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云振(1926年11月—2018年12月26日),原名柴云正,男,四川省岳池县大佛乡人,中共党员,四川省岳池县财政局原副县级离休干部,曾任
中国人民志愿军十五军四十五师一三四团八连七班班长。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26年11月,柴云振出生于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
顾县镇一个贫苦农民家里。7岁时,他的父母贫病交加,为了给他找一条生路,就将他送给
大佛乡一位柴姓木匠当儿子。养父年迈,渐渐力不从心。12岁起,柴云振便给人扛长工、当放牛娃,挑起养家糊口的担子。
解放战争时期
1947年春,柴云振被中国国民党青年军二〇三师第二旅抓去当了一名火夫;5个月后,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由于作战勇敢,遇事沉着、有主见,他被提拔为战斗小组长。某次他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遭遇中国国民党军队,被俘入狱10个月后逃离归队。1948年,他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五军某团参加战斗。1949年4月21日,
渡江战役开始,他所在部队作为二野渡江先遣队为全军开路,作为突击队员的他冲锋在前,立下战功,成为渡江作战英雄。渡江战役结束后,他由团里调到师警卫连,又先后参加了江西、福建及两广的追击战。
新中国成立后
1949年12月,柴云振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10月,参加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1年5月,随部队在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朴达峰执行阻击北上敌军的任务。在
朴达峰阻击战中,柴云振身负重伤,被转送回中国,在地方医院接受救治,与部队失去了联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并记特等功时,没能找到他本人。1952年4月,柴云振伤愈出院,并办理复员手续回乡务农。此后,他隐功埋名、默默工作,先后担任过农业合作社社长、石灰厂厂长、罗渡公社畜牧站站长、岳池县裕民公社党委副书记等职务。
1984年,柴云振离休,享受副县级待遇。1985年10月,柴云振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代表团成员,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参加抗美援朝纪念活动,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一级自由独立勋章”。2018年12月26日,柴云振逝世,享年93岁。
担任职务
人物事迹
解放战争
柴云振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后,带领两名战士到湖北西部一个小镇执行任务,回队途中与中国国民党一个排的敌人相遇,战斗中两名战士先后壮烈牺牲,柴云振边战边退,摔下山崖后被捕,被关押在武昌某监狱内。1948年,在准海战役前夕,中国国民党把抓来的大量壮丁和被捕的解放军官兵押往前线,强迫他们构筑工事。柴云振趁机躲过监视,重新找到解放军部队。
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开始,柴云振所在部队作为二野渡江先遣队为全军开路。柴云振用机枪瞄准敌人火力地堡口,连续把几个地堡打哑,吸引了敌人火力,立下战功;在贵州剿匪战斗中,柴云振迁回包抄到敌人的背后,击毙和生俘土匪达120多名,再次立功。
抗美援朝
1951年5月28日,在朝鲜战场上,美国第二十五师和加拿大第二十五旅开始向朴达峰进攻。战斗至第6天,柴云振奉命带领9名战士,抢回中国人民志愿军丢失的两个山头,堵住敌人进攻的缺口。他在另三名战友掩护下,迂回靠近击敌军指挥所,击毙敌军一名指挥官,并用手榴弹和冲锋枪向敌指挥所里猛轰猛扫,迫使指挥所内敌人逃离。在子弹打完后,他孤身一人同敌人展开肉搏战,右手食指被敌人咬断,头部、腰部多处负伤,最后重伤昏迷。在朴达峰阻击战中,柴云振班攻克三个敌占山头,歼敌二百余名,捣毁敌指挥所一个,保卫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前线指挥部和后方医院的安全,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兵团顺利北移赢得了时间,对巩固志愿军阵地起了关键的作用。
复员回乡
柴云振在
朴达峰阻击战中身负重伤后,被辗转送到内蒙古包头医院,与原部队失去联系。1952年4月,经过一年住院治疗伤愈出院。他拿着三等乙级残废军人证书,在民政局领取1000斤大米的复员费,回到自己的家乡岳池。回乡后,他先后担任过大队长、乡长,公社党委副书记等职。三十多年里,柴云振默默工作,无私奉献,从不宣扬自己的功绩。晚年,柴云振还被岳池县国税局、地税局聘为“义务税收宣传员”后,在每年税收宣传月来临之际,便主动参加宣传,以自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切身体验,阐释人民共和国的存在、发展与税收的紧密关系,特别是全面小康社会更离不开税收的支持。
人物生活
人物语录
家庭成员
逸闻轶事
1954年,柴云振所在部队开始查找柴云振的下落,但多次寻找未果。1984年,部队人员得知“柴云振可能是四川人”的线索,便在《四川日报》刊出“寻战斗英雄柴云振”的启事。柴兵荣看到寻人启事后,向父亲确认。柴云振否认自己是报纸上要寻找的人。1984年9月,柴云振后在柴兵荣劝说下,带着复员证、残废军人证前往原部队,经核对确认他正是部队寻找30多年的“战斗英雄柴云振”。
柴云振原是师部警卫连的战士,参加朴达峰阻击战时才调到一三四团八连。柴云振刚到警卫连时叫“柴云正”,连队的文化教员要给他的名字赋予政治意义,就叫文书董贵臣填写花名册时把他的名字记为“柴云政”。由警卫连补入八连时,负责送兵的人按照董贵臣的山东口音又把他的名字写成了“柴云振”。
1985年10月,经中央军委批准,柴云振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英雄代表团的成员,应
金日成的邀请前往朝鲜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35周年纪念活动。期间,金日成两次接见柴云振,并给他颁发了“一级自由独立勋章”。金日成说:“找到柴云振,历史应该改写过来,柴云振不是烈士,是活着的英雄。”随后,柴云振在参观朝鲜军事博物馆时,看到墙上悬挂着一幅素描画像,翻译告诉他:“这就是柴云振的‘遗像’。”还告诉他在当年的朴达峰阵地上为他埋了一座假坟,立了一块碑。柴云振说:“我还活着的呀!这‘遗像’我得带回去!”征得朝方同意后,柴云振亲手把自己的“遗像”揭了下来,保存在自己家里。
所获荣誉
1952年5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给柴云振记
特等功一次,并授予“一级
战斗英雄”称号,他所在的八连被授予“特功连队”称号。
1985年10月,柴云振被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一级
自由独立勋章”。
2021年6月29日,柴云振被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授予“
七一勋章”。
人物评价
柴云振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孤胆冲锋、歼敌百余人,端掉敌军营部;在和平时期,他平凡淡泊,悄然回老家务农,深藏功名三十三载,被誉为“活着的烈士”。他的壮怀激烈,不慕名利,永远激励人们铭记党员责任、弘扬英雄精神。(
新华社评)
人物影响
精神传承类
2015年,柴云振“隐姓埋名、不慕荣利”的奉献精神被列入中国空降兵部队十大优良传统之一。
影视宣传类
2022年4月1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
国家记忆》节目中专题介绍柴云振的生平事迹。
书籍阅读类
后世纪念
2018年12月29日,柴云振遗体告别仪式在四川省广安市举行。柴云振生前所在部队官兵、社会各界人士前往送别。
艺术形象
作家
魏巍所著报告文学《
谁是最可爱的人》让人们了解了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英雄壮举,认识了英勇的志愿军战士,而柴云振就是作品中志愿军战士的原型之一。
2022年1月23日,由
王晓鹰执导、
刘深编剧,以柴云振为原型创作的话剧《
平凡英雄》在成都城市音乐厅首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