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窑
五代十国皇帝周世宗柴荣的御窑
柴窑是五代十国皇帝周世宗柴荣御窑。据记载,柴窑创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初年,其窑址在今河南省郑州市。
文献记载
北宋欧阳修《归田录》:“柴氏窑色如天,声如磬,世所希有,得其碎片者,以金饰为器。”
明 曹昭《格古要论》古窑器论篇记载:“柴窑出北地,世传柴世宗时烧者,故谓之柴窑。天青色,滋润细媚,有细纹,多是粗黄土足,近世少见。”
明 王佐《新增格古要论》中记载:“柴窑器出北地河南郑州。”
明 张应文《清秘藏》记载“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和“论窑器,必曰:柴、汝、官、哥、定。”
明 谢肇淅《五杂俎》记载:“世传柴世宗时烧造,所司请其色,御批云:‘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明 吕震撰《宣德鼎彝谱》记载:“内府所藏古代名窑资柴、汝、官、哥、钧、定”。
明 朱琰《陶说》中记有:“五代、赵宋,河南有窑者郑州、开封、陈留、阳翟、临汝、宝丰、修武、汤阴、登封、密县、荥阳、郏县、鲁山、邓县、唐河、新安、宜阳、淇县、林县、辉县等二十余州县,郑州窑为首。”
清 寂园叟《陶雅》说:“柴窑出河南郑州。”
清 蓝浦《景德镇陶录图说》记载:“五代周显德初所烧,出北地河南之郑州,其地本宜于陶,以世宗姓柴,故名。然当时亦称御窑,入宋,始以柴窑别之。其瓷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滋润细腻,有细纹。制精色异,为古来诸窑之冠,但足多粗黄土耳。”
民国 黄矞《瓷史》记有:“五代数十年间,其瓷窑可考者有五,曰郑州窑、耀州窑、宣州窑、南平窑、越州窑。”
考古发现
文物界普遍认为,柴窑在在郑州。但具体在哪儿,一直没有找到准确的窑址。
谈论柴窑与郑州,还需注意的是,柴窑主人柴荣和郑州有没有关联?作为皇帝的柴荣不可能把御窑放在一个遥远陌生的地方。公元951年,郭威灭后汉建立后周,养子柴荣被立为太子,封晋王,郑州就是柴荣封地。柴荣登基后,还在郑州南郊建“御花城”为行宫。郑州南郊的郭店为后周皇陵。郭店,五代时属郑州。郭威之嵩陵,柴荣之庆陵,柴宗训之顺陵,符皇后之懿陵均在此。由此可见,柴荣生前死后均与郑州有着很深的渊源。
自1950年起,郑州城内便不断有古瓷和瓷窑遗址被发掘。郑州二里岗原始青瓷文化遗址1950 年在二里岗田野发现了商代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的原始青瓷片和残器。1965 年,在郑州市人民公园西墙外的西陈庄发现了窑址,也出土了一个原始青瓷完整器。1994 年,郑州市北大街开始改造。发现诸多瓷窑遗址。1995年,郑州市东大街红旗大楼和解放电影院拆迁,发现瓷窑遗迹以及许多黑瓷片和青瓷片。1996年,郑州书院街第四木器厂与创新街小学附近的空地上发掘出窑址。1997 年,修建紫荆山路时,在法院东街地区,出土一件碧绿菊口盘和一件碧绿钵,还有很多古瓷片和窑具。2001 年,东西大街拓宽改造时,在紫荆山路西东大街路北,小浪底宾馆建设工地上,省文物考古院在此发掘出土了古窑址群。并发掘出宋元时期的青瓷片,其中有两件异常精美的完整器物,薄胎、碧绿色。当时就有人将这些瓷器和柴瓷联系到了一起,但可惜的是,由于没有进行系统的考古发掘和后期研究,最终无法确认这两件精美的瓷器就是柴瓷。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张松林说,他们也曾在郑州老邮电大楼后面发掘出一些宋元青瓷残片,但因为没有发现相对应的窑址,而无法断定这些青瓷残片就是柴瓷。在省文物考古院发掘的同时,郑州市文物考古院在东大街路南,与小浪底宾馆工地斜对面,也发掘出宋元瓷窑遗迹4个。
2003 年,法院东街路南,紫荆山路西,北大街路东,易初莲花建设工地上,省文物考古院又发掘5个瓷窑遗址。2004 年,盐店后街的郑州三中扩建校舍,发掘出两座窑。2005 年,唐子巷东头与主事胡同北头有一防窑洞口塌陷,民工在修建时,挖出大量的瓷片和窑具。2010 年,法院东街路南的兴达国贸工地上,也发现了瓷窑遗迹。
2006年底,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对登封、新密进行瓷窑专题考古调查时,在郑州新密市西北约25公里处的牛店镇月台村境内,发现了一处规模宏大的瓷窑遗址。因遗址南部为柴窑村,该瓷窑遗址先是被命名为柴窑瓷窑址,后在申报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被定名为“月台瓷窑遗址”,这是郑州境内近年来在陶瓷研究领域内的一次重大发现。
在所试掘的100多平方米的范围内,出土能复原的瓷器多达上百件,以青瓷和白瓷为主。从该瓷窑遗址文化层堆积情况来看,瓷片堆积中除部分唐代的瓷片外,大多为五代至宋代的瓷片堆积。因此,月台瓷窑遗址被定为五代至宋的瓷窑遗址。从瓷窑年代上看,月台瓷窑遗址与五代柴窑年代相符。特别是遗址中出土有类似文献记载柴窑瓷“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青瓷瓷片,为探寻柴窑提供了重要线索。
种种迹象表明,月台瓷窑遗址可能就是中国陶瓷界苦苦寻觅多年的五代后周柴窑遗址。
相关记载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13 13:05
目录
概述
文献记载
参考资料