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城长江大桥位于湖北省
宜都市枝城镇和
枝江市顾家店镇的
焦柳铁路线上,为公路铁路两用的连续钢桁梁桥。铁路和公路设于桁架下弦同一平面上,两桁架之间为双线铁路,外侧各有5m宽单车道公路及1.45m宽人行道。铁路桥全长1742.3m,公路桥全长1744.8m。
社会意义
枝城长江大桥是继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和重庆白沙沱长江大桥之后,中国第四座跨越长江天堑的大型桥梁,位于宜都市枝城镇和枝江市顾家店镇青龙山村。该桥是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单层钢梁桥,铁路全长1742.3米,公路全长1744.8米。正桥10墩9孔,长1282.28米。引桥14墩,铁路引桥南岸3孔,北岸11孔。采用
预应力混凝土梁。
枝城长江大桥,使江南与江北变通途。公路引桥两岸均从正桥头向两侧呈“八”字形分开。除公路引桥外,均为平坡直线。载重铁路等级为中-24级,桥定等级为中-22级公路桥为汽-13级。桥下可通大型客轮,在水位为54.4米时,通航净空18米,净宽120米。大桥的建成,使焦枝、枝柳铁路连成一线,成为中国第二条南北铁路交通干线。
设计结构
枝城长江大桥,正桥9孔,由1联4×160m带下加劲弦杆的平行菱形桁架梁桥和1联5×128m平行弦菱形桁架梁桥组成。正桥5个桥墩均采用圆形浮式钢沉井基础,其中4个桥墩采用符合岩面高程的高低刃脚,高差最大达3.7m,施工质量良好。
在国内铁路桥上首次采用斜拉桥单层吊索架悬臂拼装架设,塔架高33.14m,用万能杆件拼成,拉索由极限强度1700~1800MPa的φ5高强度钢丝组成,两端设有锚具。圆形钢沉井的受力、制造、施等方面均优于矩形沉井。于1971年9月竣工。
历史背景
枝城长江大桥是继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重庆白沙沱长江大桥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四座长江大桥,它将焦枝和枝柳铁路连通。该桥北接枝江顾家店的青龙山,南连枝城镇的白虎山,铁路桥全长1742.3米,公路桥全长1744.8米(单面)。当你漫步于公路桥上,俯瞰奔腾的江水时,可曾知道这铁路两边公路桥是后来增加的吗?
1970年春,枝城长江大桥正处于紧张施工之中,其主桥墩已基本完工,当时,武汉军区副司令员、湖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兼焦枝铁路工程总指挥
孔庆德将军,驱车来到大桥工地视察,当他看到只有铁路桥而无公路桥时,就问陪同人员为什么没有,施工负责人说是原来就没有设计公路桥。孔副司令问能不能增加公路桥,施工负责人说:“上设公路桥面则铁路桥钢桁梁高度不能超过10米,现在桁梁高度为20米,上面再设公路桥就会影响大桥稳定性。”孔副司令说:“上面不行,能否和襄樊大桥一样在两边设呢?”施工负责人答只要有施工图纸就行,孔副司令当即指示施工方要做好准备。返汉后,孔副司令就到北京,向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汇报。
根据周总理的指示,铁道部修改了设计方案,增加了公路桥部分。修改后的枝城长江大桥是铁路、公路位于同一平面的两用桥。公路桥单线长1744.8米,正桥10墩9孔,长度为1282.82米,上部结构以5号墩划分,江南部分是一联160米跨度有下加弦连续钢杵梁,南北两部杵高均为20米,宽均为10米,主杵外两侧有以主杵下弦接点处延伸臂而出托,宽5米单车公路桥面和1.5米宽的人行道,公路引桥14墩,公路荷载为汽-13吨,挂-60吨。由交通部第三工程处组织施工,并决定立即动工。
当时,枝城长江大桥建设正处在“
文化大革命”时期,孔副司令明令,在大桥工地不准串连,不准搞各种批斗会,一切按军队要求,所有民工以部队建制组成,全体人员也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尽快将大桥建成。当时尽管是全国到处都在“停产闹革命”,但大桥建设没有受到干扰,仅用两年时间枝城长江大桥就竣工通车。
近期施工
2022年3月8日,在焦柳线枝城长江大桥上进行换枕施工,成功更换了大桥42根木枕。
2024年5月13日,宜昌市交通运输局组织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等6家国内顶尖设计单位的代表,赴宜都、枝江开展枝城长江大桥改扩建工程概念性方案征集踏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