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家关
陕西宁陕县境内的山脉
柴家关位于陕西宁陕县境内西北部的蒲河上游,西邻佛坪,北靠周至,是秦岭的分水岭,自古为军事要地。相传,唐朝武德年间(618~626年),唐高祖李渊之婿柴绍(即柴嗣昌)及妻平阳公主被封于此地,设关把守,为长安之屏障,故名柴家关。明朝正德十六年(1521年)在此设巡检司,清朝顺治元年(1644年)裁去。
简介
柴家关境内北高南低,最高处光头山(又称张果老山)海拔2679米。河谷纵横,沿岸多台地。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盛产生漆、核桃、蜂蜜、猪苓、枣皮等土特产品,尤以天华山所产菊花心秦党驰名全国,为历代进献朝廷的贡品。
描述
柴家关街位于境内下游,此处地势开阔,河道平直,稻田连片。相传,早年这里街长数里,商贾云集,马帮穿梭,是京都通往巴蜀的重要驿站。尽管连绵的战火已摧毁了那个远古的小镇,曾经有过的喧闹早已被历史的长河淹没,但隐隐约约我们仍能在稻田边、民居里发现被马蹄磨得油光放亮的青石板,被精雕细琢的石门、石窗、石立柱,我们仍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个远古小镇上曾经发生过的故事。当谈起往事的时候,小镇上的居民依然眉飞色舞,兴奋不已,不住地介绍古戏楼遗址、石猴子的传说,仿佛那久远的故事就发生在昨天,是他们的父辈甚至他们自己所亲身经历的。那言辞,那表情,既有对祖先的炫耀,也有对今天的满足。
今日的柴家关,虽然远不如传说中的繁荣,尤其是2002年“6·9”特大洪水灾害给这里的老百姓造成了巨大损失,但经过几年的恢复重建,修建了灾民集中安置点,对边远农户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建成了千米长的护田河堤,恢复了水毁公路,灾区群众又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新生活。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16 17:20
目录
概述
简介
描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