O0天》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畜禽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获河北省科协优秀科普作品奖;《鸡病防治》;《畜禽群发病防治》;《禽病统治新技术》;《养鸡手册》;《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等。发表有《北京地区鸡球虫种类的初步调查》,《北京地区暴发鸭球虫病的调查》等科研文章60余篇。1992年为发展我国农业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获国务院发给的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