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西县,隶属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位于
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
赤峰市北部,西接
克什克腾旗,东邻
巴林右旗,南连
翁牛特旗,北达
西乌珠穆沁旗,总面积3933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末,林西县常住人口为17.15万人。截至2023年6月,林西县辖2个街道、7个镇、2个乡。
历史沿革
地名由来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热河都统廷杰奏请清廷批准,始建制,县治设于乌梁苏汰川口(今
林西镇址),因在“巴林草原之西”、故名“林西”。
建置沿革
5000多年前,即有人类繁衍生息,并创造了锅撑子山细石器文化。
2700多年前,就有前人从事青铜冶炼生产,留有闻名于世的
大井古铜矿遗址。
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契丹部附于唐朝,于
潢水北岸(今
新城子镇西樱桃沟村)设
松漠都督府。隶属于
东夷都护府和
河北道。
辽天庆元年(1111),置有
饶州(治所在今林西县境南双井店乡)、安民县(治所约在今林西县境内),隶属于上京道临潢府。林西南部属
上京道临潢府饶州,北境属
庆州。
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今林西县境属庆州辖区,隶属于临潢路。
嘎斯汰河以北属庆州
庆民县,嘎斯汰河以南属临潢府
卢川县。
明初,林西属
全宁卫,永乐元年(1403年)以后,属
兀良哈三卫之一
泰宁卫。十六世纪中叶,隶属于北元(亦称
鞑靼)
察哈尔部。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林西地区划归
巴林部。
清顺治五年(1648年),今林西县境属
巴林右翼旗管辖。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划
巴林右翼旗西境和
克什克腾旗部分地置林西县,属
承德府赤峰直隶州。
民国元年(1912年)至民国22年(1933年),林西县隶属
热河省。1933年3月6日,日本侵略军侵占林西后,林西县属伪满洲国
兴安西省。民国31年(1942年),撤兴安西省、建
兴安总省,林西县隶属兴安总省兴西地区行署。1945年8月,林西获得解放,隶属热河省热北地委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6年6月,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与
东蒙自治政府的昭乌达省合并,建立
昭乌达盟行政委员会,林西县隶属热河省昭乌达盟行政委员会。7月,热中、热辽、昭乌达盟3个行政区组建热辽行署,林西县隶属热辽行署。10月,林西县随热辽行署划归
热河省。
1949年,热河省
昭乌达盟(今赤峰市)北五旗县(
阿鲁科尔沁旗、
巴林左旗、
巴林右旗、林西县、
克什克腾旗)随昭乌达盟一起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1983年,昭乌达盟改为赤峰市,林西县隶属
赤峰市。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6月,林西县下辖2个街道、7个镇、2个乡:城北街道、
城南街道、林西镇、新城子镇、新林镇、五十家子镇、官地镇、大井镇、统部镇、大营子乡、十二吐乡,另辖:内蒙古林西工业园区、4个国有林牧场。共103个行政村、645个自然村、10个社区。县人民政府驻林西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林西县,位于
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
赤峰市北部,地处
西辽河上游,
大兴安岭南段,西接
克什克腾旗,东邻
巴林右旗,南连
翁牛特旗,北达
西乌珠穆沁旗,总面积393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林西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形成北高、南低的中、低山山区地貌形态。北部为大兴安岭山脉,属中山山区;中南部为低山丘陵区;县境内大的川谷有4条、均为平川河谷,其中东西向的有西拉沐沦河川谷,嘎斯汰河川谷和巴尔汰河川谷,北西向又转北南向的有查干沐沦河川谷。
气候
林西地处中温带,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且寒冷,夏季短暂而温热,昼夜温差较大。热量条件自东南向西北随海拔增高而逐减,年平均气温在1-5℃,年平均生长期90-120天,降水量较少且时空分布不均,年际间变率较大,年平均降水量370多毫米。
水文
林西县境内河流均属西辽河支流西拉沐沦河水系,总流长193千米、总流域面积3784平方千米,年平均总径流量13744万立方米。较大的河流有西拉沐沦河(古称潢水、潢河、饶水)及其一级支流查干沐沦河(又称黒水河),二级支流嘎斯汰河(又称色不敦庙河)和巴尔汰河(又称沙巴汰河)等4条,有自然泡泽9个,水面900亩。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林西县地下储水量5.6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
林西县耕地118万亩、林地257万亩、草牧场24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1%。
生物资源
林西县境内野生植物共有73科、252属、385种。知母、甘草、黄芩、防风、柴胡、益母草等药用植物具有较大开发价值。
矿产资源
林西县矿产资源储量较大,境内已探明有开采价值的金属、非金属矿藏23种,有矿床、矿点、矿化点124处,铜、铅、锌、锡、银、萤石、
石灰石、
大理石等矿藏较为丰富。
人口
截至2023年末,林西县户籍总户数106493户,户籍总人口为220664人。其中:城镇人口76280人,乡村人口144384人。出生人口1593人,出生率7.22‰;死亡人口1459人,死亡率6.62 ‰。出生男女性别比103.2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 ‰。全县常住人口为17.15万人。
林西县有蒙古族、回族、满族等10个少数民族。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3年,林西县地区生产总值104.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1亿元,同比增长5.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9.2%;第二产业增加值36.3亿元,同比增长18.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4.7%;第三产业增加值48.2亿元,同比增长6.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9772元,同比增长13.2%。
2023年,林西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8亿元,同比增长7.4%。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7.2亿元,同比增长21.3%。
2023年,林西县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上36.6%。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4.4%;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5%;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8%。
第一产业
2023年,林西县农作物播种面积73576.2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50732.8公顷;油料播种面积3379.9公顷;甜菜播种面积934.3公顷。在粮食播种中:小麦播种面积349.4公顷;玉米播种面积28271.2公顷;豆类播种面积4934.7公顷。
2023年,林西县粮食产量292545.8吨。其中:玉米229177.8吨;小麦1075.9吨;豆类7843.55吨;薯类15305.6吨;油料8984吨;甜菜48588.2吨;蔬菜及食用菌174866.6吨。
2023年,林西县完成营造林面积2863公顷。全年木材产量21110立方米。
第二产业
2023年,林西县全部工业增加值23.7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1.1亿元,同比增长3.0%;营业收入94.4亿元,同比增长6.1%;实现利润1亿元,同比下降190.9%;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4.8%。
2023年,林西县建筑业增加值完成12.5亿元,同比增长40.3%。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或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5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2亿元,同比增加202.68%,固定资产投资中建筑安装工程完成34.05亿元,同比增长27.1%。
第三产业
2023年,林西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0.0亿元,同比增长9.2%。从经营单位所在地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4.4亿元,同比增长9.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6亿元,同比增长8.3%。从消费类型看,餐饮收入1.4亿元,同比增长10.6%。商品零售18.6亿元,同比增长9.1%。
截至2023年末,林西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364103万元,同比增长14.5%。其中:个人储蓄存款余额1173854万元,同比增长14.3%。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156473万元,同比增长24.7%。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林西县有普通高中1所,招生1090人,在校生3223人,毕业生1078人;职业中学1所,招生370人,在校生1194人,毕业生460人;初级中学3所,招生1484人,在校生5059人,毕业生1807人;小学16所,招生1690人,在校生9591人,毕业生1463人;幼儿园12所,入园人数929人,在园人数3858人,离园人数1665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林西县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家、业余文艺团体4家、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歌舞厅7家、网吧14家。全县调频广播覆盖率和电视综合覆盖率均达到100%。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林西县共有医疗机构24个。其中:医院3个,卫生院18个,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医疗机构编制床位1207张。其中:医院910张,卫生院239张,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40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张。全县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286人。其中:医院867人,卫生院270人,其它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49人。
社会保障
2023年,林西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2531人,同比增长6.6%。基金征收4.86亿元,同比增长19.11%。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89346人,同比增长6.8%。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0681人,同比上升3%。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人数达到8925人,同比增长3.7%。各项社保待遇累计支付10.82亿元。其中:城镇企业职工离退休人员21449人,发放养老金6.42亿元;享受遗属补助人378人,支付待遇281.9万元;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4178人,发放养老金3.34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享受待遇人员35574人,发放养老金6941.17万元;享受林西县试点农村养老保险待遇2723人,发放养老金2207.8万元;工伤保险享受待遇人员219人次,支付各项待遇1221万元。
2023年,林西县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84474人,其中参保职工28273人,参保居民156201人。城乡重点人员共31200人全员参保。收入基金3.09亿元。其中:职工医保收入基金1.44亿元;居民医保收入基金1.59亿元;医疗救助收入610.79万元。区划内基金支出1.99亿元,其中职工医疗保险支出9440万元;居民就医支出8788万元;医疗救助支出1703万元。
2023年,林西县共有城镇低保1787户、2233人,保障标准每人每月788元,全年发放城镇低保金1306.58万元;农村低保19587户、21922人,保障标准为每人每年6648元,全年发放农村低保金7919.32万元。
交通运输
2023年,林西县公路里程1626.54千米。全社会货运总量327万吨;货物运输周转量29498万吨/千米。旅客运输总量213万人次;旅客运输周转量16930万人/千米。
风景名胜
林西境内共发现不可移动文物240余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
林西县博物馆
林西县博物馆,位于林西县城南新区林西大道西、滨河南路北侧。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400平方米。现有馆藏文物1200余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9件,二级文物45件,三级文物103件,馆藏文物以新石器时代和辽、金、元时期为主。
白音长汗遗址
白音长汗遗址,位于林西县
双井店乡白音长汗村南约0.5千米、
西拉木伦河北岸东山坡上。揭露总面积7257平方米,文化内涵包括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南台子类型、兴隆洼文化白音长汗类型、赵宝沟文化、西荒山类型、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红山文化遗存遍布整个遗址。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饶州故城址
饶州故城址,位于西樱桃沟村民委员会黄土坑村,是辽代时期的古城遗址。遗址分东、西两城,全长1400米,其中东城长1050米,西城长350米,城墙基宽12米,残高2-4米,墙为夯筑,东西各有2门,有瓮城痕迹。发掘出土有瓷片、陶片、壶、瓶、碗、盘、瓷牛头、马俑、铡刀、镐、铲、铁矛、箭簇等物品。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方特产
赤峰小米
赤峰小米,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赤峰市种植谷子历史悠久,2003年在
兴隆沟遗址出土距今8000年的栗和黍的碳化颗粒标本。赤峰小米,粒呈圆形、晶莹透明,小米适口性好、营养丰富、金黄馨香,富含人体所需的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
2016年3月31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赤峰小米”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赤峰绿豆
赤峰绿豆,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20世纪50年代,赤峰市从东北引进了粳米绿豆,到90年代,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从农家品种资源中选育出赤绿一号、大鹦哥绿豆品种并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赤峰绿豆具有粒大颗均、深绿有光,性喜温暖,耐旱,适应性强,生长期短,具有豆味浓香、好煮易烂的特点。
2016年3月31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赤峰绿豆”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赤峰荞麦
赤峰荞麦茎光滑,无毛或具细绒毛,圆形,稍有棱角,幼嫩时实心,成熟时呈空腔。叶片呈圆肾形,基部微凹,具掌状网脉,叶柄细长。果实大部为三棱型,少有2或多棱不规则型。形状有三角形、长卵圆形等。
2015年11月05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赤峰荞麦”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昭乌达肉羊
昭乌达肉羊,内蒙古赤峰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昭乌达肉羊抗逆性和适用性强;生长发育速度快;体型较大,肉用羊体型特征明显;繁殖率较高;产毛性能及羊毛品质较好;繁殖性能强。为肉毛兼用品种,以产肉为主,无角,体格较大,体质结实,结构匀称,胸部宽而深,背腰平直,四肢结实、相对较长,肌肉丰满,肉用体型明显,呈圆桶型,具有早熟性。
2015年11月05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昭乌达肉羊”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