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蚕饰腹寄蝇
寄蝇科Blepharipa昆虫
柞蚕饰腹寄蝇, 寄蝇科昆虫,体长7-l2毫米。雄虫:头部覆金黄或灰黄色丝光的粉被;额宽相当于复眼宽的3/5,侧额较第3节触角宽1/2,间额与额大致等宽;触角1-2节棕黄,第3节黑色,第3节较 第2节长1倍;下颚须黄色。基部黑褐,左右略扁,呈新月形向背面弯曲;额鬃15根左右, 其中前方5-7根下降至侧颜,最下面一根达触角芒着生处之水平;单眼鬃短而细,毛状;眼后鬃中等长度,相当粗壮。长短相间排列。
习性和特征
部黑色,被浓密而细小的黑毛,覆灰色或黄灰色粉被,背面具5条狭窄黑色纵条;第2背板无中缘鬃,第3背板具一对中缘鬃,但在个别个体上有时消失,第4背板具一行缘鬃,第5背板有一行缘鬃和2一3行心鬃;腹部被黑毛,在第2-4背板上者较短祖,倒伏排列,在第5背板上细长,直立排列。雌虫体型较粗,体色黑灰,腹部两侧的棕黄色斑不显著,全身覆浓厚的灰色粉被,唯腹部第3一5背板沿后缘1/3部分粉被消失,各形成一黑色横带;额宽相当于复眼宽的9/10,下颚须棍棒形;后足胫节的前背鬃长短不一;第6腹板约为第5腹板的3/5,,相当于第7腹板的3/4,第7腹板铲状,后缘呈弧形向后突出。
寄主
柞蚕天幕毛虫舞毒蛾、红尾毒蛾
地理分布
黑龙江、吉林、辽宁
防治技术要点
采用“灭蚕蝇一号”或“蝇克”等药物防治,可达到95%以上的杀蛆防治效果。具体技术要点是:
1、采用“灭蚕蝇一号”添食杀蛆。
(1)查看蚕寄蝇寄生情况。在大眠起6~8天时,取蚕200~300头,查看蚕儿气门线两侧蓝色斑点是否变黄脱落,刚毛是否卷曲或者脱落,并用剪刀剖开蚕体查看蝇蛆,若有蝇蛆寄生,必须采用“灭蚕蝇一号”添食杀蛆。若没有发现蝇蛆时,则不用进行药物防治。
(2)严格掌握药物防治添食时期。施药过早,易造成蚕儿中毒,施药过晚,杀蛆效果不佳。因此,要严格掌握在后二八场见熟蚕时(3~5头)随即施药。保证蚕儿食用药叶时间2天以上。种茧育要掌握在入茧场后随即施药。
(3)施药数量、配方及施药方法。每斤蚕种用“灭蚕蝇一号”40片,兑水300斤充分溶解后,用喷雾器均匀喷洒柞叶,叶面叶背都要喷湿。
(4)注意事项。①施药必须在晴天进行。②药液要当天配当天用完。③配制药液要用清洁干净的井水或河水。
2、随时做好灭蛆工作。成熟蝇蛆多在营茧后5~8天脱出。因此,要做到早采茧,即吐丝完毕后就采茧。并且在剥茧、保茧和售茧中,都要做好收蛆杀蛆工作,减少成蛆羽化,防止蚕蝇扩散蔓延。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04 12:56
目录
概述
习性和特征
寄主
地理分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