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是轻质石油产品,复杂
烃类(碳原子数约10~22)混合物,为柴油机燃料,主要由
原油蒸馏、
催化裂化、
热裂化、
加氢裂化、
石油焦化等过程生产的柴油馏分调配而成,也可由
页岩油加工和
煤液化制取,分为
轻柴油(沸点范围约180~370℃)和
重柴油(沸点范围约350~410℃)两大类。广泛用于大型车辆、铁路机车、船舰。
性能
轻质石油产品,是复杂的烃类混合物,碳原子数约10~22混合物。为压燃式发动机(即柴油机)燃料。
主要由原油蒸馏、催化裂化、热裂化、加氢裂化、石油焦化等过程生产的柴油馏分调配而成(还需经精制和加入添加剂);由原油、页岩油等经直馏或裂化等过程制得。根据原油性质的不同,有石蜡基柴油、环烷基柴油、环烷-芳烃基柴油等。
热值为42.7MJ/kg。
沸点范围和黏度介于煤油与润滑油之间的液态石油馏分。易燃易挥发,不溶于水,易溶于醇和其他有机溶剂。是组分复杂的混合物,沸点范围有180℃~370℃和350℃~410℃两类。
沸点范围和黏度介于煤油与润滑油之间的液态石油馏分。
主要指标是十六烷值、黏度、凝固点等。对柴油质量要求是燃烧性能和流动性好。燃烧性能用十六烷值表示愈高愈好,大庆原油制成的柴油十六烷值可达68。高速柴油机用的轻柴油十六烷值为42∼55,低速的在35以下。
分类
根据密度的不同,对石油及其加工产品,习惯上对沸点或沸点范围低的称为轻,相反成为重。一般分为轻柴油和重柴油。
柴油分为轻柴油(沸点范围约180-370℃)和重柴油(沸点范围约350-410℃)两大类。柴油使用性能中最重要的是着火性和流动性,其技术指标分别为十六烷值和凝点,我国柴油现行规格中要求含硫量控制在0.5%-1.5%。
同车用汽油一样,柴油也有不同的牌号。
柴油按凝点分级,轻柴油有5、0、-10、-20、-35、-50六个牌号,重柴油有10、20、30三个牌号。
选用柴油的依据是使用时的温度。柴油汽车主要选用后5个牌号的柴油,温度在4℃以上时选用0#柴油;温度在4℃~-5℃时选用-10#柴油;温度在-5℃~-14℃时选用-20#柴油;温度在-14℃~-29℃时选用-35#柴油;选用柴油的牌号如果高于上述温度,发动机中的燃油系统就可能结蜡,堵塞油路,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用途
高速柴油机(汽车用)比汽油机省油,柴油需求量增长速度大于汽油。
柴油机较汽油机热效率高,功率大,燃料单耗低,比较经济,故应用日趋广泛。
由于高速柴油机燃料耗量(50~75g/MJ低于汽油机(75~100g/MJ),使用柴油机的大型运载工具日益增多。柴油广泛用于大型车辆、铁路机车、船舰。主要用作柴油机的液体燃料,柴油具有低能耗、低污染的环保特性,所以一些小型汽车甚至高性能汽车也改用柴油。
它主要作为拖拉机、大型汽车、内燃机车及土建、挖掘机、装载机、渔船、柴油发电机组和农用机械的动力,是柴油汽车、拖拉机等柴油发动机燃料。
价格调整
2023年11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消息,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3年11月7日24时起,国内柴油价格每吨降低135元。
从12月19日24时起,国内柴油每吨下调400元。
自2024年4月1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00元、190元。
2024年6月13日24时,中国国内柴油价格下调180元/吨,折合成升价每升0号柴油下调0.15元。
2024年6月27日,柴油零售限价每吨上调200元,0号柴油每升上调0.17元。
自2024年7月11日24时起,国内柴油价格每吨105元。折合升价,0号柴油上调约0.09元。
2024年7月25日24时,汽柴油零售限价下调,其中汽油每吨下调145元,柴油每吨下调140元。折合升价,92号汽油每升降0.11元,95号汽油每升降0.12元,0号柴油每升降0.12元。
2024年8月8日24时起,国内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下调290元,全国平均来看,0号柴油每升分别下调0.25元。
2024年9月5日24时,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本次国内柴油价格(标准品)每吨均降低100元。
2024年9月20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下同)每吨均降低365元和350元。
2024年10月10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每吨分别上调140元和135元。全国平均来看:92号汽油每升上调0.11元,95号汽油每升上调0.12元,0号柴油每升上调0.11元。
2024年11月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自24时起,国内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下调145元、140元/吨。折合升价,92号汽油下调0.11元,95号汽油和0号柴油均下调0.12元。
参数与测定
氧化性
按SH/T0175方法进行测定。
方法概要:将以过滤过的350mL试样,注入氧化管,通入氧气,速率为50 mL/min在93℃的温度下氧化16h。然后将氧化后的试样冷却到室温,过滤得到的可过滤的不溶物。用三合剂把粘附性不溶物从氧化管上洗下来,把三合剂蒸发除去,得到的粘附性不溶物。可过滤不溶物和粘附性不溶物的量之和为总不溶物量。
硫含量
按GB/T 380方法进行测定。
方法概要:将适量样品在灯中燃烧,用0.3%碳酸钠水溶液吸收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并用0.05N的盐酸标准溶液滴定吸收液,用溴甲酚绿甲基红作滴定指示剂。
酸度
按GB/T 258方法进行测定。
方法概要:容量法,本方法系用沸腾的乙醇抽出轻柴油中的有机酸,然后趁热用0.05N氢氧化钾乙醇溶液滴定,中和100亳升石油产品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升数称为酸度。
残碳
按GB/T 268方法进行测定。
方法概要:将适量的试样置于坩埚内进行分解蒸馏,残余物经强烈加热发生裂化和焦化反应,在加热30±2分钟后,通过炭残余物的质量计算出残炭值。
灰分
按GB/T 508方法进行测定。
方法概要:将不超过100克的试样放在已恒重的坩埚中,用电热板加热,无灰滤纸作引火芯,使其燃烧到只剩下灰分和残炭后置于775±25℃高温炉中保持1.5~2小时,通过称量得到灰分结果。
闪点
按GB/T 261方法进行测定。
方法概要:试样在连续搅拌下用很慢的恒定的速率加热。在规定的温度间隔,同时在中断搅拌的情况下,将一小火焰引入杯内。试验火焰引起试样上的蒸汽闪火时的最低温度作为闪点。10、5、0、-10、-20号柴油的闭口闪点为50℃,-35和-50号柴油为45℃。
密度
按GB/T 1884和GB/T 1885方法进行测定。
0号柴油的密度在标准温度20℃,一般是0.84--0.86g/cm3之间。
方法概要:使试样处于规定温度,将其倒入温度大致相同的密度计量筒中,将合适的密度计放入已调好温度的试样中,让它静止。当温度达到平衡后,读取密度计读数和试样温度。用石油计量表把观察到的密度计读数换算成标准密度。
凝点
按GB/T 510方法进行测定。
凝点是评定柴油流动性的重要指标,它表示燃料不经加热而能输送的最低温度。柴油的凝点是指油品在规定条件下冷却至丧失流动性时的最高温度。柴油中正构烷烃含量多且沸点高时,凝点也高。一般选用柴油的凝点低于环境温度3℃~5℃,因此,随季节和地区的变化,需使用不同牌号,即不同凝点的商品柴油。在实际使用中,柴油在低温下会析出结晶体,晶体长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堵塞滤网,这时的温度称作冷滤点。与凝点相比,它更能反映实际使用性能。对同一油品,一般冷滤点比凝点高1℃ ~3℃。采用脱蜡的方法,可降低凝点,得到低凝柴油。
着火性
(十六烷值)
高速柴油机要求柴油喷入燃烧室后迅速与空气形成均匀的混合气,并立即自动着火燃烧,因此要求燃料易于自燃。从燃料开始喷入气缸到开始着火的间隔时间称为滞燃期或着火落后期。燃料的自燃点(在空气存在下能自动着火的温度)低,则滞燃期短,即着火性能好。
高速柴油机要求柴油喷入燃烧室后迅速与空气形成均匀的混合气,并立即自动着火燃烧,因此要求燃料易于自燃。从燃料开始喷入气缸到开始着火的间隔时间称为滞燃期或着火落后期。燃料的自燃点(在空气存在下能自动着火的温度)低,则滞燃期短,即着火性能好。一般以十六烷值作为评价柴油自燃性的指标。
十六烷值是指与所测柴油自燃性相当的标准燃料中所含正构十六烷烃的体积百分数。按GB/T 386方法进行测定。标准燃料是用正十六烷与α甲基萘按不同体积百分数配成的混合物,其中正十六烷自燃性好,规定其十六烷值为 100,α-甲基萘自燃性差,规定其十六烷值为0。也有以2、2、4、4、6、8、8-七甲基壬烷代替α-甲基萘(1-甲基萘),设定其十六烷值为15,十六烷值测定是在实验室标准的单缸柴油机上按规定条件进行的。
十六烷值的测定是在实验室标准的单缸柴油机上按规定条件进行的。十六烷值高的柴油,容易起动,燃烧均匀,输出功率大;十六烷值低,则着火慢、工作不稳定,容易发生爆震,一般用于高速柴油机的轻柴油,其十六烷值以40~55为宜;中、低速柴油机用的重柴油的十六烷值可低到35以下。柴油十六烷值的高低与其化学组成有关:正构烷烃的十六烷值最高;芳烃的十六烷值最低;异构烃和环烷烃居中。中国的柴油多数来自石蜡基原油(如大庆原油),柴油中烷烃含量较多,因而十六烷值高;大庆直馏柴油的十六烷值高达68,但经催化裂化加工得到的柴油馏分十六烷值在40以下。柴油的十六烷值可以通过加添加剂来提高,常用的添加剂有硝酸戊酯或乙酯。柴油的着火性也可以用柴油指数来表示,它由柴油的苯胺点和相对密度按公式算得。表征柴油着火性的另一方法是十六烷指数,它由相对密度和50%馏出温度按规定公式算得。
流动性
凝点是评定柴油流动性的重要指标,它表示燃料不经加热而能输送的最低温度。柴油的凝点是指油品在规定条件下冷却至丧失流动性时的最高温度。
柴油中正构烷烃含量多且沸点高时,凝点也高。一般选用柴油要求凝点低于环境温度3~5℃。因此,随季节和地区的变化,可使用不同牌号(不同凝点)的商品柴油。在实际使用中,柴油在低温下会析出结晶体,晶体长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堵塞滤网,这时的温度称作冷滤点。与凝点相比,它更能反映实际使用性能。对同一油品,一般冷滤点比凝点高1~3℃。采用脱蜡的方法,可得到低凝柴油。
铜片腐蚀
按GB/T 5096方法进行测定。
方法概要:把一块已磨光好的铜片浸没在一定量的试样中,并按产品标准要求加热到指定的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待试验周期结束时,取出铜片,经洗涤后与腐蚀标准色板进行比较,确定腐蚀级别。
水分
按GB/T 260方法进行测定。
方法概要:将一定量试样与100mL无水溶剂混合后进行蒸馏不超过1小时,按接收器中收集的水体积计算出试样水分。
机械杂质
按GB/T 511方法进行测定。
方法概要:将一定量的试样溶于适量的温热的溶剂油中,用已恒重的滤器过滤,通过称重被留在滤器上的杂质,求得试样的机械杂质含量。
储存与使用
1、防止水分、机械杂质混入。
2、严禁与汽油混合后用于照明或作煤油炉燃料。
3、柴油在使用前都须经过沉淀、过滤、除去杂质和水分,以保证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的正常工作。
4、低温时,为改善柴油的低温流动性,允许在柴油中渗入少量煤油,但闪点可能不合格。但决不允许在柴油中加入汽油来改善柴油的低温流动性。
5、同一级别牌号不同的柴油,由于它们的质量指标除凝点和冷滤点外基本相同,所以当资源不足时,可以在合适气温用油情况下混用。
6、严防曝晒及明火加热,尽量在较低温度下储存。冬季在使用柴油时可进行必要的预热。
毒性与危害
本品对人体侵入途径:皮肤吸收为主、呼吸道吸入。
柴油的毒性类似于煤油,但由于添加剂(如硫化酯类)的影响,毒性可能比煤油略大。
主要有麻醉和刺激作用。未见职业中毒的报道。
毒性健康影响:柴油为高沸点成分,故使用时由于蒸汽所致的毒性机会较小。柴油的雾滴吸入后可致吸入性肺炎。皮肤接触柴油可致接触性皮炎。多见于两手、腕部与前臂。柴油废气,内燃机燃烧柴油所产生的废气常能严重污染环境。废气中含有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醛类和不完全燃烧时的大量黑烟。黑烟中有未经燃烧的油雾、碳粒,一些高沸点的杂环和芳烃物质,并有些致癌物如3.4-苯并芘。
预防方法: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不能用口吸堵塞油管。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比起汽油来,柴油含更多的杂质,它燃烧时也更容易产生烟尘,造成空气污染。柴油燃烧后产生的烟灰可能有致癌的作用,因此近年中在西欧各国包括汽车在内燃烧柴油的机器必须装滤尘器才可使用。为了减少因为烟尘所造成的污染,而其硫氧化合物(SOx)污染也是一个问题。
柴油机
柴油机是用柴油作燃料的内燃机。柴油机属于压缩点火式发动机,它又常以主要发明者狄塞尔的名字被称为狄塞尔引擎。
柴油机在工作时,吸入柴油机气缸内的空气,因活塞的运动而受到较高程度的压缩,达到500~700℃的高温。然后将燃油以雾状喷入高温空气中,与高温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自动着火燃烧。燃烧中释放的能量作用在活塞顶面上,推动活塞并通过连杆和曲轴转换为旋转的机械功。
分类
柴油机可按不同特征分类:按转速分为高速、中速和低速柴油机;按燃烧室的型式分为直接喷射式、涡流室式和预燃室式柴油机等;按气缸进气方式分为增压和非增压柴油机;按气体压力作用方式分为单作用式、双作用式和对置活塞式柴油机等;按用途分为船用柴油机、机车柴油机等。
柴油机种类繁多:
①按工作循环可分为四冲程和二冲程柴油机。
②按冷却方式可分为水冷和风冷柴油机。
③按进气方式可分为增压和非增压(自然吸气)柴油机。
④按转速可分为高速(大于1000转/分)、中速(350~1000转/分)和低速(小于350转/分)柴油机。
⑤按燃烧室可分为直接喷射式、涡流室式和预燃室式柴油机。
⑥按气体压力作用方式可分为单作用式、双作用式和对置活塞式柴油机等。
⑦按气缸数目可分为单缸和多缸柴油机。
⑧按用途可分为船用柴油机、机车柴油机、汽车柴油机、发电柴油机、农用柴油机、工程机械用柴油机等。
燃料
柴油机燃料主要是柴油,通常高速柴油机用轻柴油;中、低速柴油机用轻柴油或重柴油。柴油机用喷油泵和喷油器将燃油以高压喷入气缸,喷入的燃油呈雾状,与空气混合燃烧。因此柴油机可用挥发性较差的重质燃料或劣质燃料,如原油和渣油等。
在燃用原油和渣油时,除须滤除杂质和水分外,还要对供油系统进行预热保温,降低粘度,以便输送和喷射。柴油机如采用某种合适的燃烧室也可燃用乙醇、汽油和甲醇等轻质燃料。为了改善轻质燃料的着火性,可加入添加剂提高十六烷值,或与柴油混合使用。一些气体燃料,如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沼气和发生炉煤气等也可作为柴油机的燃料,但这时通常以气体燃料为主,以少量柴油引燃,这种发动机称为双燃料内燃机。
生物柴油
中国生物柴油行业的产品可以分为能源产品和精细化工产品,其中能源产品指的是生物柴油燃料,精细化工产品指的是以脂肪酸甲酯为原料进行深加工得出的产品,代表产品有高碳精脂肪酸甲酯、环氧环氧脂肪酸甲酯、二聚酸、芥酸、油酸甲酯和丙三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