柎(拼音:fù,fū,fǔ),在文言文中属于名词或动词。
解释
足,器物的脚 [leg]
典故
柎,谓下施足也。——《急就篇》颜师古注
花托,或指花萼 [receptacle]
柎,花萼足也。——《玉篇》
通“拊”(fǔ)。柄,器把 [handle]
凡为弓,方其峻而高其柎。——《周礼·考工记·弓人》
柎,斗栱上面的横木,主要支撑设置于其上的短小木构件
《鲁灵光殿赋》:“狡兔跬伏于柎侧。”
柎
fū
〈动〉
通“抚”(fǔ)。敲,拍 [beat;pat]
通“坿”(fù)。增加,附加[add;attach]
素积白屦,以魁柎之。——《仪礼·士冠礼》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唐韵》甫无切《集韵》《韵会》风无切,𠀤音肤。《说文》阑足也。
又《集韵》《正韵》芳无切,音敷。义同。
又《说文》编木以渡曰泭。或作柎,通作桴。孙炎曰:方木置水曰柎栰。《管子·兵法篇》方舟投柎。
又《玉篇》花萼足也。凡草木房谓之柎。《集韵》或作枎、𣘧。《山海经》崇丘之山有木。圆叶而白柎。《正韵》作防父切。
又《集韵》《韵会》𠀤斐父切,音抚。与拊同。乐器也,以苇为之。《礼·乐记》治乱以相。《注》相卽柎也。装之以穅,形如鼓。
又《集韵》符遇切,音附。楡柎,木名。
又注也。《仪礼·士冠礼》素积白屦,以魁柎之。《疏》以魁蛤灰注其上,使色白也。
又兪柎,良医名。《前汉·艺文志》太古有岐伯、兪柎。
又与弣同,弓弝也,刀弝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有柎焉,故剽。《礼·少仪》削授柎。
又匾柎,详匾注。
又柎,犹倚也。《
管子·轻重篇》父老柎枝而论,终日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