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红瘿蚊,双翅目瘿蚊科动物,成虫体长2—2.5毫米,黑红色,生有黑色微毛。。
形态特征
触角16节,黑色,串珠状,镶有较多而长的毛,有1—2道环纹围绕,雄虫触角较长,各节膨大,略呈长圆形,无细颈。复眼黑色,顶部愈合。下颚须4节。翅面密布微毛,外缘及后缘有较密的黑色长毛。胸部背面及腹部各节生有黑毛。各足第一跗节最短,第二跗节最长,其余3节依次渐短,端部爪钩1对,每爪为大小2齿。卵:长圆形,近无色透明,常十多粒一起,产予幼蕾顶端内。
幼虫初孵化时白色,成长后为淡桔红色小蛆,体扁圆。腹节两侧各有1微突,上生1短刚毛。体表面有微小突起花纹。胸骨叉黑褐色,与腹节愈合不能分离。
蛹黑红色,头顶有2尖突,后有淡色刚毛,两侧各有1个突起。
生活习性
每年约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作土茧越冬。次年春化蛹,约5月间成虫羽化,羽化时,蛹壳拖出土表外,此时枸杞幼蕾正陆续出现,成虫用较长的产卵管从幼蕾端部插入,产卵于直径为1.5—2毫米的幼蕾内,每蕾中可产十余粒,幼虫孵化后,钻蛀到子房基部周围,蛀食正在发育的子房,形成虫瘿,每瘿中有红色幼虫十余条。在6月上旬—6月下旬造成“夏果子一大批损失,据青海省建设兵团枸杞园在1972年7月统计,被害率达60%以上。幼虫在第一次为害后于6月上旬开始脱果入土化蛹。幼虫入土较快,约1分钟即可钻入土中,入土深约l公分。7月下旬到8月中旬成虫又陆续羽化,为害秋季花蕾,形成全年第二次为害高峰。约于9月间末代幼虫老熟,即入土越冬。
分布范围
宁夏(中宁,银川)、甘肃、青海。
危害植物
枸杞(野生及栽培品种)。
为害幼蕾,使花蕾肿胀成虫瘿,并成畸形,花被变厚,撕裂不齐,呈深绿色,不能开花
结果,最后枯腐干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