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枝引,词牌名,定格为单调二十四字,四句三平韵,以《乐府诗集》无名氏词《柘枝引·将军奉命即须行》为代表。另有
卢前词《柘枝引·咏大场二首》等代表作品。
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调名。柘枝:本唐健舞曲名,有多遍,原是西域石国舞。明胡震亨《唐音癸签》云:“柘枝,一说云本拓枝,讹为柘枝。沈亚之有赋,似为戎夷之舞。今舞人衣冠类蛮服,疑出南蛮诸国也。”按:“柘枝”不作“拓枝”。北宋欧阳修等《新唐书·石国传》云:“石,或曰柘支,曰柘折,曰赭时,汉大宛北鄙也。去京师九千里……王姓石,治柘折城,故康居小王窳匿城地。”“柘羯”“者舌”“者石”“赭时”“赭支”“柘折”,都是我国古代文献对西域石国的记载。引:唐宋杂曲的一种体制。它原是古代乐曲的名称,用来称呼琴曲,在唐宋杂曲中有前奏曲、序曲的意思。后来成为词调的一种类别,多数由大曲摘翻演而成,个别别来自杂曲。体制一般比“令”长,但比“近”“慢”短。故调名本意即指以引曲的形式来歌咏枝舞。《乐府杂录》:“健舞曲”。《乐苑》:“羽调曲”。按此舞因曲为名,用二女童,帽施金铃,抃转有声。其来也,藏二莲花中,花坼而后见,对舞相占,实舞中雅妙者也。调见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所录唐无名氏词。
定格:单调,二十四字。四句,三平韵。以《乐府诗集》无名氏词《柘枝引·将军奉命即须行》为代表。按《宋史·乐志》:小儿舞队有《柘枝》。又沈括《笔谈》:柘枝旧曲,遍数极多。今已不传,存此以志其概。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为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