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洛蕨麻,青海省
果洛藏族自治州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产品特点
综述
果洛蕨麻主要生长于草甸、山坡、湿润草地、河漫滩、水沟边、牧道边、田埂、圈窝旁,分布面积广、个休大、品质好、形态多样,蕨麻产量高,体圆肉肥,颗粒饱满。
外在感官特征
外貌特征:果洛蕨麻的植株,为多年生匍匐草本,根纤细,中部或末端膨大呈纺垂形或球形的块根,根皮棕褐色,内面粉白色,蔓生茎细弱,紫红色,长达1米,节间长2-3厘米,节上生根形成新株。叶基生,参差羽状复叶,长5-30厘米,叶柄长,基部具膜质托叶;小叶多数,二型,互为对生,一为长椭圆形,长仅0.5-2厘米,宽3-9毫米,先端钝远圆,边缘羽状浅裂,两面无毛或有稀疏柔毛,花单生于叶腋,黄色,茎约1.5厘米,花梗长2-5厘米,被柔毛;萼片5,长三角形或椭圆形,长2-4毫米,宽1-3毫米,副萼片5,与萼片几等长,先瑞3齿或全缘,均蔬生柔毛;花托凸起,有长毛;花瓣5,近圆形或先端凹;雄蕊多数,花药黄色,雄蕊多数,子房1室,具1胚株。瘦果多数,褐色,平滑,花果期5-8月。生长于海拔3200-4500米的草甸、河漫滩、路及水沟边等处。
粉末特征:灰白色。淀粉粒众多,多为单粒,卵圆形或圆球形,层纹不明显,脐点裂缝状,点状或叉状,直径10-25微米,复粒少,由2-10分粒组成;网纹、环纹和螺纹导管直径20-40微米;草酸钙簇晶稀少,直径10-30微米。
外观特征:果洛蕨麻圆球形、纺锤形、大小不一;表面棕褐色,有纵皱纹。质坚硬而脆,断面平坦,类白色,有黄白相间的同心环纹,显微鉴别根横切面:木栓层为3-5列细胞,棕黄色,栓内层明显,为2-3列类长方形细胞。皮层宽广,占横切面的绝大部分,有环状裂隙,有的细胞含草酸钙簇晶。韧皮部狭窄,细胞多角形,排列紧密;韧皮射线明显。形成层成环。木质部次生构造不发达,初生构造发达,呈星角排列的导管群压缩在形成层内的两个角隅处,导管多角形;木薄壁细胞含黄棕色物。髓小,细胞多角形,排列疏松。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内在品质特征
经检测机构检测:果洛蕨麻含有17种
氨基酸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以及对人体具有保健功效的钙、磷、铁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每百克可食部分中含
蛋白质12.6克、
脂肪0.46克、
淀粉42.6克、
胆碱51.5克、
还原糖4.94克、
蔗糖23.5克、
总黄酮(以芦丁计) 0.98克、氨基酸总量8.46克。
《青海食物营养成份表》中蕨麻的营养指标:蛋白质≥10.9%、脂肪≥2%、淀粉≥21.5%、还原糖≥3.8%、蔗糖10.5%。果洛蕨麻与本省其它地区蕨麻相比,蛋白质(±6.41)高103.55%、脂肪(±1.54)低77%、淀粉(±39.3)高1190.91%、还原糖(±1.674)高66.33%、蔗糖(±22.3)高1858.33%。且含有17种氨基酸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以及对人体具有保健功效的钙、磷、铁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其生长环境特殊,体圆肉肥,颗粒饱满,色泽红亮;味香甜甘美。
产地环境
地理环境
果洛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部,青海省东南部,处于巴颜喀拉山与阿尼玛卿山之间,东经96°54′-101°51′,北纬32°31′-35°37′。西邻玉树藏族自治州,西北和北部同海西蒙古藏族自治州接壤,东北与海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相邻,东部同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相毗邻,南面和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紧紧相依。东西长约448公里,南北宽约334公里,土地面积为80781平方公里(折12117.15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11.22%,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8860.1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3.12%。果洛藏族自治州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境内最高点位阿尼玛卿雪山主峰玛卿岗日海拔6282米。
土壤地貌
果洛藏族自治州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养分含量差异大,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果洛州矿产资源丰富,全州牧业土壤占全州总土壤面积的90.99%,是果洛州最主要土壤类型为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山地草甸土、高山草原土、沼泽土和风沙土等。这些土壤养分状况完全由自然因素支配,主要特点为有机质含量高,各土壤养分含量差异大,养分不协调,有机质含量为1.62%-27.53%,全州牧业土壤有机质一级占93.60%。全氮含量为0.07-0.2%,全磷含量在0.07-0.28%,全钾含量为1.37-2.31%,碳酸钙的含量变化较大,多数在0.2-6.8%。牧业土壤的土层厚度多处于30-60厘米之间,土壤容重普遍较轻,多在0.9-1.2克/平方厘米,土壤质地多为轻壤-中壤,结构多为粗状团粒状。有利于蕨麻地下茎的膨大生长。
水文情况
果洛藏族自治州水资源丰富,降水时间集中、干湿季分明。果洛藏族自治州年降水量在235-974.6毫米之间,主要集中于暖季。降水年变化的特点是降水时间集中、干湿季分明。雨季一般从5月上旬开始,10月中旬结束,其间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9%以上。果洛州境内水系分为三个流域区,果洛州境内水系分为三个流域区,黄河流域区:黄河流域贯穿全州五县,其一、二级支流布满全境,流域面积63500平方公里;长江流域区:流域面积9840平方公里,州境内河流密布,查明境内有较大河流36条,且分布均匀,流程长,自然落差大,河流坡陡水急,水能资源丰富。
气候情况
果洛藏族自治州高寒缺氧,气温低,光辐射强,昼夜温差大果洛藏族自治州具有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特点,并具有显著的区域性气候特征。气候具有显著的高寒缺氧,气温低,光辐射强,昼夜温差大等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特征。一年中无明显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之别,冷季从十月份开始长达八、九个月,气候干燥寒冷,多风雪,全州年平均气温为-4.1℃-2.4℃,年日照量在2314.5-2702.7小时之间,境内各地区的日照百分率在52%-62%之间,全州年降水量在326.3-764.6毫米之间,无霜期180天左右,其优点是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
历史渊源
据史书记载,在草原宗教生活中采集蕨麻不但作为医用,而且用蕨麻食用,千百年来,果洛草原头人之间为了扩充草地资源相互残杀,牧民生活极其贫困,贫困的牧民将采集蕨麻作为日常食品或换取少量的布匹,茶叶、糌粑等日用品。阳山盛产白色蕨麻,阴山生长红色蕨麻,大蕨麻有马头一般大小,小蕨麻也有羊头大小。植物蕨麻色泽艳丽,口感甘甜营养丰富,养颜美容延缓衰老,清目润肺有利百病。果洛玛沁拉加寺大藏经对果洛蕨麻有明确的记载:蕨麻(藏语称:卓老沙曾)经由当地牧商运入赤岭-丹格尔地区(今青海省湟源地区)换取茶叶、布匹、食盐和青稞等生活用品。
到了清朝中期,蕨麻的需求量增加,蕨麻成了当时贵官达人、寺院和高僧相互馈赠的礼品。
到了现代,果洛地区的部分寺院在举行重大佛事活动时仍用蕨麻做成的八宝粥(藏语称:折色)来招待贵宾。牧家、商店以及婚宴上都能品尝到各式各样的蕨麻保健食品。
生产情况
果洛藏族自治州牧民采集蕨麻是一项传统副业,一般是一边放牧一边采挖,或在翻种饲草地时顺便捡拾。采挖地点大多选择在河滩、田埂、牧道、圈窝等周围,对草原生态环境不足以造成危害。
2013年,果洛蕨麻面积约3000万亩,蕴藏量约20万吨,年采集量约1000吨,市场交易量约300吨,年销售收入约8000万元。
产品荣誉
2014年5月2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果洛蕨麻”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果洛藏族自治州下辖玛沁、玛多、甘德、达日、班玛、久治6县,平均海拔在3200-4500米之间的草地、河滩,都属于果洛蕨麻生长范围,果洛蕨麻是果洛州境内天然生长的特有的食用品种,遍及全州六县,面积约3000万亩(折200万公顷)以上。
质量技术要求
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编号:AGI2014-01-1446。
特定生产方式
1、产地选择:果洛蕨麻生长在海拔3200-4500米的河岸、路边、山坡草地及天然草甸上。产地遍布果洛州全境,青海省拥有“世界四大无公害超净区”的美称,而果洛州为“三江源”核心区之一,地广人稀,无工矿企业,为无污染区。产区内气候严寒,适宜蕨麻生长,产地的空气质量符合GB 3095—1996有关要求,水质符合 NY 5027要求,产地环境质量必须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 T 391—2000)要求,产区自然环境经过长期的自然演化而形成,采集的地方多选择水土较为肥沃的河滩、牧道边、田埂、圈窝附近,这些地区蕨麻产量高,颗粒大、品质好,植被容易恢复。
2、品种范围:果洛蕨麻亦称“人参果”。是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的地下膨大茎,多年生草本。植物呈粗网状平铺在地面上。春季发芽,夏季长出众多紫红色的须茎,匍匐地面,伸向四方,节外生根。其叶正面深绿,背后如羽毛,密生白细绵毛,宛如鹅绒,故学名又叫鹅绒委陵菜。鹅绒委陵菜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生长。但这些地方的鹅绒委陵菜的根部是不能膨大的,所以也就不能称为蕨麻。只有在高原地区,它的根下部才能膨大成纺锤形或椭圆形块根,这才是蕨麻。这种小植物喜欢生长在海拔1700米至5000米的草甸、河漫滩附近,在湿润寒冷地区更能茁壮成长。蕨麻虽然分布广泛,但受气候、水分、土壤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这些状如迷你红薯的小精灵在果洛的土壤中长得圆圆胖胖,而在别的地方则又瘦又小。其品质与海拔成正比,海拔越高其颗粒越饱满,干物质含量越高,品质就越好。果洛的高海拔低温环境最适合它们,所产的蕨麻,体圆肉肥,颗粒饱满,色泽红亮,产量高,品质好。果洛人民采食蕨麻历史悠久,因其甘甜鲜美的食用价值和保健价值,普遍受到高原人民的喜爱,被誉为“人参果”、“延寿果”。
3、生产过程管理
3.1蕨麻的繁殖:果洛蕨麻为天然草场上生长的野生植物,鹅绒委陵菜的地下膨大茎,具有很强无性繁殖能力和可塑性的植物,幼苗生长到一定时期后,从基株茎的基部节上产生侧向生长的1个或数个匍匐茎,茎节上产生新的不定芽和不定根,成为无性分株。其植株在夏天生长蔓生地上茎,四向蔓延,一般生长3-5根地上茎,每根茎长约0.5-1米,衍生6-14个生长节,形成植被的能力极强。另一种繁殖方法是靠种子繁殖,其植株夏天开花,秋天结籽落地,次年生根发芽;或被牛羊、鸟类采食,因厥麻种子表面光滑坚硬,颗粒细小,无法消化,随粪便散布到各地,来年生根发芽,自然生长。
3.2蕨麻的采集一般分春、秋两季采挖。春季在土壤解冻时用刃宽3厘米左右的小头,刨开土壤8-10厘米即可捡到膨大的蕨麻颗粒。或在春季翻种田地时在田产土壤中捡拾。秋季时见地上植被变黄后开始采挖,采挖方式与春季相同。采挖到的蕨麻拣去土粒和石块,经水洗后食用,大多数自然晒干后自食或上市。
3.3蕨麻的储藏:一般要求蕨麻的含水量13%以下可长期保存,储藏环境要求防潮、防鼠、防虫,用干净的布袋,木箱等容器盛放。
专用标志使用
1、符合下列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向登记证书持有人申请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1.1生产经营的农产品产地登记确定的地域范围;1.2已取得登记农产品相关的生产经营资质;1.3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质量技术规范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1.4具有地理标志农产品市场开发经营能力:
2、经审核符合标志使用条件的,农产品地理登记证书持有人应当按照生产经营年度与标志使用申请人签订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在协议中载明标志使用数量。范围及相关责任义务。
3、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生效后,标志使用人方可在农产品或者产品包装上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并可以使用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宣传和参加展览、展示及展销活动。
4、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应当建立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档案,如实记载地理标志使用情况,自觉接受登记证书持有人监督检查,保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信誉,正确规范地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5、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质量控制追溯体系。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持有人和标志使用人,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质量。
6、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冒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和登记证书。冒用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