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湾遗址,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高庙镇东面两千米处的
柳湾村。柳湾遗址墓地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墓葬群,地处湟水中游北岸台地,南北450米,东西250米,总面积为112500平方米。
历史沿革
1974年春天,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村民在挖水渠时发现了一处古代文化遗址,随后,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巡回医疗队向省文化局转告柳湾出土文物情况,并送来陶器等实物标本。青海省文化局文物组立即组织人员到现场调查,并征集了部分彩陶罐等文物,其中一件人像彩陶壶引起文物考古工作者的关注。青海省文化局提出书面报告,建议对墓地进行考古发掘。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批复同意。7月中旬,柳湾遗址开始正式发掘。
1974年至1981年,柳湾遗址共发掘墓地一千七百多座,出土文物近四万件,其中彩陶就有2万件。
遗址特点
柳湾墓葬包括了马家窑文化的半山类型、马厂类型、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属新石器时代。柳湾墓地可分为东、中、西3个墓区,不同文化类型的墓葬各有其分布区域,东区以半山类型墓葬为主,西区以齐家文化墓葬为主,中区以马厂类型墓葬为主,在中区北端则以辛店文化墓葬为主。
柳湾墓地的绝大部分墓葬在柳湾村北部的第二台地上。其范围东起柳马公路 ,西至沙沟,北依柳湾坪顶,南濒大峡渠。墓地北高南低,东西两面台地环抱,总面积为11.25万平方米。大部分墓葬为竖穴土坑墓,平面呈长方形或圆角长方形,其次为带有墓道的土洞墓,平面呈“凸”字形。墓室口插有木棍和木板,借以封门。柳湾遗址墓葬是中国迄今已知的最早的土洞墓。墓内多有木棺,形状有两种,一是一头大一头小的梯形木棺,一是长方形呈木盒式木棺,即用一根圆木,中间凿成船舱状,形似独木船。其葬法有单身葬,又有两人以上的合葬,最多的达七人之多。
柳湾墓地的合葬墓葬法特殊。其中半山类型的多人合葬墓,多是上下叠压在一起,人与人之间不放置任何隔离,被埋葬的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年龄悬殊较大,似是两代人埋在一起的。马厂类型的合葬墓,多是并排埋葬,有成年男女合葬,也有成年人与小孩合葬。齐家文化的合葬墓,也多是并排埋葬,但男女葬式与上述的不同:男的多仰面直肢,女的多为侧身或仰身屈肢,似为夫妻合葬墓。
文物遗存
柳湾墓地的墓葬一般都有随葬品,且多寡不一。早期的只有二三件,晚期的多达近百件,反映出原始社会末期已有贫富之分。其随葬品既有石制的斧、锛、凿、刀等生产工具,又有陶制的各种生活用具。其中有半山型的彩陶瓮,齐家文化的陶碗、陶盆、陶壶、双耳罐、单耳罐等。
柳湾墓地发掘马厂类型墓1000余座,占总墓葬60%,墓室规模和随葬之彩陶数量也各异,一般可分为大、中、小3种类型。小型墓随葬陶器10多件,最多也只30多件,中型墓随葬器则达五六十件左右,70余件以上的可谓大型墓。发掘出的第564号墓,墓室全长约5米,宽和深各3米左右,墓主人为40多岁之男性,这个墓随葬文物颇多,除了石刀、石斧、石凿和一件绿松石装饰品外,仅陶器就有91件之多,这些陶器中,彩陶又占绝对优势。
柳湾出土的陶罐彩绘花纹形式多样,比较常见的有平行纹、波折纹、漩涡纹、葫芦形纹、四圆圈纹等。一些彩陶符号也别具一格。
主要展览
中国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位于青海海东市乐都区高庙镇柳湾村,占地面积为5845平方米,展览面积为1500平方米。馆内藏品分陶器、骨器、石器、玉器、装饰品等。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馆藏的藏品大多都出土于青海柳湾墓地墓地,出土的彩陶以其造型、纹饰、构图闻名于中国彩陶文化。彩陶占馆内藏品数量一半之多,馆藏的彩陶文物数量在中国首屈一指。据中国博物馆志显示,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馆内陶器近17000多件,石器932件,骨器76件,装饰品18246件,其他1366件。截至2019年末,馆内藏品数量达38648件/套,珍贵文物267件/套。
研究价值
柳湾遗址墓葬数量多,出土遗物丰富,对研究甘青地区各原始文化的内涵、序列及其相互关系问题,对当时的社会形态、经济生活与埋葬习俗等问题的探讨都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
保护措施
2006年5月25日,柳湾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旅游信息
地址
柳湾遗址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
高庙镇东面2000米处的
柳湾村。柳湾村是河湟谷地的一个小村庄,位于湟水河中游北岸。
交通
西宁市——凤凰山路——西和高速——峡口隧道——西和高速——张汶高速——京藏高速——民小公路——柳湾遗址
上海市——沪蓉高速——滁新高速——新阳高速——沪陕高速——连霍高速——银昆高速——平绵高速——青兰高速——京藏高速——民小公路——柳湾遗址
北京市——西六环——京昆高速——涞涞高速——荣乌高速——灵河高速——呼北高速——沧榆高速——包茂高速——青银高速——定武高速——京藏高速——民小公路——柳湾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