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城巨猿洞,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城县社冲乡新社冲屯西北500米的楞寨山,洞口离地面约为90米,是巨猿化石出土地点。巨猿洞包括巨猿洞Ⅰ号洞和Ⅱ号洞,遗址面积约180平方米;地质时代为更新世早期,距今约100万年。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裴文中与杨钟健、德日进教授组队到广西调查巨猿和古人类化石,拉开了广西洞穴考古的序幕。
历史沿革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荷兰古生物学家孔尼华在中国香港的中药铺里发现一颗巨大的高等灵长类右下第三臼齿,他认为这是与人类很接近的一种灵长类动物的牙齿,定名为“步氏巨猿”,并推测它们曾生活在中国的华南地区。
1955年冬,裴文中教授、贾兰坡教授率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室华南调查队,在广西洞穴探查。
1956年9月,由柳城县社冲乡农民覃秀怀提供线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室华南调查队在楞寨山硝岩洞中发现了巨猿化石。
1973年,广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在巴马瑶族自治县所略公社调查石灰岩洞穴时,于那合村东南的弄莫山一溶洞内采集到一些哺乳动物化石。同年年底,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广西野外队、广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有关人员对该洞进行短期发掘,采集到更多的哺乳动物化石,其中有一颗巨猿牙齿化石。这是广西继大新、柳城、武鸣之后,又一个出土巨猿化石的地点。
2008年,王伟教授的研究团队对位于广西田东县祥周镇布兵村的吹风洞进行了系统发掘,现场共发现93枚巨猿化石。
2018年5月,王伟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将出自广西田东县布兵村吹风洞的一枚巨猿牙齿化石,送到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进化基因组实验室,进行遗传物质提取和测序。通过古代蛋白质测序技术,研究人员成功从190万年前的巨猿牙齿中获取了遗传信息。
遗址特点
柳城巨猿洞所在的榜寨山是一座孤立的石峰,发现于此山西南麓的峭壁上,相对高度达130多米,其洞口离地面约90米。巨猿洞包括巨猿洞Ⅰ号洞和Ⅱ号洞,遗址面积约180平方米;地质时代为更新世早期,距今约100万年。巨猿洞的洞口较小,洞道窄而长,洞内拥有众多伴生动物,是含爪兽化石最丰富的第四纪化石点,世所罕见。
文物遗存
巨猿化石
广西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巨猿化石发现最多的地区,全世界发现的10处巨猿化石地点中就有6处发现于广西,仅柳城楞寨山硝岩洞就发现3个巨猿下颌骨和1000多颗牙齿。
巨猿作为生活在地球上体型最大的一种灵长类动物,已经发现的化石证据显示,巨猿曾经广泛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如广西、海南、贵州、重庆和湖北,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17处化石地点,其中绝大部分在广西西南部地区。巨猿拥有巨大的牙齿和下颌,是人类的2—3倍,古人类学家据此推测它们的身高超过2米,体重超过300公斤,有着坚硬的犬牙和巨大的臼齿,咬合力惊人。柳城巨猿洞共出土巨猿下颚骨4个(包括村民发现一个),
巨猿牙齿化石1100多枚,分别代表72个巨猿个体。
中国古人类学家先后在广西百色盆地边缘和崇左地区的洞穴堆积物中,发现了大量不同时期的巨猿化石,初步弄清了巨猿在中国南方出现和绝灭的时间。
其他生物化石
柳城巨猿洞同时出土的还有东方剑齿象,似锯齿三棱齿象。哺乳象以及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共4000多件。
价值意义
柳城巨猿洞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巨猿化石最为丰富的地方,已出土的巨猿化石代表着75个巨猿个体,表明这里曾是巨猿群体生活之地,这些化石对于研究巨猿的体质形态、生活习性及灵长类进化方面均有重大的价值。出土的其他动物化石作为更新世华南动物群的典型代表,填补了中国南方第四纪洞穴堆积物的一个空白,不仅为判定柳城巨猿洞的地质年代提供了确凿的证据,而且对研究华南更新世早期动物群亦具有重要的价值。
文物保护
1963年2月,柳城巨猿洞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公布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柳城巨猿洞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12月,柳城县组织国家资质单位专家到现场开展实地测绘与设计,完成了对该文物的总体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争取得到国家立项。
2015年4月底,
国家文物局已批复了该国保文物的立项规划。
2019年,县文物管理部门争取到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800多万元,组织对国保文物柳城巨猿洞所在的楞寨山及其危岩体、洞口等进行除险加固保护,同时建设山上栈道,确保柳城巨猿洞遗址本体、文物管理人员平时巡查以及周边群众的生命安全。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柳城巨猿洞,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城县社冲乡新社冲屯西北500米的楞寨山。
交通路线
公交
柳州火车站(公交)→柳州长途汽车南站(大巴)→洛满西街(打车)→柳城巨猿洞
自驾
南宁市→南梧大道→昆仑大道→三南高速→柳州绕城高速→露塘大道→柳城巨猿洞
柳城县→G323→城东大道→三南高速→柳州绕城高速→露塘大道→柳城巨猿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