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登榜(1912~1998)1912年5月出生于
浙江省江山镇(即今江山市)。他毕生致力于“矿井地质”和煤炭高等教育事业,他在发现、勘探、开采淮南八公山、新庄孜煤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是两淮煤田的开拓者之一,他为淮北煤矿的开发和华东工业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著名地质学家、原淮南矿业学院院长。
人物生平
孜孜求学
柴登榜,1912年5月出生于浙江省江山镇(即今江山市)。其祖辈雇佣长工耕种数十亩水田,并在镇上开设了米店和肉铺,家里拥有旧式房屋两座。这在当时当地算得上是殷实人家。但当柴登榜5岁时,家里因火灾被烧毁房屋一座。而他父辈又很不争气,伯父吸鸦片烟,父亲嗜赌。天灾人祸使柴家破产败落。当登榜上中学时,家庭已相当贫困。
登榜幼年曾随大哥到附近私塾就读一年,1919年到江山县立小学读书;1926年考入衢州省立第八中学;1929年考入杭州省立高级中学。1930年暑期,广州中山大学在杭州招生,登榜考取中山大学预科,1936年从中山大学地质系毕业。
1937年夏,柴登榜由友人介绍到浙江省建设厅矿产调查队任测绘员,其间曾作为地质界前辈张文佑的助手到浙江长兴、杭州一带从事地质普查工作,后调该厅青田钼矿任技术员。不久,日军在金山卫登陆,贵宁、杭州相继沦陷。1938年日军又炮轰温州,形势危急,青田钼矿停产。这时,柴登榜经人介绍,结识了时任江华矿务局负责人的地质学家谢家荣先生。谢先生将柴登榜安排在湖南江华锡矿任勘探助理工程师。
1940年秋,谢家荣先生调任国家资源委员会叙昆铁路沿线探矿工程处处长。柴登榜和其他几位地质工作者随谢先生到昆明采矿工程处工作。这时,日军飞机经常轰炸昆明。柴登榜等人往往一大早就得离开市区到郊外去躲避轰炸,无法正常办公。数月后采矿工程处奉命迁往云南昭通改名为矿产测勘处,主要在黔西的威宁、水城和毕节一带进行煤、铁、铅、锌等矿产的普查。这年,柴登榜加入中国地质学会。
1942年国家资源委员会康黔铁矿事业筹备处成立,地址设在贵州威宁县,柴登榜任副工程师。为了查明贵州西部矿产资源,筹备处委任柴登榜为贵州水城、观音山铁矿勘探队队长。柴登榜带领队员们到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进行矿产普查勘探,经常忍饥挨饿,还不时受到野兽的威胁,历尽千辛万苦,为国家探明了多种矿藏。
开拓煤田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家资源委员会康黔铁矿事业筹备处解散,原筹备处主任程文勋受命负责接管被日军侵占的淮南煤矿,任淮南矿路公司总经理。柴登榜等工程技术人员也随同程来到淮南矿路公司工作。为了了解淮南煤田地质状况,柴登榜等人日以继夜地收集、整理包括日本人留下的地质资料,并多次到舜耕山麓及井下进行实地勘查。
1946年6月,著名地质学家谢家荣来淮南考察。柴登榜陪同谢先生从舜耕山往西至八公山在野外勘查。在新庄孜果子里水沟旁,他们发现了含筳石碳纪石灰岩及纺缍虫化石。据此,他们推测在很浅部位就有含煤地层存在。根据地层层序分析,在八公山北麓平原之下,新庄孜一带应该有二叠纪含煤地层。嗣后,柴登榜受矿路公司委派,正式参加了勘探工作,协助谢家荣先生实现勘探计划。经过在新庄孜开钻,果然见到了13组煤层,发现了八公山煤田。这是中国探矿史上应用地质规律进行探矿的成功一例,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柴登榜在这个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淮南解放前夕,谣言甚多,淮南矿路公司不少工程技术人员离开淮南逃往江南。柴登榜听到家人转告说,石家庄八路军电台广播,欢迎蒋管区工程技术人员留下来为人民服务。柴登榜很受感动,毅然决定留在淮南,并积极支持淮南煤矿工人进行护矿斗争,迎接淮南解放。
1949年1月8日,淮南解放,淮南矿务局正式成立,淮南煤矿恢复正常生产。柴登榜率领探矿队队员们,继续工作,很快完成了大通矿含煤地层的地质勘探任务。
1949年4月至1951年,为了扩大八公山煤田向东南延伸的范围及配合开发八公山煤田,柴登榜在蔡家岗主持恢复淮南勘探队在八公山煤田的地质勘探工作,扩大和培养勘探工人队伍,为燃料部开办钻探培训班,培训全国煤炭系统钻机班、机长。柴登榜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多年的实践经验,满腔热情地投入开发煤田的工作之中。1951年柴登榜被淮南矿务局评为工程师,并被任命为地质处处长。不久,他参加了第一次全国地质工作会议,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和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合影留念。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柴登榜提出了矿井地质理论,在淮南煤矿矿井开创了地质工作与煤炭生产相结合的道路,并由燃料工业部组织在全国推广。柴登榜是“两淮煤田”的开拓者之一,早在五十年代中期他就调查、勘探、证实了在蒙城以东淮北平原地下埋藏着储量丰富的煤层,对淮北煤矿的开发和华东工业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1951年,淮南煤炭工业学校成立,柴登榜受命担任兼职教授,并兼任该校地质系主任。
桃李满园
1953年柴登榜被调至淮南煤炭工业专科学校专职从事教学工作,任地质系教授、系主任。但煤炭部仍让他兼任淮南矿务局地质工程师。1955年,淮南煤专发展为矿业学院迁往合肥,柴登榜随校工作。1958年合肥矿业学院更改为合肥工业大学,柴登榜任该校副教务长兼地质系主任、科研处长。此前淮南矿务局曾聘柴登榜为副总工程师,这时他仍继续受聘,经常来淮南帮助工作。柴登榜担任学校教务工作后,仍坚持教学实践,先后担任《普通地质学》、《煤田勘探》、《矿井地质》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他还编写了大量讲义,作为辅助教材。1962年柴登榜开始带研究生。
1966年以后,在“文革”期间,柴登榜受到冲击,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多次受到批判。其间,他不能工作,不能看专业书籍,这使他感到十分遗憾和痛苦。粉碎“四人帮”后,他精神焕发。为了夺回失去的时间,他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废寝忘食。
1974年,淮南矿业学院成立,柴登榜随合工大地质系煤田勘探专业调来淮南。1978年被任命为该院副院长、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淮南矿业学院学报》编辑委员会主委、煤炭工业部地质测量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1979年,柴登榜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柴登榜教授长期从事煤炭高等教育工作,主编了《矿井地质及矿井水文地质》、《矿井地质工作手册》(上、下册)等著作,发表了影响较大的学术论文20多篇。在教学工作中,他诲人不倦,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他团结了矿业学院中一批骨干教师,为煤炭系统培养了大批人才,他培养的学生遍布全国煤炭、地矿、石油、冶金等领域,其中很多人成为煤炭生产、科研和教学单位的中坚和骨干。
1954年至1955年,煤炭部教育司曾多次请柴登榜到北京煤干校担任“矿务局局长和煤矿矿长学习班”教学工作,他为学习班编写的教材《煤矿地质》,由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
1982年,在柴登榜积极倡导下,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柴登榜任第一、第二、第三届主任委员,第四届名誉主委。该委员会的活动,对全国矿井地质工作起了推动作用。他主持出版的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专刊《矿井地质》和组织的学术交流,密切了煤炭生产与教学、科研的关系,提高了矿井地质工作的水平。柴登榜教授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并曾担任第一届、第二届安徽省政协常委,第四届、第五届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安徽省科协主席、名誉主席,安徽省地质学会理事长,为安徽地方工业,特别是煤炭工业的发展,出谋划策,作出重要贡献。
柴登榜教授从事地质事业近60年,在煤田地质勘探及矿井地质理论方面有较深的造诣,他实践经验丰富,在中国地质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1991年起,柴登榜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柴登榜教授离职休养。但离休后,他仍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为关心下一代、培养新时期的适用人才发挥自己的余热。
人物逝世
柴登榜教授于1998年6月12日因病医治无效在淮南逝世,享年87岁。淮南矿业学院在悼词中对他给予很高评价:“柴登榜同志对党无限忠诚,对革命事业忠心耿耿;他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他作风正派,为人正直,平易近人,团结同志;他坚持原则,光明磊落,生活俭朴。他是一位好党员、好干部、好专家,深受群众的尊敬和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