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跳鼠
跳鼠科林跳鼠属动物
林跳鼠(学名是:Eozapus setchuanus Pousargues):是啮齿目跳鼠科林、跳鼠属的唯一一种,体长约72mm,尾长约125mm,眼小,耳长12mm左右。体背面中央部分有宽的纵向暗褐黄色带。
简介
林跳鼠和其他山地鼠一样喜欢在篝火边跳来跳去,不过一旦危险接近,他就会像弹珠一样蹦出去,远远地消失在夜色里。林跳鼠一跳足有两三米,而且能进行长距离跳跃。
林跳鼠相当于生活在美洲的跳鼠。我们都在课本中认识了跳鼠,他们生活在北非地区,是一种体型袖珍但是本领高超的有袋鼠类。林跳鼠的体型和习性都与跳鼠相近,以至于我惊奇地发现,身边的科学家朋友一致同意将林跳鼠称为“非洲跳鼠的美洲版本。
形态特征
外形
体长约72mm,尾长约125mm。眼小。耳长12mm左右。前足短小,第1指特短,仅呈钝圆状突起;后足细长,第1趾短,仅达第5趾之基部,第2、4趾等长,第3趾最长,足掌裸露。
毛色
体背面为黄褐色,其间杂有全黑的毛,自鼻垫沿背中央到尾基部为1条宽8~lOmm的暗棕褐色纵带;腹面纯白色。口鼻部白色。耳暗棕黑色,耳缘黄褐色。眼周黑。前足足背白色。尾背面暗棕褐色,腹面除基部1/5为淡橘黄色外,其余部分为纯白色。
头骨
吻部细长,鼻骨前端钝圆且超过门齿,末端中央具一缺刻,额骨嵌入其中。颧弓窄而较平直,眶下孔扩大。颧弓板末端突出。中翼骨窝狭窄,稍向内缩。腭骨后缘与第3臼齿后缘在同一水平。门齿孔短而宽,两端窄,中间宽。眶间部甚宽。听泡小。
牙齿
上门齿发达,呈橘红色,其中央具一明显的纵沟。前臼齿小,齿冠面几呈环状,具4个小的齿突。臼齿齿冠面具从外向内凹入的珐琅质褶皱。第1上臼齿较第2上臼齿大,其内缘具1个窄的小前内叶,外侧具5个突出小横叶。第2上臼齿与第1上臼齿相同,但无内侧小叶。第3上臼齿较小,仅为第2上臼齿的3/4大。下臼齿3枚,第1下臼齿最大,这些臼齿的齿冠面也较复杂,均具4个内侧小齿叶突。
栖息环境
栖息于高山森林、灌丛和覆盖度在5%以上的草甸草原和采伐迹地。
生活习性
分布区局限,危害不严重。食植物绿色部分。夜间活动。其它生态习性不祥。天敌主要为蛇、豹猫、鼬类。
分布范围
分布在甘肃南部的临潭、卓尼,陕西南部的宁陕、周至获得标本。还分布于我国古北界最南缘四川的西部、西北部,青海的东部。
郑生武,宋世英主编,秦岭兽类志,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06,第391页
种群现状
中国林跳鼠是珍稀古老物种,数量稀少、分布间断,在分类学及动物地理学方面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因生存环境破坏,林跳鼠数目在不断减少。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易危(VU)。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Ⅰ。
亚种分化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5 15:28
目录
概述
简介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