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蚜虫
蚜科动物
柑橘芽梢期的刺吸式害虫,英文Citrus aphids。同翅目,蚜科。常见的有橘蚜,绣线菊蚜、棉蚜和橘二叉蚜。绣线菊蚜、棉蚜和橘蚜是传播柑橘衰退病毒的主要媒介。在美国,因蚜虫传播病毒的为害甚至超过直接为害造成的损失。此外,蚜虫排泄的“蜜露”,能诱致烟霉病的发生。橘蚜在我国分布极广,所有种植区均有发生,主要为害柑橘的嫩枝梢,吸食营养液,嫩组织受害后,形成凹凸不平的皱缩,排泄的蜜露常导致煤烟病发生,影响果实品质和产量。
橘蚜 学名Toxoptera citricidus (Kirkaldy)。分布于日本、印度尼西亚、印度、斯里兰卡、大洋洲、非洲、南美洲、夏威夷及中国。寄主为柑橘类植物。有翅胎生雌成虫体漆黑色,有光泽,触角灰黑色,前额突起,触角第三节的感觉圈12~15个,呈分散排列,腹管长管状,尾片乳头状,两侧各有毛多根。足胫节、跗节及爪均为黑色。无翅胎生雌成虫形态与有翅成虫相似,但触角第三节无感觉圈,腹管下侧具明显的线条纹。中国南部年生十几代至二十多代。越冬习性因地区而异: 四川、浙江和江西以卵在橘树枝条上越冬,广东和福建大部分地区全年在橘树上行孤雌繁殖。越冬卵于3月前后孵化。繁殖适温约为24~27℃,4~5月盛发,北部在晚春、早秋繁殖最盛,华南春梢上发生较多,四川在春梢上为害较重。
在我国分布极广,所有种植区均有发生,主要为害柑橘的嫩枝梢,吸食营养液,嫩组织受害后,形成凹凸不平的皱缩,排泄的蜜露常导致煤烟病发生,影响果实品质和产量。蚜虫在12℃以上即开始繁殖生长,发生时间长,干旱、高温利于蚜虫发生,主要危害幼嫩枝梢、叶片,其中春梢发生较为严重。
绣线菊蚜 学名Aphis citricola van der Goot。世界性分布。寄主植物有柑橘、梨、苹果等,食性杂。有翅胎生雌成虫头、胸黑色,腹部黄至黄绿色,有黑色斑纹,腹管尾片黑色。无翅胎生雌成虫黄至黄绿色,腹管尾片黑色,足与触角淡黄与灰黑相间。日本年生10多代。以卵及其他虫态在柑橘上越冬。春季有翅蚜分散繁殖,在春梢和夏梢芽叶上群集为害,6~10月较为严重。在福建是发生数量较多的一种蚜虫,周年发生,一年约可繁殖30多代,4~5月为害春梢,8~11月为害秋梢,晚秋梢和冬梢颇为严重。为害新梢嫩叶,常横向卷缩。
橘二叉蚜 学名Toxoptera aurantii (Boyer deFoscolombe)。分布遍及全世界,寄主有柑橘、茶、可可等。有翅胎生雌成虫体黑褐色,有光泽,前翅中脉仅一分支,触角第三节有6~8个感觉圈。无翅胎生雌成虫暗褐至黑褐色,足暗淡黄色。台湾年生10多代。浙江、江西、四川及华南均以无翅胎生雌蚜在柑橘上越冬。5~6月繁殖最盛。
防治措施:宜于冬季、早春剪除蚜虫为害枝梢,每次新梢应控制抽梢一致;保护利用瓢虫、草蛉、跳小蜂、食蚜蝇、蚜茧蜂等天敌;适时喷洒烟碱、鱼藤酮、乐果、拟除虫菊酯类等农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9-28 14:51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